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對人寬和仁厚最終救了自己兩次命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6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清朝時期,秀水這個地方有一人叫盛生,他天性仁厚,生平從來沒有與別人計較過。他的一位堂兄在廣東作縣令,盛生就去廣東投靠他,替他幹些文書工作。他和縣丞(相當於現今的副縣長)某公十分相好。

有一天,縣丞擺酒邀請盛生,一衙役端上菜餚,忽然失手將碗跌落,羹湯弄髒了盛生的衣服。縣丞大怒,叫守門人進來,用鐵鏈鎖住衙役的脖子,綁住在大堂,等筵席完後再杖打他。但盛生很坦然,毫無埋怨的意思,且從容地說:「他的過失出於無心,從法理上來說可以寬免。衣服雖然染污了,但可以清洗,也沒有什麼損失。而且,你今天為我設宴,而他受到責難,這是由我而起的禍害,我心裡怎能安心呢,請你不要生氣,請原諒他。」

縣丞就是不聽。盛生反覆排解,縣丞的怒氣才稍微平息了一些。盛生立即催促將差役帶進來,解開他脖子上的鐵鏈,釋放了他。

過了一年,盛生跟隨著堂兄裝載著行李遷移到別的郡去。走到第三天時,忽然山路崎嶇起來,行人變得稀少。日暮時分,一行人停住車馬,入住在旅店中。盛生看見旅店低洼狹小,住客不多,心中頗為疑慮。不久,有幾個人氣勢洶洶地到來,向門內暗中察看而離去。

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家都睡著了,盛生仍點著蠟燭沒入睡。突然有人推開簾子進來,看見了盛生,並仔細地打量。盛生驚訝地詢問,那人立即返身出去告訴同伴,不知說了些什麼話,只聽到一聲接一聲地答應著,然後哄然散去。盛生當晚不敢睡覺,一直守到天亮,再與他人一起登程。這時有一個人站在道旁,等著盛生走來,然後尾隨地走了很久。

盛生就問他什麼原因,他說:「您不記得打翻羹碗污了您的衣服那個人嗎?」原來他就是當年縣丞責罵的那位衙役,後來離開了衙門而當了強盜,而盛生尚未認出他就是昨夜進來的人。再問他來幹什麼?那人說:「這裡強盜很多,經常打劫來往的客人,而旅店主人,都是他們的同黨。昨天夜裡,先有幾個人進來,看見有官員和客人住下,就邀請同夥十多人,想進行打劫。我看見客人中有你,就大聲呵斥,讓他們退下。我在門外守護到天亮。今晚投宿的地方,還會有暴徒,我送你再走一程,才沒有危險。你也不要說與其他人知道。」一會兒他就不見了。

第二天早晨出發前,那人又來了,說:「前面的路上沒什麼事了,我走了。」盛生想拿銀錢酬謝他,而那人隨即告辭而去。盛生告訴同行之人,一行人都讚歎盜賊之中也有講義氣的,而敬重盛生為人有厚德。

盛生常常親自下鄉收田租,對待交田租的人,非但不加以刻薄,而且見到有困難的人,就減免他的租。一次盛生前往山東,晚上停船在江口,有強盜上船衝破門窗,進入艙內。盛剛剛睡下,從被子裡聽到聲音,探頭出看。一盜賊認出是盛生,就立即搖手制止眾人進入,說:「不知道君在這裡,是以冒犯。我雖然不仁,但不敢驚擾長者。」說完便掉頭離去。

盛生急忙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什麼會認識我?」那人在艙外回應道:「如果收租的人都像君一樣,則那些貧窮的農民就可以不用擔心飢餓了。」原來盜賊之中有個人是盛生以前的佃戶。船上的幾位客人,都賴此而得以安寧。

由此可知,天之生人,是具有善性和良心的;而人在世間,也應當行厚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些以苛刻為能耐的人,為了自己生命的安危打算,應當嚴加自我省察而痛心悔改是也。

資料來源:《咫聞錄》@*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 一個普通女子怎樣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給後人什麼借鏡呢?
  • 失約的朋友三年後突然出現,還要伴他回程,讓他吃驚,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Shutterstock)
    季札守信的精神在後人心中成了一則典範,徐國人讚美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啊!他不忘老朋友。解下千金劍啊!掛在了國君之墓。」這是人對於鬼的信用,而世間是否也有鬼對人的誠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