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關聖祠求得一籤 果真指點了前程

作者:泰源整理
清朝時,海寧書生得關公祠一籤「南販珍珠北販鹽」指點前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85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時,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

他向所有認識的親戚朋友借錢,共借得二十兩銀子,把十兩銀子交給夫人作家用,自己帶十兩銀子作外出費用。臨行前對夫人說:「這次出行如果我找不到機遇,賺不到錢財,我就不回來了。希望你在家好好撫養子女。」說完哭著就走了。

他進了都市,住在騾馬市的某店,一年多過去了,借來的錢漸漸用完了。店主人見他為人敦厚恭謹,又知書識字,便請他當老師教自己的兒子。

某天,有位長蘆鹽區的姓查的鹽商來到該店住下。一天半夜,忽然有一送快信的人,急急忙忙地來敲該店的門,聲稱是有緊要的事,要鹽商立即回覆。鹽商便詢問店主,想找人來代筆回覆信函,店主推薦了查某。姓查的鹽商得知查某是海寧人後,又是同姓,高興地說:「我們家也是從海寧遷來的,我倆同姓,也必定是同族。」便出來與查某交談,二人深相契合。

事後,鹽商說:「你在這裡沒有什麼事幹,何不跟我回到長蘆做記室(掌管文書起草),好過在這裡閒著?」於是兩人一起回到天津。查鹽商從事鹽業很久了,總管長蘆鹽區的鹽務,歷年各次交易的案卷都保存在他家中。查某閒來無事時就拿來翻閱,凡是長蘆鹽政的得失,無不研究。但查鹽商並不知道。

乾隆某年,某侍御(監察之官)告發了鹽區所犯的十條罪狀,牽連到查鹽商的就有七八條。欽使(古代皇帝派往下面辦事的人)下來抓人問話,查鹽商陷入困境,想謀求解決這件事的方法,終日惶恐不安,但又無計可施。第二天,欽使將要到達,查某半夜去敲鹽商的門,說已經找到了妥善的解決辦法。查鹽商喜問是什麼辦法,查某說:「你趕快離開!欽使來到時,你就留下字條說兒子年幼,一切鹽事,已交給本家查某辦理。欽使一定會捉拿我,到時我自有辦法應付案件,保證不會有事。」

鹽商大喜,便趕快離去。欽使果真捉拿了查某來審訊。查某依據過去的卷案,一條一條的陳述得真切明白,以證明某侍御所彈劾的,沒有一條是真實的。因而查鹽商得以能免罪,為此他更加感激查某,將自己一半的鹽業送給查某。

查某清楚地知道鹽業生意上的利弊,三年後,獲利至百萬。又進入京城,購買住宅,購得繩匠胡同,也就是嚴嵩的故居。修繕房子時,挖出藏在地下的十窖金子,於是富甲長蘆。

查某發跡後,把夫人接到京城,夫人拿出當年他離開時所留下的十兩銀子,依然原封無損。因為自查某離開後,她都靠做針線活來養家,得到這樣的賢內助,其家族昌盛繁榮可知了。@*

資料來源:《妙香室叢話》@*#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 一個普通女子怎樣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給後人什麼借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