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力量:史麥塔納振奮人心之作《喜劇演員之舞》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弗蘭蒂塞克‧德沃夏克(Frantisek Dvorak)的作品《貝德里赫‧史麥塔納與友人》(Bedrich Smetana Among his Friends),1865年創作。畫面呈現友人分別以自己的方式與史麥塔納演奏的音樂互動。史麥塔納的民族音樂至今依舊讓許多人著迷不已。(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99
【字號】    

音樂沒有文字,卻能傳達情感與真理。樂曲《喜劇演員之舞》(Dance of the Comedians)正好是個絕佳例子。它是捷克作曲家貝德里赫‧史麥塔納(Bedrich Smetana)在1870年創作的歌劇《交易新娘》(或譯《被出賣的新嫁娘》,The Bartered Bride)第三幕中的演出曲目。

史麥塔納受到浪漫主義音樂嘗試新曲式及和聲的影響,成為最早一位在古典音樂中融入民謠曲調與節奏的作曲家。他在捷克波希米亞地區學習民族音樂長大。後來他將這些曲調和節奏整合,塑造出一種新式風格:捷克古典音樂。

歌劇《交易新娘》講述希望與真愛,是關於馬倫卡(Marenka)和耶尼克(Jenik)的愛情故事。馬倫卡的父母希望她嫁給一個她不認識的男人。雖然歷經重重阻礙,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整部歌劇充滿能量與歡樂,感染力十足,特別是第三幕。

「喜劇演員之舞」

第三幕的器樂演奏稱作《喜劇演員之舞》(Dance of the Comedians),可說是這部以「喜劇」收場的輕歌劇(註)中最著名的曲目。

故事從馬戲團到村莊巡演開始。馬戲班子穿梭各地宣傳並介紹表演者,吸引觀眾到場觀賞。節目內容包括特技表演、小丑、舞娘愛絲梅拉達(Esmeralda),甚至還有會跳舞的熊。

一聽到音樂,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被那「活潑的」(vivace)節奏(明快生動的節拍)帶動,好像故事裡的村民般受到馬戲團熱情的演出所吸引。這節管弦樂的演奏與其它器樂的演奏非常不同,從快板的弦樂演奏到響亮的打擊樂和小號獨奏都有。

每位表演者都有屬於自己獨特旋律的段落,創造出充滿活力的主軸。例如,馬戲團明星舞者愛絲梅拉達登場時,出現快板弦樂和響亮的打擊樂聲。隨著樂曲發展,興奮情緒逐漸高漲,越來越多的樂器加入,最終創造「全體齊奏」(tutti)效果。這裡的管弦樂大合奏,象徵馬戲團表演的盛大落幕。

《喜劇演員之舞》的確是一齣動聽、愉快且通俗的歌劇作品。獨特的樂曲結構是史麥塔納的特色,與捷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

新式音樂風格

史麥塔納將捷克元素注入整個管弦樂中,戲劇性的節奏襯托出歡快的旋律。當時,沒有一位作曲家像他這樣採用傳統民族音樂元素。

這節管弦樂採用二四拍切分節奏,營造一種快節奏的民族舞曲風格(skocna),充分掌握傳統捷克音樂和文化的精神。舞蹈節奏從頭到尾都是重點,尤其是波爾卡舞曲(polka)和火烈舞曲(furiant)。火烈舞曲是一種波西米亞舞,動作輕快又活潑地在二四拍和三四拍間交替。

史麥塔納是公認的捷克音樂之父,在捷克共和國獨立之時,他恰好創造出一種新式民族音樂風格。史麥塔納的音樂也影響了其他捷克作曲家,例如,安東寧‧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

格斯克爾‧薩洛曼(Geskel Saloman)的作品《貝德里赫‧史麥塔納肖像》,1854年創作。由於史麥塔納在作品中融入來自家鄉的波希米亞民族傳統,因此被公認為捷克古典音樂之父。(公有領域)

捷克元素遍布整部歌劇,包括傳統的捷克服飾、典型的波西米亞鄉村背景,甚至連劇本都以捷克語寫成。實際上,當時大多數歌劇都是用德語演出。

史麥塔納明白,音樂可以振奮人心與傳遞美好希望。《喜劇演員之舞》是史麥塔納傑出的傳世經典,它不但改變了古典音樂世界,並於現今持續鼓舞人心。

註:輕歌劇出現於十九世紀,也稱「配樂喜歌劇」,是娛樂性較強的一種歌劇。其結構短小,風格輕鬆活潑,情節多取自於現實生活,偏重諷刺揭露。採用獨唱、重唱、合唱、舞蹈和說白等形式,並結合當時的流行歌曲,通俗易懂。

請聆聽神韻交響樂團(Shen Yu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的《喜劇演員之舞》:ept.ms/DanceOfTheComedians-SY

原文:The Power of Music: ‘Dance of the Comedians,’ Smetana’s Uplifting Legac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歡迎了解更多神韻作品:
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KDuVZFTkSNei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稱作神州的華夏大地上,神傳文明磅礡而多彩:從三皇五帝時的古樂,到先秦的鐘磬樂;從西周、春秋時的《詩經》《楚辭》到漢時的樂府;從隋唐的歌舞大曲、宋代的詞調音樂、元朝的戲曲雜劇到明清進一步繁榮的民歌、小曲、說唱以及地方聲腔的發展,京劇的產生。各個朝代的音樂形式大不相同,曲調豐富而古樸,底蘊各異而雋永。
  • 對於許多人來說,鍛煉時聽的音樂是鍛煉的一個重要部分。無論是喜歡跑步、划船或者健身,鍛煉時很可能都會需要耳機以及喜愛的音樂。
  • 「人去欣賞音樂的美,這個美是什麼樣的?不僅僅是技巧,這技巧是必然的,你一定要的;還要加上你本身的心性,你是否真是很純?是否真的很善?這個東西是非常之重要,使得你音樂出來是否真是很純淨、純粹,這樣的音樂就容易去感動人了。」音樂教育家劉超祺博士接受大紀元《珍言真語》節目採訪時說。
  • 5月26日,布魯姆斯伯里弦樂四重奏(Bloomsbury String Quartet)於英國曼徹斯特的古蹟維多利亞浴場(Victoria Baths)舉行維瓦爾第(Vivaldi)和莫扎特(Mozart)燭光音樂會。
  • 11月1日,第六屆新唐人國際鋼琴大賽的決賽在紐約曼哈頓考夫曼中心莫肯音樂廳(Merkin Concert Hall - Kaufman Music Center)舉行。這是一場六位選手的鋼琴演奏會。每個選手被要求在約45分鐘的時間內演奏自選的巴洛克、古典及浪漫時期的鋼琴音樂,包括舒伯特、李斯特、蕭邦、舒曼、巴赫、勃拉姆斯、弗蘭克和斯卡拉蒂等音樂大師的作品。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