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聲部大哉問:從音域到Fach系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徐筱婷 譯
1908年《阿依達》演出的海報。(公有領域)(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即使是專業的歌劇歌手,也可能會對歌劇聲部產生疑惑。幾世紀以來,歐洲古典音樂傳統將不同的歌劇聲部分為七大類,通常以歌手的音域來界定。

根據聲部重量或音色等因素,這七個聲部類別中又有許多次分類,例如抒情、花腔或戲劇。「聲部重量」(Vocal weight)是指歌手演唱時能表現的輕重程度,而「音色」則是指聲音的特色;雖然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些分類能幫助歌手選擇適合自己聲音類型的作品。這也是尊重原作的一種方式,因為作曲家總希望由特定聲部來詮釋特定角色。

女聲聲部

女高音(soprano)應該是所有歌劇聲部中最為人熟知、最易辨認的聲部。此聲部歌聲最高亢,能輕鬆地發出高音;而由於高音域能超越樂團伴奏、被觀眾聽見,因此這類型的聲音常演出最重要的角色——往往是女主角,例如威爾第(Verdi)作品《茶花女》(La Traviata)中的維奧萊塔(Violetta),或古諾(Gounod)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中的茱麗葉(Juliet)。

過去有些著名的歌劇歌手都是女高音,例如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和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Tebaldi);到了今日,許多著名歌手也是女高音,例如芮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或黛安娜‧丹姆勞(Diana Damrau)。

女中音(Mezzo-sopranos)的音域略低於女高音,音色較為豐富,通常在歌劇中扮演次要角色,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比才(Bizet)《卡門》(Carmen)中的卡門,或羅西尼(Rossini)《塞維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中的羅西娜(Rosina)。

女中音經常扮演反派角色、母親,甚至反串年輕男子(稱為「褲裝角色」,trouser roles或pants roles),例如莫札特(Mozart)《費加洛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中的童僕凱魯比諾(Cherubino)。著名的女中音包括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切奇莉亞‧巴托莉(Cecilia Bartoli)和喬伊絲‧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

著名歌劇明星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在巴黎演出文琴佐・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的《諾爾瑪》(Norma)。(AFP via Getty Images)
著名歌劇明星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在巴黎演出文琴佐‧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的《諾爾瑪》(Norma)。(AFP via Getty Images)

女低音(contralto)是女聲聲部中最低、也是最稀有的,經常扮演巫婆、男人或有智慧的年長女性,只是這些角色多半是由音域較低的女中音來詮釋。著名的女低音角色包括華格納(Wagner)《萊茵的黃金》(The Rhinegold)中的智慧女神埃爾達(Erda),以及威爾第(Verdi)《假面舞會》(A Masked Ball)中的烏爾麗卡(Ulrica)。

至於著名的女低音,則包括凱薩琳‧費莉亞(Kathleen Ferrier)和娜塔莉‧史都茲曼(Nathalie Stutzmann)。

男聲聲部

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是最稀有的、也是音域最高的男聲聲部,相當於女中音。假聲男高音在巴洛克時期(約1600—1750年)非常流行,而在浪漫主義時期(約1830—1900年)幾乎消聲匿跡;但20世紀時又重新獲得作曲家的注意,例如班傑明‧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就為假聲男高音創作了特定的樂曲。

假聲男高音也會演唱巴洛克時期的角色,例如韓德爾(Handel)《阿格里皮娜》(Agrippina)中的奧托內(Ottone),或閹人歌手(castrati)的角色。在17、18世紀,歌劇界常常會閹割男歌手,保持童聲好讓聲音能從低音域流暢地升至高音域,幸好這種作法已不復存在;如今,假聲男高音會利用一種稱為假聲音域(falsetto vocal register)的高音唱法代替。

1904年,抒情男高音恩里科・卡魯索(Enrico Caruso)在《弄臣》(Rigoletto)中扮演公爵。(公共領域)
1904年,抒情男高音恩里科‧卡魯索(Enrico Caruso)在《弄臣》(Rigoletto)中扮演公爵。(公共領域)

男高音(tenor)的音域僅次於假聲男高音,也是歌劇中最常見的男聲。由於較高的聲線聽起來比較年輕,因此男高音通常扮演歌劇中的年輕英雄或浪漫的情人,例如華格納(Wagner)《尼伯龍根的指環》(Ring Cycle)中的齊格菲(Siegfried),或董尼采第(Donizetti)《拉美莫爾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中的埃德加多(Edgardo)。

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是「三大男高音」:盧奇亞諾‧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普拉西多‧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和荷西‧卡列拉斯(José Carreras);但也有許多其他著名的男高音,例如喬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和胡安‧迪亞戈‧弗瑞茲(Juan Diego Flórez)。

男中音(baritone)的音域位於自然男聲的中間,演唱的角色有很多類型,從沒人愛的丈夫到地痞流氓,例如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阿瑪維瓦伯爵(Count Almaviva)。男中音在19世紀歌劇中變得特別重要,威爾第在他最著名的歌劇中大多都使用男中音,包括《弄臣》(Rigoletto)、《納布科》(Nabucco)和《奧泰羅》(Otello)。著名的男中音歌手包括迪特里希‧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赫曼‧普萊(Hermann Prey)和布萊恩‧特菲爾(Bryn Terfel)。

男低音(bass)則是歌劇中最低的聲部,常常與權威人物連結在一起,例如莫扎特《魔笛》(Magic Flute)中的薩拉斯妥(Sarastro);或飾演幽默的角色,例如羅西尼(Rossini)作品《塞維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中的巴托羅醫生(Doctor Bartolo)。最著名的男低音歌手有庫爾特‧莫爾(Kurt Moll)、鮑里斯‧克里斯托夫(Boris Christoff)、魯傑羅‧拉蒙迪(Ruggero Raimondi)和勒內‧帕普(René Pape)。

