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修煉文化

作者:雲升
圖為清 赫達資《麗珠萃秀冊.秦弄玉》。(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茂名

茂名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說起它的由來,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叫潘茂名的修道人。根據《茂名縣誌》記載,潘茂名於西晉太熙元年(290年)生於高州根子鎮潘坡村(在今天茂名市境內),他年少時就通經學、解周易。

有一天,他進入山中,恰好遇到兩位道士在對弈。他在旁看了很久,一位道士問道:「你也懂得下棋的玄妙?」潘茂名回答道:「入由蛇竇,出似雁行。」意思是入門學下棋時好似從蛇洞進入,入口很窄,很難學,但學進去後,好似大雁飛行一樣,有著廣闊的天地。

道士聽了他的話,認為他很有悟性,便收他做了徒弟。從此,潘茂名隨師父入山修道,「朝汲泉水於觀山,暮洗術於鑒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瑤筍之芽,餐碧柰(nài)之蕊,勤洗伐而脫塵凡,取精華而去渣滓。」(《高州府志》)

二十年後,潘茂名道成出山,他懸壺濟世,行醫為民,做了許多好事。當時的朝廷聽說了他的美名,曾三次召其入朝為官,都被他謝絕了。

在嶺南居住期間,潘茂名遇到了瘟疫肆虐。為了挽救那一方百姓,他煉製丹藥為人治病除瘟。嶺南民眾非常感激他,視他為「醫神」。

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於羅州增設縣治,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茂名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又以其姓設置潘州,轄茂名縣。茂名二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桐廬

桐廬地處浙江西北部,錢塘江中游,三國吳黃武4年(225年)置桐廬縣。桐廬地名源自於一個傳說。

按《嚴州府志》:「桐君不知何許人,亦莫詳其姓氏。嘗採藥求道,止於桐廬縣東山隈桐樹下。其桐枝柯偃蓋,蔭蔽數畝,遠望如廬舍。或有問其姓者,則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為桐君縣,為桐廬江,為桐江溪,為桐溪嶺,為桐嶺,而山亦以桐君名焉。或曰黃帝時嘗與巫咸同處方餌,未知是否。」桐君曾在此地採藥煉丹,有人問他姓名,他以手指桐樹為姓,後世稱桐君老人,乃是中藥之鼻祖,千百年來,都受著這方百姓的香火。

桐君的生平難以考證,但他卻以這樣一種特殊方式被記載進了歷史和現實中。可見,桐君和潘茂名一樣亦是一位修煉得道之人。

有意思的是,桐廬在歷史上曾置嚴州府,「唐武德四年,置嚴州治此。」(《讀史方輿紀要》)而嚴州的名稱來自於另一名隱士——嚴子陵。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好友,很有才德。光武帝幾次請嚴子陵出山輔佐都被他拒絕了。為了請嚴子陵出山,有一次,光武帝找嚴子陵敘舊,到了晚上,他們睡在了一起。後來太史奏報有客星犯帝星的天象,卻不知是那天晚上嚴子陵睡覺時把腳壓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光與帝臥,足加帝腹上,太史奏客星犯帝坐甚急。」(《後漢書》)

可是光武帝最終還是沒能挽留住嚴子陵,正如他對光武帝所說:「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後來,嚴子陵辭別了光武帝,抱道高棲於桐廬富春山。看來,修道者的境界,確非常人所知。

嚴子陵像。(公有領域)

鳳翔

鳳翔位於陝西省關中盆地,寶雞市東北部。秦孝公時此地稱雍縣,到唐朝時,唐肅宗時改名為鳳翔縣。關於鳳翔地名的來歷,南宋《方輿勝覽》載:「周之興,鸑鷟(yuè zhuó,鳳凰)嘗鳴於岐,翺翔至於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鳳翔府,南岐鳳州。」同樣是來自於修道之人的故事。

《太平廣記》記載,有得道者名叫蕭史,外貌如同二十來歲。他非常善於吹簫,可以吹出鳳凰般的鳴叫聲。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也非常善於吹簫。後來兩人結為夫婦,蕭史便教弄玉吹奏鳳凰的叫聲。就這樣練習了十多年,弄玉終於吹奏出了鳳鳴聲。鳳凰也因此被她的笛聲吸引,停在了他們的房子上。

秦穆公知道後為他們造了鳳台,夫妻二人就在鳳台辟穀修煉。數年後,弄玉乘著鳳,蕭史乘著龍,白日飛升而去。

李白有詩云:「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影滅彩雲斷,遺聲落西秦。」(《鳳凰曲》)夫妻二人同日得道飛升的事蹟或許在修煉界也是非常少見的。

蕭史非常善於吹簫,可以吹出鳳凰般的鳴叫聲。(公有領域)

結語:

中國的傳統文化乃是神傳之文明,蘊含著深邃的智慧。這些和修煉者有關的地名流傳至今,似乎也在告訴著人們:人間乃是一個巨大的修煉場。面對著紛繁複雜的社會,其實每一個人都在被考驗著。人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每一次善與惡的選擇,或許都是人們來世「修煉」成功與否的憑證。

——轉自正見網(有刪改)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