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倫大教堂:擁有千年歷史的英格蘭諾曼式建築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於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杜倫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093年,當時的主教威廉‧德‧聖加萊(Bishop William de St-Calais )下令建造一座教堂來存放聖卡斯伯特(St. Cuthbert)和他的傳記作者神學家聖比德(Venerable Bede)的遺物,並作為本篤會新的修道院教堂。建築於1133年完工,展現創新的建築技術,包括肋狀拱形天花板、造型尖拱與大型石雕。建築的設計明顯影響了哥特式建築,成為重要的建築和歷史地標。
大教堂的內、外部設計均為羅馬式風格(Romanesque)。外觀狀似堡壘,中央有一座塔樓與靠近西側的兩座塔樓,皆以典型諾曼式風格的石材與線條裝飾。中央塔樓高218英尺,最初設計目的是為了讓朝聖者知道教堂所在。西側兩座城垛塔(crenelated towers)的頂端皆有尖塔裝飾,中間有巨型拱形窗。當地產的砂岩建材讓建築物隨著光線變化而呈現溫暖的色彩。此外,西側入口以一座巨大拱門著稱,窗戶高大而細長,宏偉的氛圍油然而生。

教堂立面也是諾曼式建築的典範,結構與細節的搭配協調一致。中央樓的兩側連結兩座塔,塔上各有一座尖頂和精美的石雕;中間上方可見一巨大圓形玫瑰窗,以精緻的花窗格裝飾;兩側排列著許多細長的尖頂窗。另外,深、淺色石材交錯運用,更顯建築細節。

教堂的內部設計,以十字形的中殿為特色,巨型石柱向上支撐挑高的肋狀拱頂天花板。此外,造型圓拱增添空間美感,而天窗則讓室內光線充足。
教堂的設計亮點,例如配有長排雕花木椅的唱詩班,裝飾精美的高壇聖堂,保存聖卡斯伯特及其遺物的聖殿,以中世紀繪畫裝飾的加利利小堂(Galilee Chapel),細長的石柱以及精緻的迴廊。杜倫主教座堂也收藏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反映歷史和昔日作為修道院的角色。
中殿
大教堂內部的中央是中殿。兩側矗立著高聳的砂岩柱,每座柱子上都有幾何圖案雕刻。中殿的拱形石材天花板高72英尺,橫跨492英尺長。它是現存最早的肋狀尖拱頂之一。十字形中殿的盡頭可見著名的玫瑰花窗與裝飾精美的挑高祭壇。

唱詩班
唱詩班是杜倫主教座堂的核心,位在中殿十字口的後方。它不僅是日常禮拜場所,也是教堂發源地,更是杜倫主教的官方座堂所在。空間特色包括木頭雕花長椅,呈現中世紀精湛的工藝。長椅上方配有大管風琴。唱詩班是教堂建築最早的一部分,修道士每天會聚在這裡禱告七次。

聖卡斯伯特聖殿(The shrine of St. Cuthert)
聖卡斯伯特聖殿,位在唱詩班後方。聖卡斯伯特葬在一塊石板下方,他是北歐重要的聖人之一。聖殿裡可見聖卡斯伯特雕像、細長的石柱,以及美麗的拱形天花板下的造型尖拱。石棺上方有一塊天篷(tester),像是一種遮罩,上頭繪有彩色的鍍金聖人像。

迴廊
迴廊(Cloister)位在中殿的南側,是昔日教堂修道院生活的一部分,由主教休‧勒‧普伊塞特(Hugh Le Puiset)建造。修道士會在這裡打坐、閱讀和研究經文。這條建於12世紀有遮蔽的走道,配有窗戶和造型尖拱,面向一片草地,名為「迴廊庭院」(Cloister Garth)。迴廊於15世紀改建,鏤空石窗飾(Tracery)於18世紀翻新。

規章廳
「規章廳」(Chapter House)位在迴廊的東側,是另一個羅馬式建築典範與教堂早期修道院生活的證明。「規章廳」由主教沃爾徹(Walcher)於1071至1080年建造,其命名源自修道士每天大聲朗讀一章修道院規則的儀式。室內為矩形,末端呈半圓形,符合羅馬式和早期哥特式建築的共同特徵。牆壁以精巧的雕刻與造型裝飾,還有一系列拱頂造型細長的彩色玻璃花窗,把自然光線引進室內。

原文:Durham Cathedral: England’s 1,000-Year-Old Norman Sit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