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人人愛,古人和今人說的笑話可有合拍之處,或是笑點異曲同工?一起來看這一則出自東漢邯鄲淳《笑林》的古代笑話,說說君的感受吧!
笑話:誰殺了陳佗?
有個讀書人甲生想去拜訪本地的邑宰。但是他不敢冒然上門,就先問認識的人打探一下邑宰的喜好:「邑宰大人平常喜歡讀什麼書啊?」
有人悄悄告訴他:「他最愛《公羊傳》,你若懂這一部,說不定有通路。」
甲生心中一樂!於是連夜惡補《公羊傳》,背了幾句經文,便自信滿滿前往謁見。
邑宰接見了他,果然幾句寒暄之後就問他:「君讀些什麼書?」
甲生挺起胸膛答道:「小的生平專攻《公羊傳》!」
邑宰一聽,饒有興致地考他一句:「那你說說,誰殺了陳佗啊?」
甲生一聽,腦袋轟的一響,愣是答不上來。他臉色瞬變,冷汗直冒,忽然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小的實在不曾殺陳佗!」
邑宰乍聽之下一愣,旋即大笑,心中明白了,便促狹問道:「你沒殺,那是誰殺的呢?」
甲生這下徹底慌了,以為自己犯了大案,當場臉色煞白,嚇得連鞋都沒穿好,也不敢吭聲了,陡地拔腿就走。
出了衙門後,他放腿猛跑,一個鄉人見他情狀不對,追著問他:「你怎麼了?」
甲生氣喘吁吁地說:「剛剛見了邑宰老爺,一見面他就問我殺沒殺人?這等死罪,我哪扛得住?以後說什麼也不敢進衙門了,只盼哪天遇特赦,我才敢露面哪!」(出自:東漢邯鄲淳《笑林》)
解語:
乍看這個漢代的笑話,甲生的反應好像荒腔走板,其實其中反映了正理。甲生不學無術,卻妄想靠唬弄博取邑宰好感,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反而被對方考倒,結果自己嚇自己,最終灰頭土臉地離場。邑宰一問就測出甲生肚中無墨,嬉笑間點出為學當務實才是正道,不走正道者,自己害自己也是必然的事,只看來得早與遲。
小註解:「蔡人殺陳佗」
《公羊傳》為中國古經書《春秋》三傳之一,由「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 至漢景帝時,壽乃與齊人胡母子都著於竹帛。 」(徐彥《疏》引戴宏《序》)
《公羊傳》的思想宗旨側重於《春秋》的尊王思想,而延伸出「大一統」、「撥亂反正」觀點。《公羊傳》桓公六年,記載「蔡人殺陳佗」一事,反映了儒家強調倫理道德的為政觀。因為記事非常簡短,實以春秋之筆批判君王失德,邑宰引此文問甲生,可能有論政與論學討論交流的用意。
「蔡人殺陳佗」記事如下:
蔡人殺陳佗。陳佗者何?陳君也。陳君則曷為謂之陳佗?絕也。曷為絕之?賤也。其賤奈何?外淫也。惡乎淫?淫于蔡,蔡人殺之。
原文簡譯如下:
蔡國人殺了陳佗。陳佗是誰? 是陳國的國君。既然是國君,為什麼直呼其名,而不稱「陳君」? 因為他已被視同廢絕,不再承認其君主身分。為什麼廢了他國君之名? 因為他「賤」也!他到底做了什麼卑鄙下賤不配為君之事?他在外行為放蕩淫佚、不檢點。他放蕩到什麼地步呢?他與蔡國人發生淫亂,最終被蔡國人所殺。
這段歷史記載雖簡短,卻是一面以德為本的戒鑑,它強調了「為君者,必修其身」的觀點,對為學者來說,又何嘗不是這般道理呢!而不修身又不學無術的假書生,哪能得三昧呢!反過來「害慘」自己,也就不是鬧笑話而已!@*#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