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故事:網開三面 三讓三千諸侯的商湯

作者:允嘉徽
商朝開國天子——商湯畫像,出自清乾隆繪本《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網開一面」是比喻人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那麼「網開三面」又是怎樣的境界呢?三千多年前在華夏大地的一位君子胸懷仁慈「網開三面」,這位道德崇高的中華民族的先祖是誰呢?

網開三面的故事

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商湯還未成為商朝君主時,有一次到野外,看到有人張了四面網捕鳥獸,他聽到那人口中唸著祈禱詞說道:「從天下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到我的網中來!」

商湯一聽心中不忍,隨即說道:「哎呀!這就要趕盡殺絕了呀!」

於是他讓人「網開三面」,只留一面網。然後商湯對網發願,這般念著祈禱詞:「想去左邊的就去左邊,想去右邊的就去右邊,不想要命的,就進到我的網中來。」

後來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都表示:「湯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極呀,仁德廣布遍及禽獸啊!」

商湯教人打獵時網開三面,只取用維生所需的食物,流露他的民胞物與的胸懷。然而,他的高貴道德情操,不僅僅表現在這網開三面的例子上,在許多方面都流露出來,讓三千諸侯都佩服。

夏朝末年,夏桀常常將自己比作太陽,民間有這樣的聲音流傳著:「你什麼時候喪,我和你一起亡!」北宋劉恕《通鑑外紀》記載夏桀的窮奢極欲,殫盡民財:「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夏桀失政,民憤處處,人心思變。最終他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殺死他。商湯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夏桀對商湯說:「國家之所以成為國家,是因為有家庭;家庭之所以成為家庭,是因為家中有人。現在國家沒有了家庭,沒有了人民,而君有民,這是君的國。」

湯回答說:「不。古代大帝講道德,啟發人民。如今君主破壞了道德,敗壞了政治,士子百民感到迷惑,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有人去找夏桀,對他說:「讓亳地的君主商湯,救濟人民殘壞的道德,何必更換君主?」於是夏桀和他的追隨者五百人向南遷徙千里,到不齊這地方定居。結果,不齊的人民紛紛投奔到湯所在的中野。

夏桀再次向商湯說「這個國家是君所有。」

商湯回答:「不。我要為君主您復興道德,曉明人心。」

於是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又遷徙到魯國。這時魯國的人民也紛紛前去投靠商湯。

夏桀再次對商湯說:「國家,是君的所有物,我則不在其中。若人們有看法有話說,認為我的作法是對的,那時我再回來。」

商湯回答:「這是君主的人才,君主的百姓。您將他們委託給誰?」

但是,商湯無法阻止夏桀離開。最後,商湯說:「願意跟隨您的,就跟隨您吧。」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遷徙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定居。不久病死在此地。

三讓天子之位於三千諸侯

後來三千諸侯會於亳(今洛陽之境),推舉商湯登王位。湯取了天子的印璽,放在天子座位的左邊,然後再次鞠躬,回到諸侯的位子。

商湯對在場三千諸侯們說:「這是天子的位子,有道德的人可以坐在這裡,天下不屬於一個家族,天下是屬於有道之士的。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治理,才能長期坐在這個位子上。」

諸侯們推舉商湯登王位,湯三次辭讓天子之位,然而在場的諸侯沒人敢坐上天子的位子。之後商湯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商朝的開國天子商湯崇尚道德,網開三面民胞物與,這樣的至德給後人留下了為政能長能久的典範。

資料來源:《史記‧卷三‧殷本紀》《逸周書‧殷祝解》

─點閱【皇帝小故事】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