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64)什麼能超越貧富貴賤?

作者:薛馳
《論語說》(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3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二》)

【注釋】

約:窮困。孔子認為「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貧而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同智。有仁德的人安於仁,聰明的人順從仁。

【討論】

本篇開篇講「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接下來,不是講「仁」是什麼,而講「不仁者」,其和「仁者」的區別。第一篇(〈學而〉篇)中也有類似論述。其第二章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第三章從反面講「巧言令色,鮮矣仁」!這種方式,一正一反論述,形成一種張力。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這句話非常激勵人。如果一個人,不能長久地居於窮困中,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這就是一個缺乏仁德的人。孔子的弟子顏回,很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另一個弟子子貢,富可敵國,卻富而不驕、富而好禮。這兩人,為什麼能「久處約」「長處樂」?因為他們是「仁者」。

一個人的人生中,很可能有沉浮。就人之常情而言,處貧困久了,容易為非作歹,沉淪了;長處富樂,又容易滋生驕奢淫逸之心。孔子教學,就是教人修養仁德,學做「仁者」。

本章歷來討論的重心,在「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這八個字。「仁者安仁」,可以這麼理解:仁存在於人的天性之中,在有些人身上體現得特別強烈、突出,這些人可稱為仁者。他們於這仁道,不待勉強,無論「久處約」還是「長處樂」,都依本性而行,心與之相安。

什麼又是「知者利仁」呢?有些人解說為知者利用仁獲利或為了利益而行仁。這不免有將智者與見風使舵之人等同視之的嫌疑了。還是張居正解說得好:知者之人,中有定見,無一毫昏昧,其於這仁道,深知篤好,而求必欲得之,處樂、處約皆確然不易其所守也。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仁者安仁,很好,但這樣的人可能不一定多。更多的人,可能也願意向善、做好事,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最有利。對這樣的人,應該鼓勵。有注解以為「利仁」不好,因為有企圖心。這是責人太過。孔子教學,非常實在、實際,給人自新之路。

有人說:「安仁者非顏、閔以上,去聖人為不遠,不知此味也。諸子雖有卓越之才,謂之見道不惑則可,然未免於利之也。」這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如果一個「知者」,認識到仁德對他長遠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實行仁德;時間長了,他不也變成「仁者」了嘛!又何必汲汲於區分「仁者」與「知者」之高下呢?解說《論語》,當深體孔子之心。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曾振宇:從「仁者安仁」到「仁以為己任」,儒家仁學從孔子到曾子的演進https://www.mzyjy.cn/index.php/cms/item-view-id-2312.shtml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禮之存在,表現出來,就是禮的形式仍能見到。告朔之禮雖不行,而每朔猶殺羊進廟,則使人尚知有此禮。如餼羊都廢止了,則此禮便痕跡都不存了,
  • 孔子定《詩》,以《關雎》為第一篇,自有深意。孔子稱《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熹解說道:關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
  • 魯定公愈加信任孔子,讓孔子「代行相事」,孔子主政三月,魯國大治。齊國害怕,就送去美女、良馬腐蝕魯國君臣。孔子辭職,開始周遊列國。一段君臣相遇、魯國中興的機遇被扼殺了。此乃千古之嘆!
  • 孔子在魯國做過大官,對政治有透徹了解,非常智慧。孔子雖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也想削去三桓,如墮三都,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等等,但是,反對「暴虎馮河」,而是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贊成盲動,血氣之勇。
  • 其實,孔子對管仲的歷史功績是高度評價的。在本章說「管仲之器小哉!」可能重心並不在說管仲的不儉、不知禮,而是在大發感慨。感慨什麼呢?
  • 那麼,實際可以把音樂分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純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繹如之境。這四如之境,又可對應元亨利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語魯太師樂,所談的是天地之道,是天地之大樂,是政通人和之樂,是為萬世開太平之樂。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