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春分」養生開運的宜忌 你要知道的九要點

作者:容乃加
春分節氣盈滿新生的契機,把握這時機中開運、養生的宜忌,迎接旺盛人生。(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9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周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一起來探索!

一、「春分」有什麼要義呢?

春分之「分」表示春天在這一天平分,春分即是春天的中點。春分還有一層意義,此時即「晝夜均、寒暑平」的時點。春分的日期每年可能有點變動,但是不出3月20日至22日之間。春分的陽光直射赤道,此時地球上南北半球所受陽光相等,而有「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也就是說春分時,晝夜平均、寒暑也平分。漢朝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記載了春分的這一特點:「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從春分之後,陽氣越來越盛,陰氣越來越弱,此時春和日暖,最是一年好時光。

二、在二十四節氣中,古人最珍重春分是什麼道理?

因為春分得「中和」之氣,而天下萬物的「生成」都要靠中和之氣來助功。老子說:「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經‧上仁篇》)因為在春分時,晝夜平均、寒暑平分,天地陰陽之氣達到最調和的狀態,此即「中和」之氣,促動生長化育。因為萬物有了春分之生發,才能得秋分的收成,所以春分最受古人重視。

台灣雲林3.8公里長的環型櫻花美人谷盛況。3月上旬呈現最完整、最壯觀的櫻花景色。(雲林縣政府提供)

三、春分開運要怎樣做為宜?

春分得中和之氣,萬物在此際蒸蒸日上,春分也正是得到正能量加持讓人開運的好時機。春分開運你可以這樣做:

1. 發揚慈悲精神,不殺生,愛護生命,融通中和之氣。

2. 實行齋戒。謹慎誠敬的心態有助於保持慈悲的情懷。

3. 導引陽氣。具體作法:多在草地、林下和野外等處赤足步行,放鬆身心與天地之氣契合共通,有助於身心吸收天地中和之氣,提升體內少陽之氣的運行。(以上參考:後漢 崔寔《四民月令》)

四、春分開運要注意哪些禁忌?

1. 不宜悼祭死者,不宜探病:因為春分少陽之氣未壯,所以這一天不要傷害中和之氣。

2. 禁忌生冷招寒氣:春天的穿著要能應對一天中的寒暖之變,生冷的飲食也容易傷害少陽之氣,在春分要避免。(以上參考:後漢崔寔《四民月令》)

五、春分養生要怎樣做為宜?

古老的養生寶典《黃帝內經》提醒人養生上上之道在於「消未起之患」。晉代葛洪《抱朴子》也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所以要重視平日的養生。那麼春分養生要怎麼做呢?《黃帝內經》提醒人這樣做:吃鮮蔬,別熬夜、晨起運動、不動怒。

1. 夜睡早起:《黃帝內經》提倡「夜臥早起」。一天的最後一個時辰就是9點到11點,在此時辰之中入睡為宜。

2. 吃春蔬:春分養生,養肝健脾潤肺三管齊下。肝屬木,五行屬木的綠色春蔬可以助長陽氣、疏肝理氣、健脾養胃。而辛甘味食物如麥、棗、花生、蔥、香菜等有發散效果,能順應季節扶助陽氣升發。另外,健脾潤肺的食物也適合春分食補,例如:四神湯,有去濕健脾的功效;紅棗銀耳枸杞湯加蜂蜜調味,去濕防風潤肺又護目,山藥薏仁芡實粥補脾益氣(山藥200克、薏仁20克、芡實20克、米200克熬煮成粥即可)。相反地,春分要避多酸傷肝、生冷黏滑的食物傷害脾胃。

春天多吃深綠色蔬菜可以將血管通道打開,增加血流量和健康活力,還可以降低眼壓。(健康1+1/大紀元)

3. 晨間和緩運動:晨間從事溫和運動,有助於促進體內少陽之氣流動生發,減少春困和肝氣鬱結。例如晨間打坐、瑜伽、散步、體操等等。日間到戶外踏青、賞花,親近大自然,吸收春天蒸蒸日上的陽氣,也有助於調節情緒,生發好心情。

4. 不殺不奪不動怒:《黃帝內經》說春天時,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這種慈悲的精神狀態,可以減少焦慮與壓力,對護肝有積極作用。

早晨太陽下運動或運動完洗熱水澡,疏通淋巴效果更好。(Shutterstock)
晨間打坐、做瑜伽、散步、輕緩的運動都能促進身心活力。(Shutterstock)

六、春分養生要注意哪些禁忌?

