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鑰】古人常說早慧不壽 原來是重返仙班

作者﹕泰源整理
優曇婆羅花是仙界奇花。(全景林/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009
【字號】    
   標籤: tags:

從前有位翰林戴公奉命往西秦督察學政,科舉考試時打開試院大門,按名冊唱點考生名字。有一個七歲童子叫章節,髻上纏著紅絲,臉白淨光潔如玉,提著筆袋登上台階來接考卷。戴公藐視他幼小,說:「咄!試院是比賽文章的地方,並非孩童跳蕩玩樂的場所。你來此幹什麼?」章節作揖對答道:「童子無知,有志見見世面。」戴公說:「你能作文麼?如果交上白卷,將要打板子懲罰你。」章節說:「雖然不敢說穩奪錦標,但也未必就受懲罰。」

戴公以為他在說大話,詢問學宮先生,先生答道:「此兒素有神童的美譽。他的父親名九如,久困童子試而未成秀才。」戴公懷疑是九如攜來,考試時將用餘力替兒子代筆。為了杜絕弊端,戴公招呼隨從把章節與其他考生分開,送交內庭各位老幕僚看管。

等到再點名時,在魚貫的考生中果然有個章九如,年過四十,樸野頹唐,是個平庸的村學究而已。戴公問:「章節是你兒子麼?」九如答:「是的。」戴公又問:「如此幼齡,強要他來此做什麼?如果你代兒子作弊被戳穿,法律不會寬容你。」九如答應「是是」而退去。

試院大門關閉後,戴公高坐在公堂上,過了中午,返回內庭察看。剛跨過門檻,就聽見孩童喧鬧笑聲,還有諸老先生辯論聲,而那七齡童章節脫了帽子露出頭,就在床上翻筋斗取樂。

戴公進屋呵斥,章節恐懼敬畏,慢慢起身端整了衣帽,侍立著聽取教訓。戴公笑道:「我本來就知道你是不會寫文章的。大陽已經移過八磚,你不在構思而在喧鬧,此地難道是三家村(註:指人很少的農村,因為人少所以肯定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更少)的村學堂嗎?」章節說:「沒有接到試卷,從何寫起?」戴公頓時醒悟,自己也不禁捧腹而笑。詢問幕僚道:「這童兒本領怎麼樣?」大家都說:「聰敏得很,只是頑皮不聽指揮。可是書讀得很熟,百次提都不會答錯一次。」

戴公於是給他題紙,給他小桌椅,讓他坐下,還給他準備果品糕點給他吃。章節見題後略略皺了皺眉頭,就飛筆不停地寫起來,像預先構思好似的,洋洋灑灑,寫得行行出色。寫完後跪著呈交上考卷,說:「童子章節,慚愧沒有如椽大筆,姑且寫成急就文章。實在由於時間已近黃昏,不過為了免於交白卷罷了。」戴公接過閱讀,多次拍手稱好。

正巧牆上黏貼著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墨帖本,戴公拈出其中「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句,叫章節對對子。章節立刻搬用《西廂記》中句子說:「怕你不雕蟲篆刻,斷簡殘編。」諸老先生聽了,無不叫絕。戴公佯裝怒容說:「孩童也讀《西廂記》麼?」於是就以此為句,出上聯道:「童子讀《西廂》」,章節隨口對出下聯道:「大人應東井(註:東井是古代天宮二十八星宿之一)」。戴公聽了怒氣全消,又指著庭院中樹說「老樹千年」,章節對道「香曇一現」,戴公聽後擔心這句話是不祥之兆,可是心裡非常欣賞他的敏慧。正在這時,左右的人點上蠟燭,章節將離開,戴公撫著他的背說:「好自為之,一領秀才青衫對你來説太容易了。」

章節忽然面色悽慘悲戚,跪倒在地淚如雨下,叩頭叩得崩崩響,極力推辭戴公讓他考取秀才的盛情。戴公大為驚訝,問:「你既然志向高尚不把秀才放在眼裡,那又何必辛辛苦苦來此一趟?」章節哭泣道:「童子有苦衷不敢說,說了定會被怪罪。」戴公說:「你只管說,不必害怕。」章節說,「我父親被童子試所困已很多年了,這次我之所以來參加考試,原打算替父親代筆。不料被隔離,而且先獲得成功。而我父親此科當然就沒有希望了,那麼下科又怎能有什麼作為呢?請求大人錄取我父親,除我的名,轉移的恩德,終生不忘。」

戴公吩咐把九如的考卷取來,卻是荒率之作,與章節的文章相比較真有天壤之別。因而把九如文章給章節看,說:「你父親的文章這麼差,我有什麼辦法?」章節只是不停地叩頭。

戴公嘉許他的志向,憐憫他的孝心,讚賞他的才華,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說:「我鑑別文章優劣自信很高明,這次為你而暫受委屈。然而你下科考試必然報捷,鴻飛青雲為時不遠了。」章節歡呼跳躍再拜而出。

第二天清晨張榜揭曉,第一名是章節還,也是個俊才;九如則勉強附在末尾。戴公督學完畢,將啟程回京,秀才都前來送行,九如也帶兒子章節拜倒在戴公車下。戴公對九如說:「你被錄取,是你兒子贈送的。烏鴉巢裡出鳳凰,難道說是天生的貴種嗎?」又詢問章節道:「這次考試的頭名章節還是你的同宗嗎?」章節答道:「是同宗。」戴公說:「我走了,何不送我一副對子,上聯是:章節,章節還。」章節應聲對下聯道:「呂蒙,呂蒙正。」戴公看著學宮諸位先生說:「能不把這孩子當作無價寶嗎?」接著解下衣襟下的珮玉送給章節,說:「你只要自己珍重,明年的現在當把秀才還給你,這塊珮玉就是今後的憑據。」章節感激涕零,鳴咽惆悵,直看到戴公車影遙遠,才跟隨父親回家。

半年過去了,戴公忽然夢見章節手持曇花飄飄悠悠前來道謝,口裡吟誦一首絕句道:
我身本是曇婆羅[1],
托根種植在瑤島。
來到人世償宿債,
歸來曇花依舊好。
(原詩:身本優缽羅,托身植瑤島。入世償宿逋,曇花依舊好。)

等到戴公重新來到西秦,急於想見章節,卻蹤跡全無。驚問學宮先生,先生叫章九如自己說。九如雙淚湧流,抽咽著答道:「章節兒自從受您指教後,歸家不久卻因出痘而悲慘夭殤。彌留時緊緊抱住您賜與的玉珮,後來就用玉珮殉葬。」戴公驚訝惋惜無比。九如又說:「孩子降生時,他母親夢見一個老和尚親手贈送曇花,醒來就生了他,也是命中注定不長壽啊。」戴公一下子明白過來,才悟到昔日的對聯下句「香曇一現」是個預兆,後來的夢是他離開塵世重返仙班了。

註釋[1] :曇婆羅,也就是優缽羅、優曇缽,音譯又作烏曇婆羅、優曇婆羅、烏曇蘿,或稱優曇、烏曇。一譯青蓮花,是佛國聖花,仙界奇花。@*

資料來源:《夜雨秋燈錄》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