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中世紀藝術品:動物造型洗手壺

這些雕塑成動物、野獸或人類造型的盛水容器是古代某些儀式中用來洗手的器具。
作者:蜜雪兒‧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吳約翰 譯
約西元1400年德國紐倫堡雕塑家製作的獅形洗手壺(Lion Aquamanile)。獅形洗手壺是儀式中最流行的洗手器皿。(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洗手壺最早出現在歐洲中世紀時期,通常以銅合金為材料,採用脫蠟鑄造法(將熔化的金屬液體倒入脫蠟後的動物形殼中鑄造而成),鑄造完成後由工匠雕刻表面的細節。雖然動物造型容器早在羅馬文明後期和拜占庭時代早期即有,但學者認為中世紀的洗手壺是革新的產物,不是仿製品。

迄今有數百件12〜15世紀的洗手壺被留存下來,著名的生產中心位於德國北部,特別是德國下薩克森州(約1200—1350年)與德國南部城市紐倫堡(約1400年)。

有各種奇形怪狀的洗手壺,典型的造型包括家畜、野生動物、神話生物與人類。有些普通場合的洗手壺也雕製得相當精美,材質也很講究,這些古物現在都陳列在世界各大博物館。

獅形洗手壺 象徵騎士精神

洗手壺最常見的造型是獅子,事實上,現存的洗手壺有約三分之一都是獅子造型。獅子是中世紀流行的象徵物。根據紋章學,獅子代表騎士精神,而在宗教中獅子也可象徵基督。過去幾個世紀的獅形洗手壺有各式各樣的造型。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藏的洗手壺規模可說世界頂尖,館內有一件12世紀德國北部的洗手壺,材質是銅合金鑲玻璃,它有個典型特徵,即頭頂有個注水孔,出水孔(壺口)則在嘴巴裡。

12世紀德國北部藝術家製作的獅形洗手壺,材質:銅合金鑲玻璃;尺寸:7.69英寸 x 8.63英寸 x 3.44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館藏。(公有領域)

沃特斯藝術博物館(Walters Art Museum)有一個很特殊的獅形洗手壺,製造年代為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黃銅製,上面刻了一句希伯來文,意思是:「感謝教導我們洗手的宇宙之王」(Blessed be the King of the Universe, who has instructed us to wash our hands.)。這個洗手壺可能來自德國或荷蘭,可能是猶太教堂或猶太家庭的用品。

獅形洗手壺,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製造;黃銅製;尺寸:9.13英寸x 10.63英寸 x 5.06英寸;巴爾的摩沃特斯藝術博物館(Walters Art Museum)館藏。(公有領域)

有的獅形洗手壺會混合一些神話生物。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有一個約1325—1375年製造的獅形洗手壺,它有獅子和另外三種生物的特徵。獅子的嘴巴像狗,尾巴是蛇,把手形狀像巴西利斯克蛇怪(basilisk)或長翅膀的龍。

約翰內斯‧阿彭蓋特鑄造廠(Foundry of Johannes Apengeter)製造的獅形洗手壺,年代:1325—1375年;材質:銅合金;尺寸:10.06英寸 x 11.25英寸 x 4.75英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館藏。(公有領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道院分館(The Met Cloisters)有一個約1400年製造的獅形洗手壺,也混有其它生物。這頭獅子看起來雄壯威武、非常勇猛,這件古物可能是在紐倫堡鑄造的。

紐倫堡藝術家製作的獅形洗手壺,年代:約1400年;材質:銅合金;尺寸:12.56英寸 x 4.63英寸 x 12.5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道院分館(The Met Cloisters)館藏。(公有領域)

神獸造型洗手壺

神獸造型洗手壺包括龍、獨角獸和獅鷲(鷹頭獅)等生物。修道院分館有一個約1200年製造的龍形洗手壺,雕工精細,例如鱗片的刻畫。這個顯目的洗手壺是以龍翼和前腿來支撐身體,彎曲的龍尾構成把手,龍尾上有個注水孔,但鉸鏈蓋已遺失。龍頭有幾個特色,包括拱形眉毛、眼睛周圍的短刻紋,龍嘴還咬著一個穿連帽衫的倒楣人類。龍和馬是獅子以外最流行的洗手壺造型。

