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500彩票网退市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紐約風情】

弗里克收藏館春季優雅重現 全新展廳搶先看

文/曾蓮
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歷經5年整修,今年春季重新開放,圖為館內的東藝廊。(曾蓮/大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紐約報導)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今年春季,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這座曾屬於鍍金時代工業鉅子亨利・克萊・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的豪宅,如今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向世人展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

亨利・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Comtesse d’Haussonville》。(曾蓮/大紀元)

二樓私人空間首次公開

此次館方最大膽的創舉之一,便是首度向公眾開放過去作為家庭居所的二樓空間。這些房間在1935年後曾作為博物館的辦公與會議用途,而今在精心修復之下,華麗重生。從天花板的壁畫、大理石壁爐,到手工雕刻的木作裝飾,每一處細節皆訴說著過去的生活質感。

亨利・弗里克「胡桃木房」內的肖像畫《Lady Hamilton》。(曾蓮/大紀元)

新開放的二樓展廳,展出了大量小型繪畫、雕塑與裝飾藝術品,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或新近購入的珍品。創辦人亨利・弗里克原本的臥室,因其華麗的胡桃木牆板而被館方稱為「胡桃木房」(Walnut Room),展出一系列肖像畫。焦點作品包括羅姆尼(Romney)的《漢密爾頓夫人》(Lady Hamilton,1782)肖像,這幅畫將重新掛回壁爐上方的核心位置,以及安格爾(Ingres)精緻的《奧松維爾伯爵夫人》(Comtesse d’Haussonville, 1845),此畫堪稱弗里克館藏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

在弗里克女兒海倫(Helen Clay Frick)的房間中則展出精緻的文藝復興時期金色底板畫作,突顯她在館藏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原位於一樓的布歇廳回歸至二樓夫人阿黛萊德的私人起居室。(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另一大亮點,是原位於一樓的布歇廳(Boucher Room)回歸至二樓,在弗里克夫人阿黛萊德(Adelaide Childs Frick)的私人起居室。這間以洛可可風格裝潢的房間,如今恢復其原始氛圍,與所陳列的畫作相映成趣,成為整個二樓最具魅力的一隅。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肖像獎牌展廳。(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瓷器展廳。(曾蓮/大紀元)

傳世之作與新藏珍寶齊展風采

除了家族藏品外,博物館也展示了幾批最近加入的重量級藏品。這些展品雖不若一樓的大型名畫般知名,卻是相關領域中的翹楚之作,包括Sidney R. Knafel 遺贈的法國彩陶、Sullivan夫婦捐贈的維也納Du Paquier瓷器、以及Stephen K.與Janie Woo Scher收藏的珍稀肖像獎牌。此外,館方也首次對外永久展出其重要的古董鐘錶收藏,細緻的機械工藝與歷史感兼具,令人嘆為觀止。

弗里克收藏館二樓的古董鐘錶收藏展。(曾蓮/大紀元)

館內重新開放的一樓空間,繼續扮演弗里克館中樞的角色。熟悉的橢圓廳、東西藝廊、弗拉戈納爾廳、餐廳、圖書館與起居廳依舊保留原貌,但經過整修後更顯典雅。大師作品重新排列,讓觀眾得以以新視角欣賞曾熟悉的名作。

6月18日至9月8日,館方將於新設的一樓特展廳推出《維梅爾的情書》(Vermeer’s Love Letters)主題展,延續弗里克一貫聚焦大師級作品的策展傳統。這不僅是對館藏核心精神的致敬,也為觀眾帶來對經典藝術的新解讀。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Fragonard Room。(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為還原1935年博物館初開時的花卉佈置,館方特別邀請雕塑家Vladimir Kanevsky創作一系列瓷器花草作品。(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卉的浪漫致敬

為了向1935年博物館初開館時的花卉佈置致意,館方特別邀請烏克蘭的雕塑家弗拉基米爾・卡涅夫斯基(Vladimir Kanevsky)創作一系列瓷器花草作品,分佈於各展廳中。卡涅夫斯基以擬真植物雕塑聞名,曾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俄羅斯冬宮與華盛頓Hillwood Estate展出。此次展覽由副館長兼首席策展人薩洛蒙(Xavier F. Salomon)策劃,將展至10月6日。這些宛如新鮮花束的瓷藝,不僅為古典空間注入柔和生氣,也喚起參觀者對歷史場景的想像與共鳴。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瓷器花草作品栩栩如生。(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一樓的藝廊,展出一系列陶瓷作品。(曾蓮/大紀元)

全新施瓦茨曼音樂廳啟用

配合新展區開放,弗里克收藏館亦全新啟用擁有218個座位的史蒂芬・A・施瓦茨曼音樂廳(Stephen A. Schwarzman Auditorium),並於4月26日至5月11日舉辦為期兩週的春季音樂節。節目包括古典、巴洛克與當代音樂演出,並特別邀請2024年普立茲音樂獎得主Tyshawn Sorey發表新作。