春分時節陰陽平衡是養肝護脾的好時機,但如果生活習慣不當,反而可能影響健康。以下是春分養生的三大禁忌,幫助你避開傷肝的誤區:

1. 忌熬夜過勞,避免傷肝:根據五行學說,春天對應肝臟,此時若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解毒功能,甚至導致「爆肝」。長時間緊張、過度思考也會影響睡眠品質,使肝火更旺,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2. 忌發怒:春季肝氣旺盛,情緒波動過大容易影響肝氣運行,憤怒、煩躁會傷害肝臟。深呼吸、聽音樂冥想、戶外踏青,這些事都能幫助放鬆心情、疏肝解鬱。

3. 忌油膩、燥熱與寒涼食物:燒烤、油炸、高熱量食物會加重肝火,影響消化功能,導致上火、口乾舌燥等不適。生冷寒涼食物,如生蔬菜、冰品、生冷飲料,則會影響脾胃運化,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消化不良。

七、春分養肝舒肝,有什麼適合的養生茶飲?

針對春分節氣的五行特性,推薦二款茶飲:

☕玫瑰花茶:舒肝解鬱。
作法:將乾玫瑰5朵、山楂5顆、香附12粒,加入3杯沸水燜煮10分鐘即可。餐後飲用,疏肝解鬱、消脹氣。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
作法:一大匙枸杞、3朵乾杭菊,洗淨後,放進杯子中,注入熱水幾分鐘即可飲。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蘇玉芬/大紀元)

八、春分防止舊疾復發,有什麼適合保健的穴位按摩?

春分氣溫變化大,也是容易使人舊疾復發的季節。按摩經絡,能快速調人體節氣血至穩定狀態,對抵禦疾病具有非常大的幫助。春分時有三大保養穴,都與肝經有關,分別是:百會穴、三陰交和太衝穴。平時可多多按摩,每天按壓3回,每回約5分鐘,能平衡經絡,調節體質,增強抵抗力。按壓穴道時的節奏,以按5秒後停1秒為宜。

百會穴在頭頂正上方,是人體生發陽氣的保健大穴。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踝上方4橫指幅的位置。按壓此穴有滋陰補陰、穩定血壓、排除體內水濕濁毒的作用。太衝穴在足背面,位於足大拇趾與第二趾相接處往後1橫指幅的凹陷處。按摩此處,有清肝熱、退肝火、紓壓調節免疫力和預防風邪疾病的作用。

(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大紀元)
按摩百會穴和四神聰穴,都可以幫助思覺失調症患者鎮靜。(《談古論今話中醫》提供)
百會穴在頭頂正上方,是人體生發陽氣的保健大穴。(《談古論今話中醫》提供)
按摩太衝穴有清肝熱、退肝火、紓壓調節免疫力和預防風邪疾病的作用。(大紀元製圖)

九、春分養生保健按摩,什麼藥草精油適合?

取用藥草精油來按摩身體,有助於身心的放鬆。從春天生長的植物萃取出的精油,通常都有著比較清明的能量,適合薰香甦醒身心,提振精神。如:玫瑰、德國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丁香精油等等。

春分得天地和合之精,此時節也正是開運、養生保健,理順身心的好時機。在二十四節氣的中和時節,調整我們的生活與身心,讓身體順應春分陽氣一起生發吧!擁抱更健康的人生!@*#

——看更多【節氣與生活】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後風頭已見春」(韓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間讓人間長了精神,讓風兒捎來春氣。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時間在22點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這一節氣到來,都是令人心身振奮歡暢的一刻。一年之計在於春!怎樣利用立春陽氣生發的時機,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頭呢?從代代相傳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臘月裡虔誠祭灶神。圖為 清代周鯤繪高宗御題范成大祭竈詞 軸局部。(公有領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歷史時間長河中曾經發生過改變。這要從祭灶的歷史說起,先看一下祭灶的歷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風俗有過怎樣的變遷?哪一種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傳遞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節氣的氣候與物候特徵有哪些呢?小寒補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來探一探,提供我們,歲末補冬的精神與物質之寶。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内涵被讚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獨步全球,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起源、成因背景,請一起來了解:
  • 年年冬至,第一道曙光將照射在紫禁城太和殿正中的匾額上,奏報「一元之始」的訊息,這是元明清三代敬仰「初歲--冬至的勝景,而落實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冬至傳統食俗,也映射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光。民間傳統冬至吃什麼和中華文明之光究竟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來探索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