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

千年前吃雪檻冰盤消暑 風雅文化達到什麼高度?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69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夏天的溽暑裡吃上一口冰,從想像延伸到品嚐的一瞬都帶來快意!在沒有使用冰箱的時代,熱天裡的冰是生活中的一寶,廣受歡迎。唐代詩人韋應物有一首詠冰的《冰賦》,寫古代怎麼「製冰」和「得冰」的事:「深山窮谷凌人鑿,頒賜從來天下聞」、「睹頒冰之適至,喜煩暑之暫清」。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從古以來朝廷頒冰、賜冰給官員都是天下「大事」,就說冰實在是夏天裡讓人盼望的東西。

古人藏冰製冰歷史久遠

古時候的冰,是取自天然的資源,在隆冬時從深山窮谷鑿來封藏的,這種傳統作法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宮中管理冰的一切事物的有專職官員,周朝叫「凌人」,唐朝時,是由掌苑囿園池的令丞這些官職的人掌管冰務。他們在冬季時藏冰,於立春的前三天將冰納入冰井中,到了春天第二個月開啟冰井,這樣慢慢提高冰井的溫度,準備夏天時切割供給頒冰使用。

這些冰塊,可以保鮮祭祀的食物,也用來保鮮宴席食物,還可以作餐飲。從文獻中看古人的吃冰文化,宋代達到了前無古人的歷史高度。

宋代豐富的吃冰文化

宋朝在「初伏」日頒冰。「伏」日是夏季中最熱的日子,有30-40天左右,前十天稱為初伏。在宋朝不僅是官員們享用冰的恩賜,民間人士也能享用冰盤、冰點,而且吃冰已經很普遍,在當時形成一種消暑的流行風尚。

宋朝人對吃冰如何講究呢?就好像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懷石料理可以比擬,要講究時鮮,又要講究飲食時整體環境氣氛的營造。詩人李至的詩寫著「茶煮頒冰味更長」,就說用「天然冰」來煮茶滋味更好,這是把冰引入飲茶文化中。除了用天然冰煮茶引出茶的雋永滋味,豐富飲茶的藝術之外,冰品的「冰雪」甜點,更引得天下人食指大動。

北宋民俗記事《東京夢華錄》記載「冰雪」在當時是一種甜點,有在街頭巷尾販賣的,此外更有高檔的冰雪店。那時舊宋門外有兩家最有名的冰雪店,店裡吃冰雪用的是銀器,用銀盤裝冰雪,用銀湯匙吃冰雪,營造出相當高貴的時尚餐飲氣氛。

用銀器吃冰雪雖然豪華高尚,但還不是宋代吃冰文化的頂點,京都人的想像力遠遠不止於此。在一年中最熱的那個月——「三伏月」,北宋人用「冰雪」創造出在酷暑天裡樂逍遙的生活情趣。

夏日的清風能解熱浪,夏日盛開的荷花能頤養心性,夏日的冰雪能給人大快朵頤,於是北宋人就在風亭水榭處結合了這些解暑元素,舉行夏日賞冰雪雅宴,乘涼風賞新荷、吃「雪檻冰盤」來消暑。這些冰盤上的冰雪來自冬天的大雪櫃。

宋代的「雪檻冰盤」就是冰雪甜點的極品,那一盤冰鎮的冰雪盤上可能擺上各種鮮果,裝點出精緻的夏日風采?或可能妝點著鮮花兒,青春悅目耐人尋味?冰雪細緻綿密可能如雪花,伴隨各種滋味的蜜汁入口即化?那樣的夏日風物詩——「雪檻冰盤」……留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清涼感也伴隨而至!@*#

資料來源:《周禮》《新唐書》《東京夢華錄》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