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梦幻 娱乐 城官网-梦幻 娱乐 城开户-梦幻 娱乐 城注册

香港涼茶趣談:涼茶與炸雞絕配?「改頭換面」茶飲進入普羅大眾生活

文/曾蓮
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受訪者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81
【字號】    
   標籤: tags: ,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肯德基快餐店2021年8月推出的「期間限定」「KFC家鄉雞」搭配「鴻福堂下火茶」。(受訪者提供) 肯德基快餐店2021年8月推出的「期間限定」「KFC家鄉雞」搭配「鴻福堂下火茶」。(受訪者提供)

去年夏天,鄧博士途經肯德基快餐店,一張期間限定美食的推廣海報吸引了他的目光,廣告詞中的「KFC家鄉雞」和「鴻福堂下火茶」竟成了絕配組合,兩者的共通之處是11種秘製香料烹調的KFC家鄉雞與11種精選材料調製的涼茶,可清熱降火。說起來大家會心一笑,深入其中亦有一番意義。鄧博士分析,涼茶從來都沒有遠離過港人,只要南方的氣候不變,民眾就有這個需求,只不過涼茶一直在「改頭換面」,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出自1948年版《香港百年史》的王老吉涼茶庄廣告。(受訪者提供) 出自1948年版《香港百年史》的王老吉涼茶庄廣告。(受訪者提供)

涼茶起源傳奇 從百年老字號王老吉講起

鄧博士提起涼茶起源,原來還有一個傳奇故事。涼茶百年老字號「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阿吉)是廣東鶴山人,原本以務農維生,清朝道光年間瘟疫流行,阿吉攜妻兒上山避疫,巧遇道士傳授草藥藥方,他按著藥方熬煮草藥,真的能醫好百姓的病,當時稱之為「吉叔凉茶」。清文宗咸豐二年(1851年)王澤邦被冊封為太醫令,翌年在廣州十三行路靖遠街開設了「王老吉」涼茶舖。時任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初到廣東,身體不適,飲用了「王老吉」的涼茶後身體痊癒,為表感激,他送上親自題字的「王老吉」金字大銅葫蘆壺,並鼓勵店家將藥方製成涼茶包,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涼茶包雛形。

王老吉品牌日益擴張,1897年,王氏第三代於香港上環文武廟直街(今荷李活道)設立分店,並在英屬香港註冊商標,成為最早進駐香港的華商品牌之一。鄧博士展示了一張王老吉涼茶庄廣告,出自1948年的《香港百年史》一書,當中註明了昔日王老吉涼茶庄香港總行位於中環鴨巴甸街,並有涼茶包行銷至歐美南洋各埠。

「單眼佬涼茶」鐵閘。(受訪者提供) 「單眼佬涼茶」鐵閘。(受訪者提供)

鄧博士續舉例:「品牌做大了,就會增產,免不了有各種紛爭上法庭,王老吉後面的故事就不細說。再如其它的品牌也一樣,你會發現有很多名字相似的涼茶寶號,例如『春回堂』和『回春堂』,就是自家『增產』的現象。還有『春和堂』藥材舖,又名『單眼佬』,五十年代在油麻地起家賣涼茶,但『單眼佬』這個名字六十年代又被人在馬來西亞註冊,完全是另一個品牌。」涼茶包的出現,就令涼茶的銷售更加靈活,不再局限於地域,也為涼茶歷久不衰鋪路。

七十年代成分水嶺 涼茶品牌轉型求生

分析涼茶舖的興衰史,鄧博士分享:「1970年代可以算是涼茶轉型的一個分水嶺,其實涼茶不會消失,只是開始以另一個模式生存。」他提到,1970年代香港政府的醫療福利制度日益完善,當時的港督麥理浩決心建立一套完善的公營醫療系統,市民得病可以到公立醫院求醫,普羅大眾可以負擔得起醫療費用。過去平民依賴涼茶強身健體的需求大大降低。「過去醫療費用昂貴,現在人人都看得起病,大家某種程度上對於涼茶的依賴性降低了,加上經濟起飛,購入電視、收音機,安裝冷氣的家庭越來越多,就不用到涼茶舖『打躉』了,所以涼茶舖也面臨著轉型。」

2021年「許留山」結業,該品牌前身為涼茶舖,後轉型為甜品店,以芒果撈聞名。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2021年「許留山」結業,該品牌前身為涼茶舖,後轉型為甜品店,以芒果撈聞名。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有的涼茶舖轉向發展甜品,鄧博士以「許留山」為例:「以前許留山是賣涼茶的,後來就轉型賣果汁,蘋果汁、芒果汁之類,後期發現芒果最受歡迎,就開發了一系列芒果主題的甜品。到去年店舖結業的時候我去影相(拍照、攝影),就發現菜單已經沒有涼茶的蹤影了,客人也只記得許留山的招牌是『芒果撈』。」

涼茶舖另一轉型的方向就是變成新派涼茶舖,迎合大眾的「快餐式」需要。鄧博士講解:「現在在地鐵沿線開了很多的鴻福堂、健康工房,前身都是涼茶舖,後來改名重新包裝,生產樽裝涼茶,又增加了養生湯水,為了配合繁忙的都市人需要,平時大家沒有時間煲湯、煲涼茶,就推出方便包裝,一打開就可以享用。你會發現,大眾仍然很注重健康飲食,轉型的涼茶舖就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鄧博士認為,雖然舊式涼茶舖隨著舊區重建、老闆榮休等原因消失,但涼茶本身的市場仍然巨大,人們對涼茶的需求並沒有減少:「現在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在便利店、超市買到樽裝涼茶,每次打邊爐(吃火鍋)我們也習慣搭配涼茶,這證明我們對涼茶的需求從來沒有少過。另外平時也很方便可以在藥材舖或者超市買到涼茶包,自己在家煲效果也一樣,所以涼茶從來就沒有式微。」◇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

——原載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