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綜合報導)每年的3月,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一年一度的聖派翠克節遊行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遊行隊伍身穿綠色服飾,高舉愛爾蘭國旗,樂隊演奏著傳統的愛爾蘭音樂,整個城市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氛圍中,曼哈頓第五大道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聖派翠克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愛爾蘭守護聖人聖派翠克。(延伸閱讀:組圖:聖派翠克節大遊行 紐約充滿節日氣息)
在這個節日裡,綠色象徵著大自然的活力與希望,也代表著愛爾蘭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個節日從愛爾蘭流傳到美國,可追溯至19世紀的馬鈴薯瘟疫,引發的大飢荒迫使數以百萬計的愛爾蘭人移民至美國,他們主要定居在芝加哥、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大城市,也將這個習俗帶到了美國。

1. 愛爾蘭綠啤酒與「燈紅酒綠」
聖派翠克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就是綠色飲品,從綠啤酒到綠蘇打,其中「潤濕三葉酢漿草」這項習俗也頗負盛名。人們會將三葉酢漿草放入杯子底部,然後盛滿酒精飲料,再向現場的人乾杯、一飲而盡,三葉酢漿草也可以別在身上祈求好運。

「燈紅酒綠」這一成語為人熟知,後來演化為貶義詞匯,對於「酒綠」的由來是確有其事。古代的酒釀,尤其是家釀酒,沒有經過現代意義上的蒸餾與澄清,往往帶有較多雜質,酒熟後即可過濾飲用。由於過濾不淨,碎米、酒糟浮於酒面,長時間暴露後,會形成一層淡綠色的浮沫,古人稱之為「綠蟻」或「浮蟻」。三國時期,曹植在《七啟》中寫道:「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
然而,自清代吳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創造出「燈紅酒綠」一詞後,「酒綠」開始帶上貶義色彩,與「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等詞彙聯繫在一起,成為奢靡生活的象徵。

2. 三葉酢漿草與驅邪艾草
三葉酢漿草(Shamrock)是聖派翠克節的重要象徵,傳說聖派翠克曾用它來解釋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概念,久而久之,這片綠葉成為節日的標誌。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三葉酢漿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消炎與促進健康。
在中國,與之相對應的是端午節的艾草。艾草自古以來就被認為具有驅邪避穢的功效,不僅可以懸掛於門口驅趕蚊蟲,還能用來泡茶、入藥,甚至製作美食。清明時節,江南地區流行製作艾草糍粑,將新鮮的艾草搗碎與糯米粉混合,再包入紅豆餡,蒸熟後口感軟糯,帶有淡淡的青草清香。
對比來看,三葉酢漿草更多象徵著幸運與愛爾蘭的民族精神,而艾草則兼具實用與文化意涵,它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元素,也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3. 不約而同「趕走蛇妖」
今年是蛇年,蛇在人類文化中往往扮演著神秘而複雜的角色,被視為危險與邪惡的化身。中國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內的各種妖魔害人的傳說,在中國的《白蛇傳》與愛爾蘭的聖派翠克傳說中,都有關於趕走蛇的故事。
在聖派翠克節的傳說中,聖派翠克被視為愛爾蘭的守護神。根據傳說,公元5世紀,聖派翠克在愛爾蘭傳教時,曾在山丘上禁食禱告40天,期間遭遇蛇的攻擊。他以神力將蛇驅逐入海,從此愛爾蘭成為無蛇之地。象徵著他將基督教帶到愛爾蘭,消除了異教的影響。這個故事象徵著信仰的力量,以及宗教對於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轉變。
而在中國的《白蛇傳》中,最早的記載並非愛情故事,而是一則驅逐蛇妖的傳說。法海原本是一位高僧,在金山寺修行時遭遇白蟒,於是展開驅蛇的過程。早期的傳說強調人妖殊途,並認為妖怪化成人形迷惑凡人是邪惡之舉,而法海的行為則被視為正義的象徵。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到了戲曲與小說的發展時期,《白蛇傳》的故事發生了巨大變化。白蛇逐漸被描繪成忠貞不渝的女子,與凡人許仙相戀,而法海則被塑造成拆散姻緣的惡僧,最終導致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但故事的原型並非如此。
(延伸閱讀:揭祕《白蛇傳》的真實原型 根本不是愛情故事!)

4. 此「綠帽」不同彼「綠帽」
在聖派翠克節,人們會穿上綠色的衣服,戴上綠色的帽子,以表達對節日的敬意,綠色象徵著生機與希望。然而,在中國文化中,綠帽子卻帶有特殊的含義,「戴綠帽子」意指某人被伴侶背叛。
從春秋時期開始,若賣妻女求食者,都必須以綠巾裹頭部。直到元朝,在《元典章》裡面有一項規定,娼妓需穿著黑色短袖單衣,稱為皂衫,當時從事娼妓行業的女性家屬需佩戴綠色頭巾,以作識別。「綠頭巾」便成了「不貞」的代名詞,最終「綠帽子」就演變成形容女人出軌,「青樓」也成為妓院的代稱,這樣的文化象徵使得綠帽子在中國是不受歡迎的。

5. 東西方的「黃金洞穴」
聖派翠克節的另一個有趣元素是愛爾蘭矮精靈(Leprechaun),這些小精靈有著紅色鬍鬚,身披綠袍,它們非常喜歡喜歡收集黃金,每天數自己得來的金子,並把黃金埋藏在彩虹的盡頭。人們會設捕捉矮精靈陷阱,通常認為三葉酢漿草和穿綠色衣物可以吸引矮精靈。如果它們被人抓到,會用自己的魔法實現人的三個願望來換取自由。
這與中國山東招遠羅山的傳說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地百姓世世代代流傳著關於黃金與寶藏的故事。
山東招遠,是中國有名的金礦產區,黃金資源遍布全縣,藏量豐富。羅山位於招遠玲瓏鎮北部,是招遠境內最高山脈。據勘探,招遠的黃金儲量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而羅山則蘊藏著招遠 80%的黃金儲量,被譽為「中國第一金山」。由於羅山黃金多,自古以來採金人也多。古人普遍敬天信神,採金人也如此。然而不知哪朝哪代,採金人中出現了一批貪心的財迷,不敬神靈不守規矩,胡挖亂采。有一首民謠描述當時的情景道:「羅山十八層,層層都有黃金洞;尖鬥沙子平鬥金,男男女女發了瘋。」(推薦閱讀:民間故事:招遠羅山的傳說)
*********
筆者觀察對比發現,聖派翠克節與中國的民間傳說有許多相似的元素,雖然內涵截然不同,對比起來也有饒有趣味。海外華人在融入西方文化時,也不妨與西方朋友聊聊中國的民間故事,相似的物品卻有著不同的內涵,促進彼此文化交流。◇

責任編輯:李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