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年輕的他為何娶了個缺牙禿髮老婆?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又得財。兩人結果大相逕庭,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它原因?
清代石埭(今安徽石台縣東北廣陽鎮)有個姓蘇的年輕人,性情輕浮,虛榮好說謊耍心機,騙取利益。他讀書沒有成就,典當家產,換得數百兩銀錢作盤纏,趕往京城,希望謀得一個小官做做。
蘇生剛到京城時住在東長安門,正巧有個姓陳的親戚要回南方的家中去,由於行李很多,就把十多個衣箱寄存在他那裡。蘇生想借這個機會向友人炫耀一番自己的闊綽,便私自取出箱內華貴的衣服穿上,來往於酒樓舞榭之間。那些人看到他外表光鮮,不知道他只是個貧士。
有一天,客人中有人談論說:廣東來的陶太太,其丈夫是某省的同知,進都城候選時病死了。陶太太現在擁有雄厚的資產,想要找個官位與財產都和前夫相當的人作倒插門(即入贅)的丈夫。蘇生想貪其財產,就對那個客人說:「你看我合適嗎?」他詐稱自己是部郎改捐同知,想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沒有去投供驗到〔註〕。又說自己喪偶,孤身一人生活。蘇生為達成此事向來客許諾,事成以後將予以重謝。客人也貪圖錢財,便對陶太太介紹了蘇生的意思和情況,但陶太太堅持要面見蘇生本人才能作出決定。
於是蘇生盛服華冠來到陶家。只見大門敞開,儼然一等府第。坐等了一會兒,看到眾使女簇擁著陶太太走出來,立在琉璃屏風內,側身低頭,髮髻高捲如雲如山,看起來好像絕頂美豔,蘇生狂喜不已。當下雙方商議決定,定親財禮為一千兩銀子,蘇生入贅其家。蘇生抵押其家的所有財產還不夠,又將陳舊物品押上,才補足定聘禮。
按北方風俗,晚間飲交杯酒,新人拜堂,揭蓋頭後對面而坐,喝同心酒,吃子孫餑餑,然後上床就寢。蘇生成親這天,輪到喝同心酒和吃子孫餑餑時,一位婢女對蘇生悄聲說:「娘子牙疼,不能奉陪你了。」蘇生會意,沒多久,二人就脫鞋上床睡覺。
天明之後,新娘子起來梳頭洗臉,蘇生才發現陶太太原來是個六十多歲、牙齒脫落、頭髮光禿的老婦人。這時蘇生慶幸陶太太還有豐厚的妝奩可以滿足他的欲求。但忽然外面來了大大小小男女二十多人,陶太太出去迎接,原來都是陶太太的兒子、兒媳、孫子等晚輩人。蘇生細查其家庭情況,竟是一無所有,家中上下四十多口人都要依靠他養活,她家的宅地也是向別人租借的。
蘇生氣憤已極,向刑部告狀,老婦人挺身與他對質,口若懸河,刑部長官不能反駁,只得把陶太太判回給蘇生。蘇生無奈之中,趁夜間剃髮改妝逃走了。老婦人找到蘇家,並到京城控告蘇生,因蘇生沒回家,只好悻悻離開了。
下面再講一個同樣是娶了一個白髮老婦人,由於心地忠厚,結果反而得善報的故事:
順治初年,清軍入關後,天下還沒有太平,有些地方仍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況,很多人家因逃避兵荒而失散,也有的婦女被旗丁(清時運糧的軍人)捉來販賣的。旗丁為避免買者挑三揀四,往往用裹頭巾將婦女的頭蒙罩起來,以便低價快速賣出去。
當時有個人叫趙遜,二十來歲還沒錢娶妻,同輩人就為他湊錢去娶個妻子。一天,他就用這些錢在集市中買了一個女人回來,當除去蒙在頭上的頭巾後,發現原來是一位白髮老婦人。趙遜說:「你老太比我年齡大一倍,我怎敢非禮冒犯你呢,請讓我將你當作母親來事奉你,供給你衣食是了。」老婦人也坦然接受了。
居住了幾天,老婦人見趙遜執守禮制很謹慎,就感激他的忠厚,對他說:「你湊錢就是想得到一個妻子而已,現在這樣我反而拖累了你,讓你妻財兩空,怎麼辦呢?幸好我還藏有一袋珠子,縫在衣服中,你就拿去換成銀子,給自己娶個年輕女子為妻,也是我報答你的恩德。」
於是就從衣帶中取出幾顆珠寶,換了二十兩銀子。又過了幾天,趙遜拿著銀子到集市上買了一個年輕女子。剛一進門,當年輕女子和老婦人一見面,兩人就相抱大哭。細問他倆,原來年輕女子就是老婦人的親女兒。當初母女被旗丁掠奪後失散了,現在被趙遜帶回家來,老婦人就為他倆舉行婚禮成婚。

老婦人又說自己是洪洞人,家中資產很富足,還有兩個兒子,都是官紳舊族,因為兵荒馬亂而失散。如今既已團聚,便可以回家了。且尚藏有珠寶一百多顆,可以將它們賣出去作路費,就帶著女婿和女兒一起上路了。
回到家中,兩個兒子都安然無恙,一家人大喜過望。老婦人於是把家產分成三份,兩個兒子一個女婿,各自得一份,一家人安樂和諧,老太太安度晚年。
趙遜原想得到一個妻子,其後發現原來是一個老太太,因而將她認作母親,這原本不是本意的;而老婦人用錢為他招納媳婦,而竟然得回自己女兒,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人們都認為這是趙遜的忠厚之報。
〔註〕投供驗到:清制,凡赴吏部候選、候補官員,均須取具本旗都統、本籍或原住省分督撫咨文。漢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以下還需取具同鄉六品以上京官印結,到部投供驗到。
資料來源:《妙香室叢話》、《香祖筆記》@*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