掐絲琺瑯龍紋文具一組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
清 乾隆
掐絲琺瑯龍紋文具一組
一組四件 高4.7-15.9公分
暖硯:銅胎,長立方形匣,匣口卡一置硯的平臺,放置兩方極薄的端硯,平臺下方的空間可放熱水或炭火餘灰,可防在寒冷的冬天墨汁凝固,故稱暖硯。器內露胎,器表藍地,蓋及匣四面均飾一正面蟠龍和壽山福海祥雲等,匣座鐫卷枝蓮花,器底鑄淺浮雕式雙蟠龍拱去地陽文「大清乾隆年製」長方框三行楷書款。
這一組文房用具,以雙龍拱卍字彩墜和壽山福海為共同的裝飾主題;金工部份,則飾淺浮雕式轉枝番蓮紋。蓋及匣的四面都裝飾龍紋,威武的飛龍騰雲駕霧於壽山福海之上,龍首朝人,五爪張揚,充分表現出龍的威猛氣勢。筆山兩面均飾雙龍拱卍字彩墜,龍為五爪,顯然是皇帝御用之物。由六條鍍金龍蟠成雕塑式的鈕,搭配蓮瓣臺座,臺座底部以淺浮雕式雙龍捧住「大清乾隆年製」款,皇室的架勢十足。
天寒地凍之時,墨汁容易凝結,因此有了「暖硯」的出現。在長立方形匣口,卡一放硯的平臺,放置兩方薄薄的端硯,平臺下方的空間是用來放熱水或炭火餘灰,暖暖熱氣就可以防止墨汁凝固。筆架做成山峰的形狀,故有「筆山」之稱,毛筆擱置在兩峰之間,是古來文人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水盛與勺」提供研墨時所需的水。「紙鎮」,寫字畫畫時用來鎮壓紙張,避免飄動,是文房用品之一;若其下方刻上印文,即成印璽。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葫蘆形制的壺,長流自龍口伸出,壺流與頸之間以龍首橫梁相連,恰與另側的龍首把手相呼應,線條極其柔美,搭配鑄鏨番蓮紋的二階式鍍金座,氣派非凡。
  • 多穆壺是攪拌或盛酥油茶的器皿,藏語稱為董莫(mdong-mo)或多穆。酥油茶是藏胞生活的必需品,在由茶磚熬成的濃茶中,加入少量的酥油和鹽,或加入些許味精和牛奶,慢慢攪拌,至水與酥油完全交融,是一種風味特殊的飲料。
  • 藏語稱拌製好的酥油茶為恰穌瑪,藏人通常將之倒入陶質的茶壺內隨熱隨喝;此一皇宮御用的酥油茶罐,重達二十多公斤,除非用大杓舀取,否則只供裝飾陳設之用。
  • 全器結合金工與掐絲技巧。瓶口、頸及肩部的金工,依次鏨刻小花及蕉葉紋、繡球錦和回紋、蟠龍與獸面紋、以及回紋、蓮瓣和雲紋等四層。其他部分均以纏枝花為錦,開光處畫西洋的仕女圖和母子圖。紋飾繁縟是乾隆皇帝獨特的藝術品味。
  • 掐絲琺瑯西洋人物蓋罐
  • 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 掐絲琺瑯花卉蓋罐
  • 掐絲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 這件器物仿自周鳧,古人喜以鳧鷖歌詠太平,宴請賓客時常用之為酒器,或作為陳設器;乾隆時期的琺瑯器很多都是燒製成各式的動物立雕造型,形成另一種特色。
  • 犧尊仿自商周青銅器中的「鳥獸尊」,而加以變化。清代犧尊的動物形制往往似牛也似鹿,故有「天祿」之稱。此犧尊應是宮中重要的陳設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