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類世界各地弦樂器:弓弦、撥弦、擊弦樂器

認識七種弦樂器帶你欣賞世界之美
作者:安潔莉卡‧雷斯(Angelica Reis) 徐筱婷 譯
豎琴是古典管弦樂團的主要樂器之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

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下面文章將帶您認識不同文化中幾種主要的弦樂器。

錫塔琴(The Sitar

區域:印度

每個人都聽過錫塔琴,但恐怕沒幾人能準確地說出它是什麼。

錫塔琴是一種彈撥弦樂器,琴頸較長,琴身呈葫蘆狀。有別於大多數的西方弦樂器,錫塔琴的迷人之處在於它有「共鳴弦」(sympathetic strings),會自動振動,與彈奏的琴弦產生共鳴,創造出獨特而豐富的音色,許多人都會將其與印度音樂聯想起來。它常用於印度古典和傳統音樂。

一位印度婦女演奏錫塔琴的場景。(Shutterstock)

吉他(The Guitar

區域:多種地區

吉他是一種多用途的樂器,通常有六根弦(也還有其它種類),以彈奏或撥奏的方式演奏。它被廣泛用於各種音樂流派,並分為原音吉他和電吉他兩種。

吉他隸屬於弦樂器家族中的一員,在身體前方以傾斜角度彈奏。這類樂器還有尤克里里琴(又譯烏克麗麗、夏威夷小吉他、四弦琴,ukulele)、烏德琴(oud)和魯特琴(lute)。然而,有些弦樂器是直立在膝上彈奏的(如中國琵琶)、平放在膝上彈奏(如阿帕拉契杜西莫琴,Appalachian dulcimer)或放在琴架上彈奏(如古箏或德西馬琴,zither or hammered dulcimer)。

彈吉他的男子。(Shutterstock)

二胡(The Erhu

地區:中國

二胡是一種傳統的雙弦弓樂器,「二」在中文中是「兩」的意思,它有一個細長的琴頸和用以共鳴的琴身,傳統上以蛇皮或蟒蛇皮覆蓋著(雖然有些二胡製琴師不使用蛇皮)。

琴弓固定或懸掛在兩根琴弦之間,演奏者將琴弓放在琴弦上,用手指按壓琴弦,即可發出聲音和音符。此樂器的聲音獨特、富於表現力,常用於中國傳統音樂中;它的聲音常被比作人聲,有時也被稱為「中國小提琴」。

烏德琴(The Oud

地區:中東

烏德琴是一種梨形的短頸弦樂器,通常有11根弦(也有些類型有10或13根弦)。它屬於魯特琴家族,但與西方魯特琴不同的是,烏德琴沒有音格(通常是沿著琴頸間隔的金屬條,標示特定音符的位置)。傳統上,烏德琴使用一種阿拉伯語稱為「里沙」(risha)的琴撥(或撥子)來彈奏,其豐厚、共鳴的音色造就了傳統中東音樂特有的音色,並對其它樂器的發展具有影響力。

巴勒斯坦青年在彈奏烏德琴。(Shutterstock)

日本箏(The Koto

地區:日本

日本箏是日本傳統的弦樂器,長木製琴身,有13或17根弦,屬於古箏家族;演奏時,使用戴在一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的「義甲」(つめ,tsume)撥動琴弦。古箏的「箏柱」是可移動的,讓演奏者可以調整琴弦的音高(「箏柱」是一小片薄木,支撐與琴身有段距離的琴弦)。日本箏的音色細膩動人,是日本傳統音樂的核心樂器,通常用於獨奏和合奏。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在彈日本箏。(Shutterstock)

豎琴(The Harp

區域:多種地區

豎琴是古老的樂器之一,一般認為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和埃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豎琴在世界各地發展,並在歐洲的宮廷中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凱爾特地區(Celtic)傳統的象徵。凱爾特豎琴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的音樂傳統中具有獨特的地位,特點是音色嘹亮,並且一直是文化身分的象徵,在民謠和傳統音樂中有崇高的地位。

踏板豎琴於19世紀問世,擴大了豎琴的音色能力。而現代演奏會上的豎琴,擁有精緻的踏板系統和龐大的體積,是古典管弦樂團的主要樂器。時至今日,在古典和民俗音樂中,豎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埃及古墓壁畫,牆上繪有豎琴師和其他音樂家的場景。(Shutterstock)

德西馬琴(The Hammered Dulcimer

區域:多種地區

「Dulcimer」這個名字的詞源非常美麗,字面上的意思是「甜美的歌曲」(sweet song),源自拉丁文「dulcis」(甜美)和希臘文「melos」(歌曲)。它起源於約公元900年左右的中東,由一個梯形木盒子組成,盒子上橫跨著琴弦,用小而柔軟的錘子敲擊琴弦來演奏;它因此被歸類為「敲擊弦樂器」(percussion-stringed instrument),而且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它是鋼琴早期的祖先。(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鋼琴也是通過軟錘敲擊琴弦來發聲的。)

約在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德西馬琴達到了巔峰,風靡整個東歐和西歐;它在民間和宮廷中都很盛行,並融入不同的地區。憑藉其獨特的音色,它成了美國民謠、藍草和凱爾特音樂的主打樂器;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知名度有所下降,但近年來它又復興起來,音樂家們開始探索它在各種類型音樂中的多樣性。

音樂家用德西馬琴演奏。(Shutterstock)

下次當您參加文藝復興博覽會,或得知即將舉行的不同文化音樂會時,您會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更深的體會。我們共同的歷史是值得珍惜和保存的,請盡情享受它帶來的饗宴。

原文:Bowed, Plucked, Strummed, and Struck: Stringed Instruments Around the World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安潔莉卡‧雷斯(Angelica Reis)熱愛大自然、愛家、喜歡當志工、有虔誠的信仰。她喜歡發掘美好的事物並與讀者分享。她曾修習古典音樂,現為英語老師。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