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有兩位地師(風水師),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徒弟,他們背著行李和乾糧,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尋到四川。當他們走到某縣時,見吉穴已經落在平地上了,只見平地寬闊平直,漫無邊際,左尋右覓,最後確定吉穴是落在某宅後面的一個大池塘裡,原來是個水穴。水穴很難確定,必須在月黑之下驗證一下,如果能見到一些奇異的徵兆,才可確定是真穴,於是倆人就在當地旅店中停留。
等到該月的下旬,夜黑天陰,他倆就來到池邊等候,這樣等了些日子了,還不見有什麼異象出現。旅店主人看到這兩個客人說話帶著陝西口音,不是四川本地人,每天夜裡都悄悄地出去,行蹤詭祕,就懷疑他們倆人是強盜,就暗中防範著他們。
有一晚,他瞅著這兩個人又出去時,就遠遠地跟在他倆後面,只見他倆到了一個宅院的後面,就悄悄地伏在宅院後邊的池邊不動,旅店主人更加以為他倆是竊賊,等到宅院中的人睡下來的時候,便會翻牆進去。旅店主人意在偵察他們,見他倆伏在池子的左邊,自己就伏在池子的右邊,屏住呼吸,不讓他倆察覺。
守候了一段時間,突然間看到池水翻騰,露出一個像蓮花一樣的東西,和池塘一樣大,散發著絢麗的霞光,金光四照,整個夜色變得清晰明亮。轉眼間,霞光突然收斂,又縮回水中,岸邊依然黑暗一片,店主人不知道其中的奧祕。其後,店主人先行離開,地師倆人也慢慢返回旅店。他倆進屋後低聲交談,店主人在外面偷聽,才知道原來剛才看到的這種現象叫「福地花開」,是真正美穴的一種徵兆,他們倆人是風水師,是為尋找風水吉穴而來的。
但旅店主人不知道怎麼安葬法?他再把耳朵貼在門隙上偷聽,只聽到倆人說道:「我們兩家得到這個吉穴,應該趕快返回原籍,把老人的屍骨各裝進小匣裡,用布包裹好,帶來此地等候,待蓮花再出現,就將小匣一同投入花心,讓小匣捲入水中,這就是合葬法。從此以後,我們倆家的子孫,都會受到風水帶來的福氣,這就不枉費我倆千里尋龍的努力了。」說完後就安心地入睡。店主人就一一記在心裡。
過了幾天,師徒倆人就離開了。此後不到一個月,旅店主人的母親去世了,他就暗中效仿地師的方法,用絲綢包裹著母親的屍骨,在夜裡背到池邊,等看到池中蓮花狀的東西再出現時,就按照地師所說的方法將其葬了,此後蓮花再也沒有出現。
第二年,師徒兩人帶著親人的屍骨來到池邊,夜晚站在池岸等待了很長時間,但蓮花一直沒有再出現。兩人感到十分錯愕,說地穴必定是葬了人的屍體,蓮花才會收斂起來,但此水穴又有誰知道呢?他們始終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連續等待了十幾個晚上,也沒有任何變化。兩人只得自責沒有福氣,日夜在店裡長吁短嘆。
店主人心裡明白,但心中有礙,難以說出口。過了不久,店主人生了一個兒子,眉目秀美奇異,在懷抱中時就已經是個寧馨兒(意指美好的孩子、子弟)。地師倆人一見此子幼年聰慧,感到十分驚異,由此想起店主人還有個老母親,但為何現在不見她了?就問店主人。店主人回答說已經去世了,再問葬在什麼地方?店主人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倆人更加懷疑了。再三詳細追問時,店主人只好把實情告訴了他們,並叩頭謝罪,說:「承蒙你們的大惠,我已經將母親的屍體葬在那水穴中了,我感到十分慚愧無以為報,現在除了你們倆人住客棧的費用不計算外,我還存有五十兩銀子,全都贈送給你們,作為你們回程的費用吧。」
兩人聽了他的話,悵然若有所失,過了很久才說:「這是主人的福氣,我倆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呢?我們兩人都是財主,家財幾十萬,你這些錢算什麼。如果你不忘今天之所以得到吉穴的原因,就將日後生得的兒女,與我們兩家互相聯姻,使得我們倆家也能得到些餘蔭就足夠了。」
不久,在一個大風雨的夜晚,池水突然乾涸了,一座土山突然聳出,如同丘陵一樣。人們都感到很驚異,認為是地變的結果,不知道這是天葬之墳。兩人囑咐店主人以後祭奠亡靈,只可以從遠處致祭行禮,不要讓人知道那個地方是一個墳穴。又命主人,可隨著他們移居陝西,他倆出巨資,共同開典當鋪,有利就平均分,不必死守這個村店。
店主人聽從他們的建議,隨後就遷往陝西,因開典鋪得富,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他們都和師徒兩人的子女聯婚,都結成了親家。店主人三個兒子,輪流登內閣、入翰林院;而兩個陝西人的子孫,是店主人的女兒所生的,全都入翰林院。可謂「淮南拔宅,雞犬皆仙」[見註],風水地理對人的益處真是太大了。
當然,這個穴位得之於無心,事關積德,不能勉強而為。人能盡人理以合天理,准天理以察地理,這就是善於尋找吉穴的人了。
註:《太平廣記》卷八記載淮南王劉安事,其云「八公、劉安臨去時,餘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舔啄之,盡得升天。」又見:清‧魏源《走筆送姚梅伯歸四明》詩:「一朝丹成著翅飛,淮南拔宅雲中雞。回頭大笑人世非,揮手相招行勿疑。」
資料來源:《仕隱齋涉筆》@*#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