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穀雨節氣到:賞花王 飲香茶王 食穀雨湯補肝明目養生

作者:容乃加
花王牡丹盛開在穀雨節氣時節,別稱穀雨花。(容乃加 /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穀雨」節氣是什麼意義?

每年在4月19日到21日之間,清明的節氣棒子將交給下一棒——穀雨。在這節氣中,天賜百穀雨水,田地裡的穀物秧苗得到大量雨水的滋潤與灌溉,將快速生長,所以稱「穀雨」,反映百穀得到生命能量而快速滋長的生機。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說法:「穀雨者,言雨以生百穀。」《逸周書‧時訓解》記載「穀雨之日萍始生」的物候現象,穀雨帶來充沛的雨水,水中浮萍於是蔓生。

除了百穀,美麗無比的春花、春樹,也在穀雨的澆灌下,益發生氣盎然。其中有一花、一樹幾千年來得到中華民族的愛寵,且增益了生活的養分,那是什麼呢?

穀雨賞穀雨花

牡丹花又稱「穀雨花」,最受三月穀雨的榮寵,唐人權德輿的詩句就這麼說:「澹蕩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風。」「三月中」就是黃曆節氣的三月中氣,即穀雨時節,穀雨來時正是賞牡丹花的最好時節。溫庭筠讚美牡丹:「水漾晴紅壓疊波……分得春光最數多。」

《本草綱要》說:「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從唐代以來,牡丹作為主角兒的古詩詞就超過三千首,甚至獲得了「國色」和「天香」雙料美稱[1],兼有色、香、姿、韻之美,最是貴氣。

牡丹有「國色」和「天香」雙料美稱,兼有色、香、姿、韻之美,是驕貴的花王。(容乃加 /大紀元)

牡丹勝冠群芳譜 花王不屈從淫威

牡丹不是草本植物,而是灌木植物,「木芍藥」是它的別名,生長極為緩慢,一年約只長1公分,在中國株齡最古老的牡丹樹號稱上千年,達到丈餘高。

宋朝人詠牡丹,則稱牡丹為「花王」。其實,牡丹的貴氣不是來自嬌貴,而是來自威儀不屈。牡丹贏得「花王」的封號,其來有自。牡丹花有個特色,非向南之地莫屬。權德輿寫牡丹「獨坐南臺時共美」反映出這種特性,向陽之地,牡丹花最喜;牡丹只在南向之地生長,一點都不妥協,這一點截然不同於他花。就這樣的秉性,在歷史上也演繹了一段花王不屈從武后的故事,傳頌千年。

宋朝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卷十記載了這樣的傳說:「一說武后冬月遊後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武則天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令百花在拂曉來前連夜盛開:「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臘日宣詔幸上苑》)到了清晨,名花開遍上苑。傳說獨獨牡丹花無畏於武后淫威不開花,「花王」不畏不屈的個性表露無遺!從此以後,牡丹花又多了個別稱「洛陽花」。

《清郎世寧畫仙萼長春冊 牡丹》。(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穀雨養生

在這暮春、多濕季節,古人有一套遵循自然節氣變化,利用節氣物品的飲食養生法。

(一)穀雨茶

茶中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退熱袪暑、提神醒腦、鎮靜降壓、解毒利尿等諸多功效。同時,飲茶讓人心情愉悅、心曠神怡。

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愛茶人珍惜著這一天上茶山去摘「穀雨茶」。傳說喝「穀雨茶」清火、辟邪、明目。民間喝的春茶以穀雨茶最普遍。茶農們說,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炒製成的。

明代江南人士許次紓在《茶疏》中讚揚穀雨茶說:「清明穀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明代錢椿年輯《茶譜》也說採茶「穀雨前後收者為佳,粗細皆可用」。穀雨茶香烈味厚而且易於收藏,可以藏香到秋冬。

「穀雨茶」清火、辟邪、明目。(Fotolia)

(二)白牡丹茶

白牡丹茶是中國白茶代表茶種,具有毫色銀白、醇厚清甜的特性。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頂級的白牡丹茶,毫心肥壯、白毫顯現,沖泡時兩片綠葉襯托毫心,非常美觀。牡丹是花中上品之花,白牡丹茶也是茶中的上品。

白牡丹茶本身的黃酮含量高達2.025%,是所有茶類中最高的。黃酮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效果,可以中和紫外線和環境污染所生成的活性自由基。換句話說,可以養顏美容、殺菌消炎、抗病毒。

白牡丹白茶中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能迅速轉換為維生素A,保護眼睛,預防夜盲症及乾眼病。白牡丹白茶還含有人體必需品的活性酶,長期飲用能促進體內脂肪和多餘糖分的代謝平衡。

(三)穀雨湯:養肝湯

「春養肝」是中醫的養生觀,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節氣,養肝就要抓緊這個時機。中醫建議此時以食療方來養肝清肝、滋養明目。

民間食補有一味「穀雨湯」的養肝湯,以枸杞葉和豬肝為主材料,加上一點枸杞、生薑快速燙熟後,再加上一點料酒、芝麻油、鹽調味即可食用。豬肝煮前先抹上一層薄薄的太白粉(生粉)可保持豬肝的鮮嫩。

菠菜是春天養肝的好蔬菜之一,菠菜枸杞子豬肝湯也是補血養肝養腎、護眼明目的食療補湯。菠菜草酸多,可以先用開水燙過,再撈入豬肝湯中,同樣淋上一點料酒、芝麻油,加上鹽調味來食用。

護眼藥膳:菠菜豬肝湯,能養腎補血、防近視。(胡乃文開講提供)
護眼藥膳:菠菜豬肝湯,能養腎補血、防近視。(胡乃文開講提供)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天地給人間設定陰陽運轉的規律:一陽萌生立春來,雨水無聲潤萬物、坤雷驚動蟄蟲戶;寒暑平均春分到,清明化育物菁華、穀雨生穀欣欣然。這樣的物候輪轉奠定了一個生命循環的基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有時,環環相扣,錯過了春耕,也將錯過冬藏的保障。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1]「國色」「天香」是對容貌絕頂美豔女子的形容詞,唐文宗時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並用「國色」「天香」讚頌牡丹濃豔風華,引蕩一時風流,詩吟: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容乃加 /大紀元)

——看更多【二十四節氣】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後風頭已見春」(韓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間讓人間長了精神,讓風兒捎來春氣。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時間在22點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這一節氣到來,都是令人心身振奮歡暢的一刻。一年之計在於春!怎樣利用立春陽氣生發的時機,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頭呢?從代代相傳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臘月裡虔誠祭灶神。圖為 清代周鯤繪高宗御題范成大祭竈詞 軸局部。(公有領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歷史時間長河中曾經發生過改變。這要從祭灶的歷史說起,先看一下祭灶的歷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風俗有過怎樣的變遷?哪一種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傳遞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節氣的氣候與物候特徵有哪些呢?小寒補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來探一探,提供我們,歲末補冬的精神與物質之寶。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