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代寫離婚書差點失去做巡撫的福分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446
【字號】    
   標籤: tags:

喬光烈(?—1765),字敬亭,號潤齋,上海人,乾隆丁巳進士,官至湖南巡撫,罷官後再受起用,授甘肅布政使,著有《最樂堂集》。他為官清廉,做官三十多年,仍然兩袖清風。在任知縣時,他親自教農民種桑養蠶,被人稱為喬公桑。

喬公還未發跡時,家境很貧寒,家中經常無隔夜之糧,而且他愛喝酒遊蕩,也不從事生產。但他的夫人某氏,很有賢德,用自己紡織換來的錢給丈夫用,每次吃飯都留一些給丈夫,不敢自己吃飽。有時候沒米煮飯了,就只能在桌面上擺上一杯酒,丈夫回來看到酒,就會心領神會,喝完後就會大步離去,視為家常。

每當丈夫深夜未歸時,夫人就登上樓觀望,遠遠看見有兩盞紅燈,照著他一個人緩緩地走過來,當走近到離家數十步遠時,燈就突然熄滅,丈夫也到家了。夫人心裡明白丈夫將來必定會富貴,心中暗自高興,她就經常按這個方法等候丈夫歸來。有一天晚上,還沒看見燈,但他已經敲門到家了,夫人十分懷疑,就問他白天幹了什麼事?喬公回答說:「只是賭錢喝酒罷了。」夫人說:「這不是事情的全部吧,你今天所做的事中,是不是有傷陰德的事呢?」

喬公只好回答說:「沒有別的事,只是為自己認識的某人,代他寫了一份離婚書而已。這件事既然不是我自己做成的,而且事情已經決定了,不寫也會離婚,所以代寫一份離婚書想來也沒有什麼害處。」夫人說:「啊!既然說不寫也會離婚,那還需要離婚書幹什麼?這件事關係到我們的名譽和節操,千萬不能做,趕快去毀掉它,否則遲了就來不及了。」

喬公一聽如聞棒喝,立即悟到事關重大,趕快跑去某人家,藉口說書寫有錯誤需要修改,拿到離婚書後就急忙毀掉並把碎片吞進口中,說:「我不會做這種事了。」然後返回家。到了家門口,夫人已經在門旁笑口相迎。

不久,就到了鄉試的時候,妻子說:「日子過得很快,我們將要老了,窮困的日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今年秋天又舉行鄉試,你為什麼不以此自勉呢?」喬公說:「我也想過,可是我們太窮了,即使想求一百文錢維持生計,也難以做到,何來這麼多赴考的錢呢?」妻子說:「也許同袍之中有人可以資助你,或試著幫你想辦法。如果你需要不多,我可以拿出自己所有的東西幫助你。」喬公於是四處去尋找朋友。

喬公找到了同學顧某,得知他們少了一個僕人,因此還沒有啟程赴考。喬就對他說:「我也想去赴考,但是苦於沒有路費。如果你們想找個僕人隨行,我願意支付一些船費,做你的僕人,你能帶我一起去嗎?」顧某說:「你說的是什麼話,你本來就才華出眾、器量高遠,受到眾人的尊重,怎麼能去侍奉他人呢?」喬公說:「這是我自願的,如果你們同意,我已經很感激了,即使你不以我貧賤而歧視我,我也不敢怠慢。」顧某說:「如果你這麼說,我想其他人也會同意的。到了那一天,兄弟你可一早來到東門碼頭,找到一個姓某的船戶就可以了。」

當天,顧某告訴他的同伴們這件事,同伴們都驚訝地說:「喬某好酒貪賭,平時家人都不顧,他怎麼可能會去侍候他人呢?而且他雖然貧窮,卻也是一個讀書人,如果以僕人的身分要他做事,也會招致公眾的譴責,這件事情萬萬不可。如果非要讓他一起去,我們就各自另找別的辦法了。」顧某回答道:「我已經答應了他,這怎麼辦呢?」其中一位同伴說:「找別的辦法也不容易,既然你已經約定了,我們可以在另外的日子先行出發,他沒有資本,也沒參與進來,他也不能責怪我們。」大家都同意這個建議。

到了出發的日期,喬公拿著行李到了東門碼頭到處尋找顧某的船,也沒有找到。在徘徊之間,又碰到了一個去赴考的人,喬公便急忙問他,才知道顧某和其他人已於某一天啟程,現要出關了。喬公聽了之後,感到十分失落,自嘆命運多舛,覺得自己窮困潦倒,讓人討厭到了這種地步,不如投水自盡算了。但接著他又想到自己囊中還有兩串銅錢,這錢是妻子的財物,不知她花了多少心血才賺來的。於是他決定找到一個相識的人,讓他將錢帶回家,才不會辜負了妻子的苦心。

於是他離開了岸邊,走了幾步,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原來是舊識的某人。此人最近在浦灘開了一家糧食店,他說:「先生要去赴考嗎?現在還早,不妨坐下來喝口茶。」喬公想讓他把錢帶回去,就進跟著他進了店裡。某端來茶,對他說:「今科先生考試必定高中,我已準備好賀禮,要請您來吃喜酒。稍等片刻,我會送您下船,不知您的船停在哪裡?」喬公聽了某的話,不禁淚流滿面,無言以對。某驚訝地問是什麼原因,喬公就詳述前面發生的事。

某道:「先生有志赴考,怎麼會因此而放棄呢?雖然我力量有限,不能單獨幫助,但請您在這裡吃一頓飯,我會和其他同輩商量一下,如果能夠湊到一些資金送給您,也不枉與市井之人交朋友。只是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喬公回答說:「十貫錢就足夠了。」

飯後,某就出去了,喬公則獨自坐著等待。不久,某和五六個穿著短衣草鞋的人回來了,指著喬公說:「這位就是要去赴考的先生。」大家向喬公行禮,然後各自從懷裡掏出銀錢放在桌子上說:「請收下會錢。」(註:會錢是舊時籌錢的一種方法,若干人各出錢若干,歸一人,以後各人定期出相等的錢,輪流收回,俗名做會。籌湊的錢叫會錢。)喬公問了原因,某說:「我們都是同行,正好為你赴考需要錢做會。」喬公表示感謝。某說:「今天來不及出發了,我請喝酒,慶祝一下,兼請諸位一起來飲。」當晚,大家開心地喝酒,直飲到盡醉。

到了二更時分了,大家說:「太晚了,我們應該把先生送回去。」於是一起走到南關,過了倉前水關橋時,前面的人突然停下了。喬公問原因,眾人說:「前面有個巨人跨在橋上,我們過不去。」喬公乘著醉興走上前看了看,發現那個人高過城牆,仰頭看不清面孔,在黑暗中模糊不可辨認,跨立在橋上,不言不動。喬公拍了一下他的大腿,說:「你這個人太自私了,不考慮別人行走嗎?快讓一下。」那個人縮回了左腿,側身讓過了喬公,喬公和另外四個人過去後,那個人又跨回原位。等到最後三個人經過時,都是從他跨下穿過的,不久,這三個人就全都死了。大家才知道所遇見的是凶神,因為喬公福分大,所以他才被讓過去。

第二天,喬公成行了,鄉試中名列前茅,第二年連捷中進士,出任寶雞縣令,後官至湖南巡撫,再授甘肅布政使,為清代上海籍為數不多的幾名高官之一。

資料來源:《對山餘墨》@*#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