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笑話】

二千年前的笑話 傳遞什麼智慧訊息?

作者:允嘉徽
二千年前的笑話傳遞什麼智慧訊息?(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年,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螳螂葉隱身術——書呆子的糗事

楚地有個窮書生,家徒四壁,米缸見底,卻偏想從書中找到黃金。這日,他翻讀著《淮南子》,讀到一句話讓他眼睛一亮:「螳螂伺蟬,自障以葉,可隱其形。」

他猛拍大腿:「哈!這可了不得!原來螳螂用樹葉擋在身前,竟能隱形不見——世上竟有此等奇術!」

說罷,他立馬跑到屋外的大樹下,仰頭張望,希望找到等待捕蟬的螳螂。找呀找,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讓他找到了。一樹枝上有一隻螳螂果真捧葉伏身,悄悄瞄準一隻正鳴叫不止的蟬。窮書生激動不已,一伸手將螳螂連葉捉下,滿心歡喜道:「此葉必靈!」

誰知那葉一脫手,竟混入一地落葉堆中。他左翻右揀,似乎葉葉一個樣,怎也分不清哪一片才是「靈葉」。無奈之下,不想放棄的他索性將地上所有落葉掃乾淨,整整裝了幾斗,扛回家去。

回到家中,他一一挑葉貼一眼檢驗,每試一葉,便問妻子:「汝見我不?」

妻子起初還陪笑說「見」,後來見他試了數十片葉子還不放棄,終於不耐其煩,心道:「不如將他哄一哄罷。」於是隨口敷衍道:「不見了,不見了!」

書生一聽,大喜過望:「成也!隱形術果真靈驗!」當即捧著這片「靈葉」,直奔大集市。

到了攤販面前,他一手拿著那片「靈葉」遮掩自己的一眼,一手抓起攤上自己喜愛的東西,就要轉身離開。小販即喊:「小偷!」巡市吏役一把擒住他,他還驚訝地喊:「咦?你們看得見我?!」

吏役綁縛他帶到縣令那兒。縣令一番審問,他一五一十將自己行使「螳螂葉隱身術」的經過娓娓道來。縣官聽完,笑得前仰後合,對吏役說:「此人癡賊,可憐得緊,放了罷。」

呆賊遇到了寬宏大量的官員,逃過一劫,免牢獄之災;心術不正,腦袋不清,哪天難保他不再糊糊犯錯?

書中有道,若只從書中摘句捧玩、試驗,豈非將聖賢書讀成「笑談」耶?

受騙「千金買鳳」結局為何好十倍?

用鳳凰的價格買下山雞的人,結果得到十倍的回報,這是怎麼回事呢?(shutterstock)

在楚地有個挑擔小販,肩上擔著一隻山雞,一路晃蕩,走街串巷叫賣。偶然有個路人見那雞的羽色光彩奪目,便叫住他問道:「喂,這是什麼鳥?長得可真不俗!」

小販一聽,心生一計,立刻正經八百地應道:「此乃天上神鳥,鳳凰也!」

路人聞言眼睛頓時張得大大地說:「什麼?傳說中的鳳凰?!我從小聽說鳳凰非凡鳥,不食人間煙火,沒想到今日竟被我遇上!你賣嗎?」

小販不慌不忙,裝作惜物的樣子:「鳳凰豈可輕易販賣?不過嘛……若君誠心,可考慮賣給你。」

路人當場掏出千金來購買。小販搖頭說:「唉……千金難割愛也。」

路人急了,隨即又道:「加倍!千金加倍!」

小販裝作勉為其難地點頭:「罷了罷了,君真心求購,我就割愛了。」

路人如獲至寶,捧著「鳳凰」小心翼翼回家,準備獻給楚王。誰知過了一夜,這隻「鳳凰」竟一命嗚呼。

路人望著死鳥,捶胸頓足,但他並不是心疼失去了二千金,獨獨惋惜沒能將鳳獻給楚王。此事在鄉里傳開,人們聽到後都替他惋惜說:「此人一心獻上寶貴的鳳凰給國君,其忠誠可表,天意未遂,真是可惜呀!」

此事傳到宮中。楚王被此人的誠意感動了,感歎道:「竟有百姓千金買鳳,欲以獻我,朕心甚慰!」當即下令召見此人給予厚賞,是他當初買「鳳」價金的十倍。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云: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細細一想,一假、一真,作為本文兩個故事的呼應,不也「真」妙乎!@*#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