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

作者:正音
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早逃」!在強烈地震前發出預警。(AFP PHOTO)
font print 人氣: 457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地震,是對人類生命和生存環境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經歷過或未經歷過的人都會談之色變。在如此大的災難面前,一切現代科學技術和戰天鬥地的所有學說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那麼如何走過未來類似的災難呢?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場百年前的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這是歷經災難後倖存者及其後裔的回憶和地質研究及史志工作者採訪,留下來的珍貴記錄。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在中國甘肅省海原縣發生了里氏8.5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共造成了28.82萬人死亡,近30萬人受傷,海原周邊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幾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這場地震,所以又被稱為「環球大震」。

諧音點化:棗桃——早逃

就在地震發生前,一個和尚在海原縣四處遊走,他舉止異常,左手拿棗,右手拿桃(諧音:早逃),見到人就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給人看,人們不知何意;在地震發生的前一天,又有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行為怪異,也是一手拿著一顆棗,一手拿著一顆桃,嘴裡高喊:「棗桃、棗桃(諧音:早逃 早逃)。」但往來行色匆匆的路人,無人顧及這個瘋道士的「胡言」。災後人們才反應過來,這一僧一道是用棗和桃的諧音點化世人:災難即將來臨,趕快「早逃」。可惜只有極個別的人悟到會有災禍降臨,成功在災難前逃離。而將這一僧一道當作過街老鼠一般嘲笑詆毀的人,都最終難逃厄運。

棗子和桃子諧音「早逃」,寓藏救人的提醒。(大紀元合成)

兒童傳唱「搖擺歌」

就在地震發生前幾個月,海原縣的孩子們都在傳唱童謠《搖擺歌》,此兒歌沒有固定的歌詞,孩子們看到什麼唱什麼,每句歌的最後都要分別加上一句「搖一搖」、「搖搖擺」、「搖著呢」、或「嘩啦」、「咯噔」一類模擬垮塌的像聲詞,如下面這兩首:

「大豌豆開花,搖一搖,麥出穗;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一碗羊肉,搖一搖,白花了;世上的好人吆,搖搖擺,賊殺了。」

「雷吼一聲口子開,搖一搖,天塌了,擺一擺,山塌了。咯呀咯噔搖,嘩啦嘩啦搖!」……

災後人們追問倖存兒童,才得知早在震前一兩年,就有穿著奇怪的人在海原境內遊走,哼唱這古怪歌謠,兒童好奇,學而唱之,一傳十,十傳百,見啥唱啥,不拘一格,於是形成了各種版本的《搖擺歌》。

小兒看到有人背上插白旗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事後,爺爺問孫子那晚為什麼害怕?看到了什麼?孫子說:窯裡的人背上都插著一面白旗子,他不想爺爺身上也插那東西。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世人中都出現過一些定期在地府擔任冥職的人,據他們透漏:在每次大災之前,冥府都要造冊,依據人的惡業多寡擬定淘汰人數,並由地獄的鬼使給這些人做上記號。而許多兒童的天目是開著的,身體是純潔的,能看到和感受到危險,於是冥冥之中那個孩子帶著爺爺躲過了一劫。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在任何一場大的災難來臨之前,上天都會以各種方式告誡世人,遠離災難。但由於人世間是迷的空間,而參透天機(地震等災難)的人不能明說,所以能否得救要看悟性(善根),於是就出現了上文中「棗桃」和「搖擺歌」這樣的點化形式。在《搖擺歌》裡,上天甚至還為世人點出了災難產生的原因:「不是王法吆,搖搖擺,咱兩個睡。」也就是說,人性的墮落,道德的淪喪,才是災難產生的重要原因。

那麼,面對一百多年前的海原大地震之前出現的種種神奇預警,看看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瘟疫、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天災人禍,上天的預警早已出現,朋友,您接收到了嗎?@*#◇

責任編輯:古容

推薦閱讀

【天道有知】善惡報應何時報 神佛皆有安排

【未解之謎】災難背後有玄機 何人能逃離生死劫數?

【未解之謎】冥府見聞 真實存在的生死簿

戰爭爆發前一年 冥府製作造劫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