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艾草的加持不是好端午

文/愛麗Ally
font print 人氣: 16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家好,我是Ally。

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端午節會吃粽子、划龍舟,不過在古代,還有一樣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情,就是採摘艾草。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麼用呢?

端午節是每年黃曆的五月初五,五月在古代是惡月,五日是惡日,所以端午節在古人心目中被視為惡月惡日,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據說在這一天瘟疫病氣、毒蛇毒蟲等等都會復甦,來侵害人體,所以民間有很多驅邪避毒的習俗,比如採集百草來避毒。

而在百草中最普遍也最受歡迎的就是艾草,那為什麼艾草這麼特殊呢?

艾草可以治病

首先,艾草可以治病。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中醫療法裡「針灸」中的灸就是艾灸,也就是燃燒用艾草做成的艾柱或者艾條來刺激穴位的治療方法。直接焚燒艾葉也有預防瘟疫和疾病的功效,所以古代很多避瘟的方法都包括在院子裡焚燒艾草。

其實古人的智慧比我們想像中的厲害多了,到了近代科學才證實焚燒艾草之後產生的煙霧確實可以抑制很多傳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細菌和病毒。而中國古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充分了解艾草的特性和功用了。

艾草作為中藥藥性偏熱,所以對於身體偏寒,手腳冰冷的人和女性朋友們來說,用艾草泡腳或者洗澡還能起到驅寒袪濕、緩解痛經的功效。

艾草可避邪

因為艾草有預防瘟疫的特效,所以古人到了端午節都會在門前懸掛艾草,有的會把艾草紮成人的形狀,叫艾人,也很流行紮成老虎的形狀,叫艾虎。

人們還會把艾人或者艾虎放進香囊裡隨身攜帶,這樣可以避免病氣靠近。因為古人都相信,瘟疫和疾病並不會無緣無故地到來,它們都是被瘟神或者疫鬼散播的。人們要想不得病,除了平時積德行善,也會懸掛或者佩戴艾草來避邪。

艾草可驅蚊

艾草還是所有天然植物裡,驅蚊效果最好的。夏天到了,蚊子在耳邊飛來飛去的實在是討厭,如果你不想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藥水來驅蚊的話,不妨來試試燒艾草。

台灣的高中生們經過實驗發現,和迷迭香、檸檬香茅等植物相比,艾草的驅蚊效果是最快最顯著的。

今年夏天終於不用再怕蚊子咬了。

艾草可做菜

除了治病、避邪、驅蚊,艾草竟然還可以做菜、做點心。可以清炒艾草、用艾草炒蛋、用艾草煮蛋、做艾草糕、艾草粿,做艾草粽子,泡艾草茶、艾草酒等等。

而且這些菜品都非常適合女性朋友們喔,可以當作藥膳來調理身體。

艾草的蹤跡

艾草這麼實用,那哪裡可以找到艾草呢?

我的座標是美國,這裡路邊到處都是野生的艾草。艾草的生命力很強,一旦你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之後,你大概走到哪裡都能發現它的蹤影。它最明顯的特徵是葉子像羽毛一樣裂開,然後它的背面有細細的白色絨毛。

現在是6月份,這個時候艾草長得還不高,可以把葉子摘下來晾乾。乾了的艾葉,可以用來焚燒驅蚊,淨化空氣。還可以提取精華做成香皂、護手霜、精油等等。

等到秋季,艾草會長得像小樹一樣高,而且會開花。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一般認為端午節當天採摘的艾草藥性是最好的,所以也有「五月五日採艾,治百病」的說法。今年端午節,咱們去摘點艾草回來用吧。

你發現了嗎?其實古人的智慧遠遠超越了今天的科學,就像艾草,古人重視艾草不是沒有原因的,而端午節離了艾草,也變得不完整了。

你家附近有艾草嗎?可以摘點回來過端午。

如果你覺得這個視頻有用的話,別忘了幫我點讚,還有訂閱我的頻道。

我會繼續做更多有關傳統文化和普世價值的視頻,那我們下次再見!◇

─點閱【愛麗話五千】系列─

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kQslcxWceIfl1oh0c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後風頭已見春」(韓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間讓人間長了精神,讓風兒捎來春氣。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時間在22點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這一節氣到來,都是令人心身振奮歡暢的一刻。一年之計在於春!怎樣利用立春陽氣生發的時機,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頭呢?從代代相傳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臘月裡虔誠祭灶神。圖為 清代周鯤繪高宗御題范成大祭竈詞 軸局部。(公有領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歷史時間長河中曾經發生過改變。這要從祭灶的歷史說起,先看一下祭灶的歷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風俗有過怎樣的變遷?哪一種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傳遞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節氣的氣候與物候特徵有哪些呢?小寒補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來探一探,提供我們,歲末補冬的精神與物質之寶。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