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拜占庭建築瑰寶: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這座帶城牆的修道院涵蓋許多建築,包括幾棟樓房、一座鐘樓、一間食堂和位居中央兩座相鄰的教堂。十世紀初由當地隱士聖路加(St. Luke)創建。聖路加因預言羅曼努斯二世征服克里特島而聞名。中央兩座東正教(Orthodox)教堂並排而立,地下室有座禮拜堂(Crypt)是安葬聖人與存放遺物之處。
聖母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the Theotokos)外觀宏偉,有著希臘正十字形(cross-in-square)的平面設計,是建築群中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建於聖路加在世時,以景泰藍磚石風格的牆壁(Cloisonné Masonry-style Walls)為特色。此種裝飾技術混合深紅色磚頭與質量較輕的石塊形塑裝飾性圖案,公認為拜占庭建築的傑作,希臘南部的教堂外觀也多仿此風格。
卡托利孔教堂(Katholikon Church)的室內設計是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的一大亮點,平面也採希臘正十字形,與聖母瑪利亞教堂相同。教堂內是典型的中世紀拜占庭風格,例如金色背景的雕刻壁畫和馬賽克磚圖樣;還有彩色大理石板、絲綢窗簾、祭壇布與宏偉的枝形吊燈等設計。教堂裡有許多令人讚歎的圖像,代表拜占庭風格的豐富和多樣。
卡托利孔教堂西面磚牆的半圓形凹進處,有一顯眼的馬賽克磚圖樣,描繪史泰里斯的聖路加(St. Luke of Steiris),或俗稱「俄西俄斯‧羅卡斯」(Hosios Loukas),聖人的墓就安葬在附近。鍍金的馬賽克圖樣是修道院的創始人,也是中世紀拜占庭圖像的代表人物。

卡托利孔教堂是修道院建築群裡的主教堂,內部裝飾華麗。教堂建於十一世紀,特色是巨大的八角形圓頂設計,以八個點支撐著圓頂。牆壁下半區有五彩繽紛的大理石板裝飾,上半部則是美麗的馬賽克磚圖樣。鍍金馬賽克磚是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建築群中最知名的特色,不僅美麗耀眼,更是中世紀拜占庭建築獨特的風格,呈現多位宗教人物。

走進卡托利孔教堂,你會先經過一座大型的鍍金馬賽克基督像,拜占庭人稱之為Pantocrator,意思是「全能的統治者」或「所有人的統治者」(all-powerful ruler or ruler of all)。馬賽克以黃金鑲嵌(gold tesserae),呈現基督身穿藍色披風抱著一本翻開的書,宣稱自己是「世界之光」(約翰福音8:12)的圖像。中世紀拜占庭教堂經常用黃金做鑲嵌,以非常細緻的金箔貼在兩塊透明或淺色玻璃中間。

金色馬賽克是卡托利孔教堂另一個亮點,尤其表現拜占庭風格的豐饒和富裕。還有一些特別的馬賽克圖樣位在教堂西側的前廳(Narthex),構圖呈現基督為門徒洗腳,以優雅的大理石片與鍍金拱門裝飾。此外,鍍金馬賽克也有幾何圖樣和花卉造型,這些都是典型中世紀拜占庭風格的主要元素。

中央穹頂位在卡托利孔教堂的內殿(Naos),是整座修道院最引人注目之處。內殿是拜占庭教堂最主要和空間占比最大的部分。中央穹頂是一幅巨大的基督壁畫,周圍有天使和修道院聖人環繞。據說這裡的壁畫是仿製早先遺失的穹頂馬賽克真跡。穹頂由四座內角拱(four squinches)支撐,角落形成三角以托住穹頂基座。每座內角拱各自以馬賽克圖案裝飾,描繪基督的一生:《天使報喜》(Annunciation)、《耶穌誕生》(Nativity)、《耶穌顯現》(Presentation)和《耶穌受洗》(Baptism)。

在準備穿過主教堂的內殿時,會看見祭壇後的上方有另一座穹頂描繪聖母子,再往上的穹頂則可見五旬節(Pentecost)聖靈降臨使徒身上的圖樣。這座較小的聖母子穹頂有簡樸優雅的石牆環伺。石牆上的飾帶以簡約的植物圖案裝飾,突顯鍍金穹頂天花板的華麗。天花板上還裝飾著仿古阿拉伯庫法文字(Pseudo-Kufic Writing)、幾何圖案和宗教圖像等設計。

註釋:
景泰藍(法語:Cloisonné):景泰藍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項工藝又稱掐絲琺瑯,於元代(1271-1368)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文:Middle Byzantine Splendor in Greece: The Hosios Loukas Monaster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