德國的「Fach」系統

當古典歌手知道自己的音域和聲音類別時,就能使用其類別內的次音域來完善自己的表演。Fach是最著名的系統,於19世紀在德國歌劇界發展而成;至今,它在歐洲和北美洲仍是最廣泛使用的系統之一。

雖然Fach系統很受歡迎,卻也是歌劇界中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因為它有超過25個子類別,不但經常重疊,還因各國情況而異。該系統根據音域、聲重(聲音能表達的輕重程度)和音色(音質)來區分不同類型的歌劇聲部。

同音域的歌手會因為聲重或音色的不同,而不適合演唱相同角色。例如,不是所有女高音都能演唱莫扎特《魔笛》中的花腔女高音夜后(the Queen of the Night);或者應該說,她們辦得到,但這不符合她們的聲部,長久下來將會損害她們的嗓子。

女高音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於1983年演出馬勒(Mahler)的第2號交響曲(Symphonie Number 2)。(RINGUIN/AFP,Getty Images)
女高音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於1983年演出馬勒(Mahler)的《第2號交響曲》(Symphonie Number 2)。(RINGUIN/AFP via Getty Images)

一般而言,女高音可分為以下五個類別:輕俏女高音(soubrette)、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抒情女高音(lyric)、莊嚴女高音(spinto),或戲劇女高音(dramatic)。輕俏女高音或輕女高音(light soprano)擁有輕盈明亮的聲音,很適合發聲須輕盈的角色,例如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蘇珊娜。

花腔女高音與輕女高音則截然不同,可以輕鬆唱出代表極端情緒的高音和快音,例如莫扎特《後宮誘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中的康斯坦斯(Konstanze)等高難度角色。

與輕女高音相比,抒情女高音的音色較溫暖,音域也較寬廣,常演繹女主角,如普契尼(Puccini)的《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中的咪咪(Mimi);莊嚴女高音的音階則比抒情女高音更寬廣,常以高音階來詮釋勇敢的女主角,如威爾第《吟遊詩人》(Il Trovatore)中的蕾奧諾拉(Leonora)。

最後是女高音中最有力量的戲劇女高音,常扮演聲音較宏亮、戲劇性較強的角色,如史特勞斯(Strauss)的《厄勒克特拉》(Elektra)。

女中音也可以擔任花腔女高音、戲劇女高音或抒情女高音,其一般特性與女高音相同,只是音域較低。著名的女中音角色包括羅西尼(Rossini)《灰姑娘》(La Cenerentola)中的安潔莉娜(Angelina)(花腔女中音)、威爾第《吟遊詩人》中的阿祖契娜(Azucena)(戲劇女中音),以及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凱魯比諾(抒情女中音)。

至於女低音,Fach的區別主要在於性格而非音質,假聲男高音也是如此。

男聲方面,正如女聲中的女高音,男高音的子分類也是最多的。男高音通常有四種常見的類型: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莊嚴男高音(spinto tenor)、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和重戲劇男高音(heldentenor)。抒情男高音通常是愛著女主角的年輕男子,具有溫暖的音質。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弗列多(Alfredo)就是一個例子。

莊嚴男高音的音域與抒情男高音相似,唯音調較高,常扮演英雄角色,例如比才《卡門》中的唐‧荷塞(Don José);而戲劇男高音聲量強大,能以渾厚的聲音發出數個高音,就像戲劇女高音或女中音一樣。最後是重戲劇男高音,也稱為華格納男高音(Wagner tenor),常扮演華格納式的英雄人物,聲音又更為豐厚。

男中音也可細分抒情或戲劇,例如莫札特《魔笛》中的帕帕基諾(Papageno)或普契尼《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亞男爵(Scarpia);他們也可以擔任角色男中音,或稱「威爾第男中音」(Verdi baritones),這是威爾第歌劇特有、罕見的聲音類型,因為歌手在演繹戲劇性的角色時,低音和高音都要唱,比如威爾第的《馬克白》(Macbeth)。

女中音凱薩琳・費莉亞(Kathleen Ferrier)於1949年演出《奧菲歐與尤麗迪絲》(Orfeo & Eurydice)。(Daan Noske (ANEFO)/CC0)
女中音凱薩琳‧費莉亞(Kathleen Ferrier)於1949年演出《奧菲歐與尤麗迪絲》(Orfeo & Eurydice)。(Daan Noske (ANEFO)/CC0)

最後,男低音通常有三種:低男中音(bass-baritone)、詼諧男低音(buffo)和莊嚴男低音(basso profundo)。低男中音介於男中音與男低音之間,最適合演唱華格納式的角色,例如《魔戒》中的沃坦(Wotan);與低男中音相反,詼諧男低音則扮演喜劇角色,有大量繞口令的演唱樂節,例如羅西尼《灰姑娘》中的唐‧馬尼菲科(Don Magnifico)。而莊嚴男低音則是歌劇中最低沉的聲部類型,莫札特《魔笛》中的薩拉斯妥(Sarastro)就是典型代表。

有些人的聲音非常獨特,不適用於Fach分類系統,有些人則可以演唱各種不同的角色;史上最著名的歌劇演唱家之一,瑪麗亞‧卡拉絲就是其中一例。

雖然Fach系統對某些聲樂團體和歌手來說很有用,但總是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聲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抒情女高音可以變成戲劇女高音,甚至變成女中音——聲樂分類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

原文:Opera Voice Types Explained: From Range to Fach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