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康熙年間關帝顯靈 大敗賊寇的真實記載

作者:泰源整理
康熙年間,關公顯靈,幫助城步縣令王謙平當地苗亂。(示意圖,取用自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康熙庚申年(西元1680年)間,王謙到當時苗亂頻發的城步縣任縣令。到任後恰逢苗人楊應龍聚眾叛亂,王謙為保一方安定,率眾平息叛亂,他的誠心感動了關帝顯靈相助,大敗賊寇。下面是王謙本人所寫的《平苗神異記》:

我在康熙庚申年間被任命為城步縣令一職,給我餞別送行的親友都認為我到城步赴任會很危險。我笑著和他們告辭。我剛到達治所時,苗人還不敢猖獗。等到癸亥年七月初一,粵西全州西延峒苗人楊應龍聚集了一千七百餘苗人、瑤人,準備要侵犯城步縣。他們先殺人來祭祀軍旗,發誓在七夕前取得勝利。他們以為城步縣是一座沒有防備的孤城,可以輕易攻下。但是在此之前,我就預先估計到賊逆將要有所行動,暗地裡招募了三百人的敢死隊,加緊訓練。等得知叛亂消息時,我就單槍匹馬親自去察看地形,回來祕授眾人抗賊之計。

過了七天,賊寇直抵城下,望見城上旌旗飛舞,刀戟嚴整,錯愕相視,眼前陣勢好像超出了他們的預估,變得士氣低落。我囑咐典史徐士奇、把總王明鎮守北城,練總楊應和鎮守南城,撫苗道陳天武鎮守西城。我獨當東面,扼守賊寇必經的要衝,率精銳部眾出城迎戰。

我乘著賊寇士氣低落之機,衝入敵軍內部。楊應龍倉猝間無法抵擋,即使有燒符作法這些旁門左道也沒有一點效果,賊寇多數都被殺死。餘黨膽戰心驚,落荒而逃,還沒跑出二里,伏兵四起,除了被刀箭火器所殺外,還有五百餘賊寇呆立原地被生擒。賊寇首領楊應龍,以前是馬寶部下副將。助紂為虐的妖道,是黃羊山道士周大聖。

審訊賊寇時,問他們為何不奔逃,卻呆在那裡束手就擒?被俘的賊寇都說:「我們剛要逃走時,恍惚間有位赤面長髯的大將,乘著白馬從天而降,指揮神兵,四面圍困使我們不得脫身。」我開始感到驚異,轉頭問我軍將士,所見相同。到了申時,我軍班師回城後,我急忙登城謁拜關帝,仰頭看見關帝神像臉上汗如雨下,好像剛剛脫下盔甲的樣子,我更加誠惶誠恐,於是叩頭感謝關帝相助。

〈民國 溥儒書畫: 關公〉。(台灣故宮提供)

我自忖德行淺薄,怎敢藉助關帝神力?或者是因為正義能勝過邪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原因嗎?今天這場平苗斬妖的戰鬥,沒有動用一兵一將的援軍,沒讓一個百姓受傷,真是神助而非人力啊!我是何人,怎敢妄居天功?因此我重修舊廟,更加恭敬地祭祀關帝,遠近各處的百姓,來關帝廟祭拜的越來越多。縣裡有位士人作《平妖傳》及詩歌、傳奇來紀錄此事,說是百年來所未有的奇事。苗患於是不再復發,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了。

每年七夕,我一定齋戒沐浴恭敬地祭祀關帝,不敢忘記他的恩德。只是奇怪關帝乘坐的馬以前都是赤色,唯獨此次是白色。有人懷疑馬援曾到過五溪蠻,莫不是伏波將軍馬援來了?我說不見得是這樣,關帝的神像既然汗流浹背,那就是關帝在顯靈呢。我不是質疑乘馬的不是關帝,而是質疑關帝的馬怎麼變成白馬了,姑且把這個疑問暫時擱置,不妄下斷語,留待以後慢慢考證吧。

下面〈附記〉是吳寶崖解釋了關帝的馬變成白馬的原因。

吳寶崖說:明初某位勛戚(有功勛的皇親國戚)的家裡養了一匹白馬,膘肥體健。一天夜裡,關帝在夢中對他說:某省將發生叛亂,想要借您的馬去助他們一臂之力。那位勛戚早上起來看到廄中馬僵臥不起,大概是它的神魄被關帝攝走了。等到平定叛亂的消息傳來後,那位勛戚更加敬服。京城人覺得這件事很特別,於是修建白馬廟來供奉關帝。從此關帝現身顯靈,抗倭破賊,騎白馬也是常有之事了。大司馬遂寧人張公(張鵬翮)曾說到這件事。那麼城步平定苗亂的神異之事,相信就是關帝無疑。以前傳說關帝騎著赤兔馬,可以一日千里,赤兔馬怎麼會一蹶不振呢?或者是赤兔馬服役的時間太長,因疲勞而生病,所以關帝用人間的馬來代替吧?附記這些不同的傳聞。

資料來源:《虞初新志》@*#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 一個普通女子怎樣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給後人什麼借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