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

眾裡尋他千百度 元宵情詩伴花燈

作者:允嘉徽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正月元宵臨照人間,東風夜放花燈萬千。(林家弘/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5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長伴元宵燈節

辛棄疾的豪放詞古來受到多方的推崇,然而他的婉約詩不可道盡的含蓄深情,卻潛沉入人們的心底,連接一泓青春玉泉,給人永遠的陶醉與淨化。他這首寫元宵的《青玉案》就是這般境界的代表。在此詞中,不到七十個字,就把深情懸念推送到極限,想像張力也到了極致,到了詞的最終,才讓人驀然回首,明白了詞中深意。

辛棄疾。(大紀元製圖)

《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的上闋寫景。在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燈會景緻中,我們也看到了千年前的燈會點亮歷史中璀璨華美的一頁。花燈和種種應景的元宵風物,把元宵的華美鑲上無邊風情。

元宵燈會之燈。(容乃加/大紀元)

看哪——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燈花處處,數不盡、無盡數,一夕亮起,恰似在東風的溫柔吹拂下,一夜盡放。天上星星也如流星雨下塵了!啊,那不是流星,是放上天去的煙火,火焰盡時,點點餘燼更被東風吹落直如流星雨。

• 寶馬雕車香滿路:
賞燈花的人兒滿街滿路。不僅是庶民百姓,王公貴族也在其中。那些精心雕飾的寶馬、香車,車水馬龍,儷人的香味兒隨風飄揚元宵城。

•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元宵夜的花燈會,有音樂起舞和魚龍雜耍百戲助興。玉壺(月亮)銀光下,排簫聲聲,魚龍燈流光千轉,看不盡的燈火璀璨,還有街頭藝人的魚龍百戲雜耍[1],給人逗樂。這是一場多重感官的元宵饗宴,出遊的人兒目不暇給。

正月十五夜「燃燈敬佛」魚龍舞。(容乃加/大紀元)

【憶花燈】

點燈慶元宵的風俗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記載上元節燃燈的起源,有一說是沿襲了漢武帝祭祀太一神的遺風,從黃昏燃燈直到天明的古俗。在東漢時,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求得佛法歸來。漢明帝提倡佛法,下令仿照天竺(*印度)的作法,在正月十五夜宮中和寺院一律「燃燈敬佛」。一夕火樹銀花,代代光華萬千。

唐代時就有很熱鬧的元宵燈會,高高樹立的燈樹,燈光如晝。王維詠元宵:「由來月明如白日,共道春燈勝百花。」

盛唐時,睿宗打開安福門賞花燈,開始了天子御樓觀燈的風尚[2],於是正月十五夜成了「燈節」。唐玄宗也愛煞元宵賞燈,和羣臣舉行「臨光宴」,「連夜燒(燃)燈」[3]。玄宗的花燈有:白鷺轉花、黃龍吐水、金鳧、銀燕、浮光洞、攢星閣等等,機巧靈動,多彩多姿。(唐代馮贄《雲仙雜記》)

到了宋朝辛棄疾的時代,花燈的機巧更上層樓,元宵燒燈更勝於唐代。宋代彩燈山的模樣,主燈的「鰲山燈」氣勢恢弘,山高五六層,每一層中都暗藏巧妙機關,裡面裝有人物、雕梁畫棟啊,甚至可以噴水流瀑。(吳彬《歲華紀勝圖‧元夜》)

宋初逢元宵放假三天,後來放假長達五天,官府門的端門口兩端立起了高高的彩燈山,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堆壘成燈山,「花燈燄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東京夢華錄》),吸引官人、百姓傾城而出,「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宋‧毛滂《臨江仙 都城元夕》)

吳彬《歲華紀勝圖-元夜》,畫宋代元宵高五六層的鰲山燈,氣勢恢弘,每一層中各有機關。(台灣故宮博物院提供)

眾裡尋他千百度 婉約多情

辛棄疾《青玉案》中的元宵最吸引人的媚力、最美的情境,不在花燈賽春花、流星的風采,而在下闋的寫情的歷練。詞中寫情境中之人,寫境中人的心,婉約多情,激起人心千古的共鳴。看盡燈、月、樂、魚龍舞、香車美人交織的元宵歡騰,原來他為的是燈火深處那一個盼: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花燈下,尋遍一個個頭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的靘麗女子,千帆過盡,都不是心中的人兒。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夜裡,眾裡尋他百度千遍,尋尋覓覓。覓覓尋尋,望盡天涯路。盼,宛如春花之燈在晨星升起時轉為黯淡,一瓣瓣凋零;心,恰似夜深人靜後的燈火闌珊,為伊消得落寞憔悴。千百度的追尋,希望深厚,失落深切。在燈花下掩藏的苦心痴意,含蓄委婉達到了極致。

深情無悔!然而腦中一片空白,不知不覺徘佪直到路盡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瞬間,心底啞然的一根心弦釋放了緊繃的情緒,心中情感幾度上下跌宕得到了淨化!人生情味曲折含蓄,餘波迴盪不盡!

你曾經與誰有過約定?或許是海誓山盟,或許是攜手共參盛典,然而,過程曲折,越是期待也越是可能多變。結局是失落?是傷痛?或是失而復得的欣然?在凡塵間,你我的心底,連接一泓青春玉泉,通過磨難的路,給人希望、給人淨化。元宵花燈,一年年給人陶醉的希望,一歲歲也帶給人淨化昇華的時空。

註釋
[1] 魚龍舞:古代有百戲雜耍,動物化魚、化龍的魚龍舞是其中一項。此雜耍戲在漢代就有。唐宋詩人的作品中有剪影,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詩句:「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蘇軾《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詩句:「魚龍絶伎來千里」。又,「魚龍舞」故事也是一種花燈的題材。
[2] 《事物紀原》記載觀燈:「唐書嚴挻之傳,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朢夜,胡人婆陁請然百千燈,因弛門禁帝御延熹安福門縱觀,此天子御樓觀燈之始也。」
[3] 《舊唐書‧玄宗紀下》有記:「[開元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勤政樓讌羣臣,連夜燒燈」(會大雪而罷,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為之)。@◇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燈謎就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娛樂,事實上燈謎的內涵包羅萬象。製燈謎、猜燈謎盛行於歷代,燈謎的起源和一些名人、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們都是誰呢?為什麼愛上燈謎也能讓人考場順利呢?
  • 元宵節能不想起吃「元宵」?!為何湯圓叫「元宵」?北方才叫湯圓為「元宵」嗎?追溯元宵或圓子、湯圓的源頭,可以溯源到何時呢?一顆元宵湯圓承載的歷史超乎你的想像!
  • 「四重溪溫泉季」浪漫燈飾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打卡,壓軸活動「四重溪金色溫泉路跑」將於2月24日元宵節盛大登場。屏東縣政府表示,今年賽事路線沿199縣道跑到牡丹鄉,將可欣賞到金色的日落時分,沿途還有多樣地方特色食物補給,歡迎民眾到四重溪享受風景、燈飾、市集及美人湯。
  •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吃飯擔文化節」,2月24日元宵節將於東勢鄉復興村三安宮旁田地盛大登場!今年適逢週末假期,預計將吸引大批人潮參與!已有百餘年歷史的馬鳴山五年千歲元宵平安遶境吃飯擔活動,2014年正式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與「北天燈」、「南蜂炮」並列為台灣三大元宵民俗廟會活動。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