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排列五_Y果 - App Store

【古道人生】塗了道士給的眼藥後能見到鬼的人

作者:泰源整理
書生治好了眼疾之後,眼中所見的世界不一樣了。(曾晏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459
【字號】    
   標籤: tags:

宋朝時,江南人沈某家中幾代人都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路旁。這一帶的群眾對供奉諸暨(今屬浙江)東嶽廟很恭謹,每年到三月二十八日東嶽神天齊大帝生日時,全郡的技藝和方術之士都要集合於祠下,這些人往來都必經過沈生家門前。

紹興乙亥年(公元1155年),有三個道士在祭祀後返回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城北)。這一天他們經過沈生家門口稍事休息,其中有一位老道人,衣服破舊,另外二人身體較壯實,穿著也很整潔,他們都隨身帶著乾糧,還有馬勺之類。三人坐了一會兒之後,沈生走出來見他們,三人深深地施禮,請求給一點湯水以便泡飯。沈生除了答應他們的要求之外,又給了他們蔬菜和黃酒,三人都很高興。

吃過飯,老道士從容地告訴沈生:「您將來會害眼病。」接著他就解開腰間的小瓢,取出來三粒藥丸,說:「發病時可以用這個藥。」沈生「啊!啊!」漫應了兩聲。一會兒,他們將告辭時,又對沈生說:「中秋節我們還將從這裡經過,千萬在這門口等著我們,若見不著以後就不會再相見了。」沈生又是「啊」了兩聲回應。他之後就把藥丸放在佛堂裡隱蔽的角落,也沒有告訴家人,而他本人對此事也有點不大相信。

到了夏天六月,真是苦了沈生,他兩眼紅腫,極為疼痛,寢食難安。凡能找到的藥都試過了,眼疾不僅沒好,反而更為嚴重。這時他才想起道人的話,但已忘記藥放在什麼地方。到處尋找了一天,才在佛堂隱蔽處的塵埃中找到,用水泡開一粒,用銅筷子點入眼,他感到眼如冰雪,涼氣冷徹腦間,眼痛立即停止,腫也漸漸消失,當夜熟睡一覺,第二天雙目恢復如常。

沈生所住的地方離城十五里遠。城外有一座石橋,名叫跨湖,過去兵災戰亂時許多人在這裡被殺害。一天沈生騎驢進城,午後回來,當經過此橋時,他看見橋上橋下,有的人披髮流血,有的人無頭斷臂,三三兩兩地互相攙扶著,不知到底有多少,都奇形怪狀的。絲絲毫毫他都能看得十分清楚。

他驚恐萬狀,從驢上跌落下來,等到起來時,眼前仍然是那種情況。他且驚且走,乾脆把眼閉上,及至到家,已經日暮昏黃。晚上,他走出自己家房舍,在外邊,他看見田間水裡,也和在橋上所見一樣,嚇得他連忙回家了。幾天以後他又進城,回來時比前一次早一些,在橋上他依然看到了那種情況。他只有平心靜氣去對待,驚怖之情稍得以緩解。自此之後他都經常能見到,慢慢地習慣了,也就不再害怕。同鄉人也漸漸知道他有這種見到鬼的能力,許多人常常去問他這事。

郡裡的韓總管也於那時兵亂中失去了愛子,常懷念難忘。他把沈生叫去問他兒子的情況,沈生說:「小人只是能看見鬼物,若要叫我去召來或驅走它們,我沒有這種能耐。」韓總管說:「我對你的要求恰恰不是這樣。只是恐怕小兒的魂魄還在這裡滯留,請你給看一看。」韓總管領著沈生來到他過去的住所。沈生起初不知道看到的是誰,只是描述了其音容相貌、舉止和衣服的樣式,和韓總管兒子生前一絲不差。他說那鬼魂站在室中,韓總管全家大為悲慟。以後,來找沈生問家中親人死後情況的人,絡繹不絕,所問的事情,大抵都和韓家一樣,大家從此便稱沈生為「沈見鬼」。

五年以後,沈生這種能看到鬼的能力漸漸消失,也就不再出現這種情形了。提起那道士說過的中秋節相約見的事,他竟然忘了,好事的人常常為他惋惜。

下面再講一個「道士贈扇給讀書人,保全了他的性命」的故事:

宋朝東京(汴京)還未陷落之時,有一位讀書人從邊遠地區補入太學(所有落第舉人取其程度合格者補入太學,允許應試)。他在學習之餘,經常在學校前面的茶館獨坐。有一天,他看見一位道人手持道扇化緣,讀書人便把自己口袋中所有的錢全部給了他,其後五六十日都是這樣,之後他倆習以為常,道士接受施捨時沒有厭足之心,讀書人給他錢時也毫不吝嗇。

有一天,道士說:「每天都接受官人的施捨,今日將會回報給你,能先請我喝杯茶嗎?」喝完茶後,道士說:「我想告訴你一件事情,請你保密。官人最好儘快地離開,前途的事不必再問了。東京很快就會流血成河,恐怕禍及你身上。」

讀書人回到住處後,便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同住的人問起發生了什麼,他實話實說。他的同伴們或者嘲笑他,或者戲弄他,而這位讀書人心裡也猶豫不決。第二天,他又坐在茶館裡,道士又來化緣,看到他就驚訝地問:「官人為什麼還不走?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恐怕就來不及了。東京不出幾天就會陷落,城市裡來往的人一半都會變成鬼魂。」於是,道士用袖子上的布遮住讀書人的眼睛,讓他看,只見行人或者沒有頭沒有腳,鬼形異狀,變幻不一。讀書人這才開始感到害怕,這次他沒有告訴同伴,第二天一早就馬上離開了。

當讀書人剛走到城外時,這位道士又在那裡了,送別他說:「貧道沒有什麼東西可相送,只有這把扇子送給你遮太陽。你所走過的鄉村和道路,如果有人群嘲笑這把扇子,那他們就是鬼,千萬不要停下來。如果沒有人嘲笑這把扇子時,就可以放慢腳步緩行,但緩行到一定的地方,就可以把扇子扔掉。」說完話,道士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後告別而去了。讀書人回頭一看,卻已經看不見道士的身影,他覺得很奇怪。

讀書人手拿扇子匆忙地走著,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會看到許多人相隨圍觀,有時幾十人,有時三五十人,甚至有上百人。這些人聚在一起指點嘲笑著他手中的扇子。才走了兩天,就有從後面趕上來的人說:「東京已經被攻陷了。」讀書人更加驚慌,加快了腳步。又走了兩天,嘲笑他的人漸漸減少了,再過了三四天,就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

讀書人想起道士的話,就把這把扇子扔在田地裡。他走了半里路之後,心想道士贈送這把扇子是為了保全我的性命,現在我已經脫離危險了,怎麼可以忘記它和丟棄了它呢?於是他又回到原地想拾回扇子,卻發現扇子已經化為一個骷髏了。

資料來源:《夷堅志》、《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