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app官网-亚洲博彩app开户-亚洲博彩app注册

荷蘭首位海景畫家: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

LORRAINE FERRIER撰文/吳約翰編譯
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Hendrick Cornelisz Vroom,又譯亨德里克‧弗魯姆)的作品《海上艦隊》(A Fleet at Sea),1614年創作。畫布、油彩;22 1/4英寸×38 1/4英寸。阿爾伯特和瑪茲‧貝弗里奇(Albert and Madzy Beveridge)贈;華盛頓國家藝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灰濛濛的天空,一艘全副武裝的荷蘭貨船疾駛在波濤洶湧的北海上;畫面描述的是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Hendrick Cornelisz Vroom)的畫作《海上艦隊》(A Fleet at Sea)。風帆飽滿,水手們努力工作,確保船隻航行在正確的航線上。高高的桅杆上,有一面帶紅獅圖樣的金色旗幟在微風中飄揚,顯示這艘船來自荷蘭,很可能就是1597年啟航前往加勒比海和南美洲的紅獅號(the Roode Leeuw)。

船尾飄揚著紅、白、藍的荷蘭國旗,中心圖案是鹿特丹市政徽章,暗示貨船來自何方。

畫面遠處可見荷蘭西部的登布里爾港(the port of Den Briel),流至此處的馬士河(the Maas River)河道變寬後匯入北海。

我們還可認出這艘船的輪廓與1620年11月21日帶領英國清教徒登陸科德角(the Cape Cod)的五月花號相似。兩艘船都是福祿特帆船(fluyts),也就是荷蘭貨船。福祿特船外形呈梨子狀,類似西班牙大帆船(Spanish galleon),擁有兩到三根桅杆(註1)(mast)的方形帆索(square rigs)。福祿特船設計源自16世紀,目的是加大載貨空間和提升船員效率。

出色的海畫家

2022年10月,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獲得了維姆的作品《海上艦隊》。

維姆是首位專精海景畫的荷蘭畫家,他描繪船隻和史詩般海戰場景的技藝精湛,臨場感十足。確實,海景畫也因他而開始流行起來。根據國家藝廊出版刊物描述,「維姆是17世紀後期海景畫的先驅」。

荷蘭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 and West India Companies)的船主、船長和股東都分別委託維姆創作,其中許多作品呈現荷蘭輝煌的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展示強盛的荷蘭海軍和商業。

維姆有些畫作在彰顯英國的海上實力,例如海軍大臣(the lord admiral)委託他在掛毯上創作一系列戰爭畫(preparatory drawings,預備素描),慶祝英國於1588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這些掛毯一直在英國會上議院(the House of Lords)展示,直到1834年一場大火,全數付之一炬。

《上議院掛毯:呈現英國和西班牙艦隊間數度交戰》(The Tapestry Hangings of the House of Lords: Representing the Several Engagement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Spanish Fleets),1739年創作,由克萊門特‧倫普里埃(Clement Lemprière)、休伯特‧弗朗索瓦‧格拉維洛(Hubert François Gravelot)在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之後繪製草圖,約翰‧派恩(John Pine)雕刻。刻版、雕刻;21 又3/16英寸×14又 15/16英寸。伊麗莎‧惠特爾西收藏(The Elisha Whittelsey Collection),伊麗莎‧惠特爾西基金會(The Elisha Whittelsey Fund),1963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公有領域)

就算描繪戰爭的場面或驚濤駭浪的大海,維姆也能創作出協調的畫面。

《1602年10月3日,荷蘭船艦在英國沿海撞擊西班牙槳帆船》,1617年創作。畫布、油彩;46 1/4英寸×57 3/8英寸。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Amsterdam)。(公有領域)

水手

維姆出生在北荷蘭省的哈倫(Haarlem),父親是一名雕塑家和陶瓷藝術家。他早期大致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名彩陶藝術家。

維姆19歲時登上一艘開往西班牙後又至意大利的船。值得一提的是,1585至1587年間,美第奇家族(the Medici family)成為他在佛羅倫斯的藝術贊助人。旅居意大利和法國期間,他繪製陶器,師從弗拉芒(Flemish)風景畫家保羅‧布里爾(Paul Bril),結識同樣來自哈倫的意大利杜林(Turin)薩伏依王朝(the House of Savoy)的宮廷畫家揚‧克雷克(Jan Kraeck),從他那兒獲得許多藝術靈感。

維姆也曾歷經一些冒險。有一次他航行到葡萄牙里斯本附近遭遇船難。當地人誤認他與船員是海盜,要把他們處死。好在維姆展示了他的一些宗教小畫作,才使當地人相信船員是基督徒而饒了他們的命。

身為經驗豐富的水手,維姆非常了解海洋元素:在不同的天候下,海風、海水和陽光會如何呈現。在海上度過無數時日,他知道如何繪製水手的工作以及船舶建築的每個細節。

維姆生動、充滿活力的海景作品,見證了帆船航行公海及至遙遠大陸的盛況,當然也見證了水手的夢想。

註1:帆船中的桅杆約在船中央,是直立的長桿。作用包括支撐帆、長臂起重機,高度可作為支撐瞭望台,裝設航行燈,懸掛海事旗發旗語,控制方位,架設天線或信號燈等用處。

原文:The 1st Dutch Artist to Specialize in Painting the High Seas: Hendrick Cornelisz Vroo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相關文章。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有而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 在16、17和18世紀,職業女畫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說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萊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婭爾(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畫家都創作了多幅自畫像,其中包括突顯其職業的版本。
  • 藝術家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約1397-1475年)所處的年代正好是中世紀末國際哥特式藝術進入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當口。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史學家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記載,烏切洛對透視法非常著迷。透視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概念,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已成了畫家的必備技能。
  • 長久以來,在人們的集體意識中,神祕的無名女子一直是令人著迷的存在。在古代世界,女性形象代表著各種美德和藝術領域,發展出了如五感(Five Senses)、自由(Liberty)、四季(Four Seasons)和勝利(Victory)等可識別的擬人化形象。
  • 秋天是最能代表美國的季節,尤其美國東北部,那裡的樹葉特別壯麗。樹葉會變幻成畫家顏料盒裡的典型色彩,像是青銅、深紅、金、紫、紅褐、棕褐和鮮紅色。所以在19世紀美國藝術運動中,秋天自然就成了專攻風景畫的哈德遜河派最喜歡的題材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