約1200年德國北部雕塑家製作的龍形洗手壺;材質:銅合金;尺寸:8.75英寸 x 7.25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道院分館(The Met Cloisters)館藏。(公有領域)

修道院分館還有一個約1425—1450年製造的獨角獸洗手壺,火焰形的尾巴是紐倫堡洗手壺的典型特徵。它胸前有個水龍頭,特別顯眼,1400年代以後製造的洗手壺大多有水龍頭構造,器皿不需移動即可倒水。

約1425—1450年紐倫堡雕塑家製作的獨角獸洗手壺,材質:銅合金;尺寸:15.5英寸 x 11.5英寸 x 4.44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道院分館(The Met Cloisters)館藏。(公有領域)

修道院分館的獅鷲洗手壺也是同時期的產物,可能與獨角獸洗手壺出自同一工場。獅鷲那對精美的翅膀是獨立鑄造後再與主體結合的。這個大型洗手壺一定是當時宴席上一個很搶眼的擺飾,有這種洗手壺代表很有錢。

約1425—1450年紐倫堡雕塑家製作的獅鷲洗手壺,材質:青銅及銅合金;尺寸:12.5英寸 x 4.75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館藏。(公有領域)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in Vienna)有一個華麗的獅鷲洗手壺,是神父做彌撒時使用的器皿,製造年代約為1120—1130年,是現存最古老的洗手壺之一。它的材質包括鍍金青銅、石榴石、大馬士革銀(把銀嵌入鋼表面的刻痕中)與烏銀(將黑色金屬化合物填充到金屬表面的刻痕內,形成對比鮮明的圖案)。

約1120—1130年德國中部黑爾馬斯豪森(Helmarshausen)雕塑家製作的獅鷲洗手壺,材質:青銅、鍍金、銀、烏銀、石榴石;尺寸:6.75英寸 x 3.34英寸 x 5.75英寸;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Vienna)館藏。(An Yongle/CC BY-SA 4.0)

公雞與騎士洗手壺

修道院分館還有一個迷人的公雞洗手壺,做得相當逼真,它只靠兩隻小爪子即可保持平穩,是一件傑出的藝術作品。啼叫的雞嘴即為壺口,注水孔則藏在美麗的尾羽中。學者認為,從羽毛精緻的雕工以及雞喙、雞冠、眼睛、肉髯精湛的造型來看,它應該是13世紀下半葉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製造的。

在中世紀,無論世俗藝術還是宗教藝術,公雞都是流行主題,其藝術靈感來自聖經中「彼得不認主」的故事、中世紀寓言,以及中世紀英國作家喬叟的著作《修女牧師故事集》(The Nun’s Priest’s Tale)。

產自13世紀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公雞洗手壺,材質:銅合金;尺寸:9.94英寸 x 4.13英寸 x 9.75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修道院分館(The Met Cloisters)館藏。(公有領域)

騎士洗手壺是中世紀(尤其在宮廷中)洗手壺的經典造型,這類雕塑品的特色是逼真的武器和盔甲。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一個約1250年的騎士洗手壺,從騎士身上的盔甲即可推測它的年代。

約1250年製造的騎士洗手壺,產地可能在德國下薩克森州;材質:銅合金;尺寸:14.69英寸x 12.88英寸x 5.63英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館藏。(公有領域)

欣賞這些動物洗手壺可以窺見中世紀世俗與宗教藝術可愛的一面,這些洗手壺經過工匠的創意與巧手雕琢後,從實用的物品昇華為優雅的藝術品。

原文:Ceremonial Water Pitchers: A Menagerie of Aquamanili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蜜雪兒‧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紐約一名藝術顧問,她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沈少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克魯姆洛夫鎮(Cesky Krumlov),距捷克、奧地利、德國三國交界處不到50英里,是該地區建築遺產的傑出代表。小鎮歷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許多普通建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更大型的建築,包括兩座宏偉的修道院在內,更為小鎮增添了美感和歷史氣息。
  • 克拉約瓦藝術博物館(Craiova Art Museum)是羅馬尼亞的[ascii]著[/ascii]名景點,收藏著該國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繪畫和雕塑,時間跨度從中世紀到現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