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天下第一笛的李謨遇到了鄉村高人

作者:泰源整理
唐代天下第一笛李謨遇到了高人。示意圖:明 仇英《畫山陰弄笛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00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李肇所作《國史補》(又名《唐國史補》)中說:「謨吹笛,天下第一。」這個「謨」,就是指李謨。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李謨號稱天下吹笛第一高手,當代吹笛子的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有一次,他因為有點兒事情,從他供職的教坊請假來到越州(中國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紹興市)紹興。越州的官家和私人,都爭著請李謨赴宴,想的就是要聽聽他那美妙的笛音。

當時越州有十個被推薦參加進士考試的人,家裡都有很多資產。大家湊分子湊了二千文錢,在鏡湖聚會,打算邀請李謨到湖上吹上一曲。一想到李謨吹笛子的那種風度韻味,他們更加欽敬神往他本人了!因為錢多人少,大家約好,每個人都可以帶一個客人赴會。其中有一個人,直到臨晚才記起這檔子事了,已經來不及到別處請客了。他的鄰居有個姓獨孤的人,年紀已經很大,一直待在鄉裡­面,人世間的事都糊里糊塗,不大明白,住著幾間茅屋,大家都常叫他「獨孤老人」。既沒有別人可叫,他只好帶上獨孤老人去應個景兒了。

到了聚會的地方,碧波萬頃,景物都非常奇妙美麗。李謨拿出笛子擦拭著,船漸漸開到了鏡湖湖心裡。這時天上罩著淡淡的雲影兒,多少有些朦朦朧朧,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波浪;陡然之間,又掀起了大波大浪。李謨捧著笛子吹了起來。笛聲一起,陰晦昏沉的天色立馬兒就開朗了,水面與樹林都冷森森的, 一派淒清幽冷的樣子,就好像真是鬼神來了似的。座中的客人都一個勁兒地讚揚詠嘆,認為就是天上的音樂也遠遠不如李謨吹的笛子啊!

可獨孤老人卻一句話也不說,與會的客人都非常惱火。李謨認為獨孤老人是瞧不起自己,尤其感到憤憤不平。過了好久,他靜靜思量著又吹了一支新曲子,比剛才更加絕妙。大家無不再驚歎讚賞!獨孤老人還是沒有說話。請他來的鄰居非常慚愧懊悔,對大家解釋說:「獨孤老人獨自住在荒僻的鄉村,很少進城,音樂之類的東西一般都不大了解。」座中的客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譏笑責備他。獨孤老人並不答話,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李謨說:「您這樣,是看不起我呢,還是因為自己是個吹笛子的好手呢?」獨孤老人這才慢慢地開口說道:「您怎麼知道我不會吹笛子啊!」李謨聽了這句不太友好的回答後,臉色更加不好看。四座客人見李謨變了臉色,都紛紛站起向李謨道歉,勸慰李謨。

這時,獨孤老人說:「您試著吹一曲《涼州》。」李謨吹完了,獨孤老人說: 「您吹得也很好,只是聲調攙雜了外國音樂的味道,是不是有個龜茲國(古代西域大國)的朋友啊?」李謨一聽大吃一驚,連忙站起來朝他下拜說:「您老人家真是活神仙啊!我自己都沒有察覺我的老師確實是龜茲人啊!」獨孤老人又說:「您吹到第十三疊就誤入《水調》裡去了,您知道嗎?」李謨說:「我愚笨蠢昧,實在沒有察覺。」

獨孤老人把笛子拿去吹了吹,說:「這些都不值得使用,吹它的都只是略通音樂而已。」李謨又拿出一支笛子,擦了擦,遞給獨孤老人。獨孤老人換下手中的笛子,說:「這支笛子一吹到『入破』部分,音調一高,節奏一快,肯定會破裂,您不心疼吝惜嗎?」李說:「不敢。」獨孤老人這才拿起笛子吹了起來。高亢的笛聲響徹雲宵,滿座的客人都被震得渾身顫抖。

李謨又慚愧又敬佩,忐忑不安,動也不敢動。吹到第十三疊,他又指出李謨剛才吹錯的地方,李謨無限敬服,又倒身下拜感謝。剛吹到入破,笛子真的破裂了,到底沒能吹完曲子。李謨又一次倒身下拜了,大家也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很快,也就散席了。

第二天一早,李謨同參與宴會的客人們一起專程前去請教候獨孤老人。到那兒一看,只有幾間茅草房子留在那兒,獨孤老人卻不見了。在越州凡是知道獨孤老人的,也都到處找他,可始終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到什麼地方去了!

資料來源:《續虞初志》@*#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 一個普通女子怎樣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給後人什麼借鏡呢?
  • 失約的朋友三年後突然出現,還要伴他回程,讓他吃驚,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Shutterstock)
    季札守信的精神在後人心中成了一則典範,徐國人讚美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啊!他不忘老朋友。解下千金劍啊!掛在了國君之墓。」這是人對於鬼的信用,而世間是否也有鬼對人的誠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