這場音樂盛會由音樂與表演藝術總監 Jeremy Ney策劃,不僅重啟館方歷來廣受好評的音樂傳統,也進一步將視覺與聽覺藝術融合,提供觀眾全方位的文化體驗。

全新啟用的音樂廳Stephen A. Schwarzman Auditorium,有218個座位。(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博物館與藝術研究中心雙軌前行

弗里克收藏館自創始人亨利・弗里克於1919年辭世後,逐步轉化為一座對公眾開放的藝術殿堂。其女海倫・弗里克更於一百多年前創立了弗里克藝術參考圖書館(The Frick Art Reference Library),如今成為全球頂尖的藝術史研究中心,對學者、學生與愛好者提供無價資源。最近,圖書館重修並更名為「弗里克藝術研究圖書館」(The Frick Art Research Library),強調其研究導向與公共角色。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室內花園。(曾蓮/大紀元)

弗里克收藏館的重開,不僅是建築修復工程的圓滿成果,更是對藝術與文化深度的再一次詮釋。它不單是一座展示歐洲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更是一處活生生的時間膠囊,讓人穿越世紀、走入私人故事、傾聽歷史的迴聲。

無論是老訪客重遊故地,或是新觀眾初臨此境,弗里克收藏館都以其獨有的優雅與厚度,每一位訪客都可以在藝術與歷史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片刻靜謐與深思。◇

弗里克收藏館內的樓梯間。(曾蓮/大紀元)

開放時間:

4月17日起至6月22日(5日開放):
•週三、週四、週六、週日:11:00 a.m.–6:00 p.m.
•週五:11:00 a.m.–9:00 p.m.
•週一、週二及節假日休館
•每週三 2:00–6:00 p.m.提供自由定價入場(Pay-what-you-wish)

自6月23日起(6日開放):
•週一、週三、週四、週六、週日:11:00 a.m.–6:00 p.m.
•週五:11:00 a.m.–9:00 p.m.
•週二及節假日休館(詳情請參閱官網的節日時間表)

地址:1 East 7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1

購票及查詢:www.frick.org/tickets

責任編輯:李維真

關聯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歐洲人對陶瓷的鍾愛曾達致狂熱的程度,而今這種熱忱早已平息,在歐美的多數博物館和家族珍寶陳列中,瓷器通常是作為次一級展品置於玻璃展櫃中,為華麗的展品增添一筆俗世之美。近日,《瓷器不簡單:阿琳‧西歇特作品和阿恩霍德藏品展》在紐約弗里克陳列館開展,該展覽旨在通過別有創意的展示,重新點燃我們欣賞陶瓷工藝的熱情。
  • 弗立克美術館起居室的三幅古典人物畫作總令我流連忘返,不僅是畫的技巧,更因為歷史人物的內涵與張力——弗立克將兩位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公案人物,掛在起居室一左一右彼此互望,摩爾線條堅毅嚴正,克威爾表情隱晦沒有生氣……
  • 想在一小時內快速遊覽紐約地標?三大特色展覽提供豐富體驗!紐約植物園內的迷你火車穿越縮小版紐約地標模型,重現都市景觀之美;一起走入最甜美的紐約風景,紐約市博物館聖誕新年特展Gingerbread NYC,用薑餅創作呈現五大行政區的地標建築;錯過了跨年煙火的朋友,可以來到時代廣場心臟地帶的RiseNY,走入沉浸式飛行體驗,感受如翱翔天際般俯瞰紐約經典地標的震撼。
  • 曾經美譽為「全世界最大的商店」的梅西百貨(Macy’s),有近170年歷史,不僅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百貨公司之一,位於紐約34街的梅西百貨旗艦店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節慶傳統的傳奇地標。從3月春日花卉展,到7月令人屏息的美國獨立日煙火秀,11月舉世聞名的感恩節大遊行,12月溫馨夢幻的聖誕櫥窗與聖誕街,一年四季都充滿了驚喜。本期「紐約風情」精選梅西百貨九大亮點,帶您走入這間源自紐約市的傳奇百貨公司。
  • 全球首屈一指的中國古典舞和古典音樂藝術團——神韻藝術團將於2025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期間蒞臨紐約市,在林肯中心上演。若您是特別到訪紐約市短途旅行,攜同親朋好友欣賞演出,那麼不容錯過周邊的一些紐約景點,本期「紐約風情」,特別介紹三條林肯中心附近適合不同人群短途旅行的路線,並提供觀賞表演的禮儀貼士和交通指南。
  • 如果你以為要親身踏足開羅才能體驗埃及文化,那麼紐約這座「世界之都」將帶給你驚喜。本期「紐約風情」精心設計四站行程,帶遊客在短短一日內穿梭古埃及的金色時代,從大都會博物館裡的丹鐸神廟,到中央公園的「埃及艷后之針」,再透過虛擬實境VR走入金字塔的內部,最後當然少不了品嚐地道的埃及美食盛宴,為這場文化之旅畫上完美句號。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