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駿領軍 故宮南院動物國寶寫真工藝有看頭

清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在故宮眾多典藏中,動物主題文物向來受到觀眾歡迎,有的因外型討喜或吉利寓意,成為餽贈收藏的佳品,有的則因背後象徵意義,成為畫家自我表達或帝王統治理念的語彙。例如古代馬匹除了是國家兵力強盛的指標,也有象徵人才的文化意義,良駒代表受到賞識,瘦馬暗指懷才不遇。本次展出郎世寧繪於雍正6年(1728)的〈百駿圖〉卻是兩類馬匹共存,在身著清代服飾的奚官(養馬官)照料下,瘦馬也融入駿馬群體中,象徵著漢族人才進入滿族統治圈。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主題展,由清代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圖為〈百駿圖〉之局部。(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清代郎世寧〈百駿圖〉畫卷之卷首。(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清代郎世寧〈百駿圖〉畫卷之卷尾。(蔡上海/大紀元)

本次器物除明星展件〈肉形石〉再度「肥嫩鮮美」登場外,其餘如瓷器雞型香薰、銅制鴨型薰爐、玉兔盒、鹿銜靈芝及牙雕水族盤等,雖為生活中常見生物,造型神韻逼真細膩程度也不遑多讓,在藝匠們精雕細琢下,各顯其栩栩如生風貌。展件〈雕象牙水族蚌式盤〉以實心象牙雕成,藝術家在盤內立雕水蠍、螺螄、牡蠣、蛤蜊、螃蟹及金魚並賦予色彩,水族的表皮「濕潤」生動,精巧難得。

圖為明星展件清代〈肉形石〉。(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日本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伊萬里〈青瓷雞香薰〉。(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清十八世紀〈雕木根鹿銜靈芝〉。(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明〈貼金鴨薰〉。(蔡上海/大紀元)
圖為清十七至十八世紀〈雕象牙水族蚌式盤〉。(蔡上海/大紀元)

另件〈雕象牙人物樓船〉共4層,由小塊象牙磋製黏合而成,槳、舵、迴廊、牌坊等配置一應俱全,門窗還能開闔自如,甲板上置9人,搖槳、烹茗、閒談,桌上瓶花、茶具樣樣精巧;本件在乾隆35年(1770年)年底完成,與玉兔盒一起呈交,皇帝御令「得時擺年節團圓桌」陳設,推想其設計製作或許與屬兔的乾隆皇帝本命年(兔年)即將到來有關。

圖為清乾隆〈雕象牙人物樓船〉暨〈玉兔盒〉。(蔡上海/大紀元)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主題展為了歡迎〈百駿圖〉首度南下展出,特別於7日開展當日,邀請嘉義縣新港鄉文昌國小師生在展廳外空間演出二胡名曲〈賽馬〉,音樂與繪畫藝術的主題交流,別有意趣。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主題展,由清代郎世寧〈百駿圖〉領軍開展,特邀嘉義縣新港鄉文昌國小師生在展廳外空間演出二胡名曲〈賽馬〉,音樂與繪畫藝術的主題交流,別有意趣。(蔡上海/大紀元)
故宮院長蕭宗煌(中左)贈送文昌國小精美畫卷由校長賴英杰(中右)代表接受,並與師生大合照。(蔡上海/大紀元)

故宮蕭宗煌院長介紹本次展覽主題「擬真物象」時指出,中國繪畫經常寫實兼寫意,所謂「意在形先」,作品裡蘊含的隱喻與象徵意義,往往比外形更值得深思;蕭院長也期勉故宮策展同仁能成為優秀的說書人,說出文物背後的故事跟文化意涵。

故宮院長蕭宗煌(中)致詞並介紹策展團隊後,與來賓一同合照。(蔡上海/大紀元)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擬真物象」主題展,由清代郎世寧〈百駿圖〉領軍開展,並由策展人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王健宇(如圖)進行主題介紹。(蔡上海/大紀元)

故宮南院表示,本檔人氣國寶展各種材質的動物造型展件齊聚,將展廳營造出有如「動物大觀園」的歡樂氛圍,將一直陪伴觀眾到2024年2月4日黃曆過年前,兒創中心另設置〈百駿圖〉數位展,可供小朋友體驗畫馬樂趣,歡迎前來「找可愛」,跟動物朋友們相見歡!◇

責任編輯:鄭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糖鐵道(糖鐵)承載著臺灣百年歷史,為結合糖鐵歷史文化與在地產業觀光,透過五分車延駛工程,由高鐵嘉義站經蒜頭糖廠連結至故宮南院。交通部鐵道局5日表示,嘉義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至故宮南院工程已部完工,預計將於10月通車。
  • 呼應秋的色彩繽紛,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常設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術師」為題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張即之〈上問尊堂太安人尺牘〉、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圖〉及元代馬琬〈喬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緊跟全球韓流風潮,今年的亞洲藝術節以「韓國」為主題,於27日夜間盛大開幕。同時,展覽舉辦「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交會」特展,深入淺出地引導民眾欣賞韓國傳統文化。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 蒜頭糖廠五分車高鐵至故宮南院觀光鐵路全線開通,行政院長陳建仁和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人7日主持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至故宮南院通車典禮,這條從高鐵站至故宮南院站的觀光鐵路全線開通,取「尋覓號」,串連全國最快的高鐵和最慢的五分車列車行經縣治特區景點,開創嘉義觀光軸線新紀元。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