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站评级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人生之鑰】窮病女婿遭岳父母棄孤島 妻誓死不改嫁

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40
【字號】    
   標籤: tags:

世事無常,變化莫測。然而在這無常人生中,有些事是不變的,人的品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品德可以讓人得到什麼呢?許多人人想求的東西,因為德的厚積,不求而自得。

江蘇崑山有位姓楊的駕船師傅,他有個十分相好的朋友姓金。後來他這位朋友去世,留下個兒子叫金三,才十七八歲,家裡窮得叮噹響,金三差點當了叫化子。

楊師傅見了,於心不忍,便把他收養在自己船上。日子長了,楊師傅倆口子見金三很勤奮,就更喜歡他了。楊師傅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和金三年紀相當,於是便招了金三做女婿。結婚一年多以後,金三的妻子生了個女兒,女兒剛滿周歲就不幸得病夭折。金三由於傷心過度得了病,身體一天天瘦弱下來,性命都面臨危險了。這時老楊夫婦便生了後悔之意,成天罵不絕口。

一天,他們的船航行在江上,楊師傅見前面有個孤島,便將船泊在孤島邊,對金三說:「船上沒有燒飯的柴草了,你上去撿點枯樹枝來吧。」金三勉強支撐著有病的身軀上岸去了。一等金三走遠,楊師傅便升帆把船開走了。

金三背著一捆柴禾回到岸邊一看,船已無影無蹤,明白是楊家有意拋棄了自己,便失聲慟哭起來。心想,自己身體有病,又遇到這樣的絕境,不如死了算了,正要躍身跳入江。又一轉念:怎知道島上就一定沒有人煙呢?不如去碰碰運氣,或者還有得救的機會。便調轉頭向一座樹林走去。

走啊、走啊,忽然發現一個密處,這裡列著一排排干戈劍戟之類的兵器,似乎是守衛著什麼。金三驚異之極,趕忙到一旁躲了起來,同時偷偷地觀察著。過了很久,既沒看到有人,也沒聽到什麼聲音,於是就慢慢地走過去。的確,這兒陰森森的,沒有一個人,只有八隻大箱子,封得嚴嚴實實,不知裡面裝的什麼。

金三明白了:這是強盜搶來的贓物,暫時放在這裡的。於是他先把那些武器藏匿在溝中,再到江邊去守候。不久,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有條過路的船經過,金三一招手,船便開了過來。金三說:「我帶著一些行李,在這裡等我的同伴。看來朋友是不會來的了,請你們帶我離開這裡好嗎?」船上的人答應了,並幫他把八隻箱子抬到船上。船開到儀真,他便下船,找了一個旅店住下。然後打開箱子,一看,裡面都是些光燦燦的金銀珠寶。於是他就地賣了一些金銀珠寶,生活便大為改觀了,然後再招收童僕也買了妾。

一天,他漫步到了江邊,忽然發現楊家的船也停泊在這裡。他在這隻船上生活了多年,怎能不認識它呢?不過他暫且不去驚動船上的人,而是先派人去雇這條船,說是要到襄陽去做生意。然後他買了大量貨物,將船裝行滿滿的,準備出發。

原來楊家拋棄金三時,女兒是不知情的。後來妻子知道丈夫回不來了,真是哭得死去活來。不過這時船己開出很久,無可挽回了。但金三和她的恩愛,她卻從未忘記過。父母強迫她另招女婿,她誓死不肯。

這一天,金三來到船上。船上的人尊重大客戶,都不敢拾起頭來看他,只有楊家女兒偷偷望了一眼。突然,她驚呆了。她對母親說:「這個客人的樣子真像我的丈夫金三啊。」母親見她這樣沒規矩,便罵道:「不要胡說八道。見了男人就不顧羞恥了。金三這小子,現在還不知死在什麼地方了呢。」女兒不敢吭聲了。

金三看了看妻子,裝作不認識,卻對駕船的人說了句:「你為什麼不到船尾去取一頂破氈笠戴上?」原來這是金三貧困時初登上這條船時,船主人對他說的一句話。妻子一聽就明白了,於是衝出船艙和丈夫相見。兩人抱著痛哭了一場,接著又像過去那樣恩愛歡笑起來。這時楊師傅老倆口也出來了。他們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兩人跪在女婚面前請求寬恕。金三也不計較,將他們帶回自己家裡,一家團圓。

不久,在明武宗正德六年春正月,霸州巨盜劉六(本名劉寵)、劉七(本名劉宸)聚眾反叛,攻安肅縣,劫走被監禁獄中的同黨齊彥名。當時窮民響應,十天左右,亂民聚集數千人,劫掠畿南州縣。

金三出錢招募死士,跟從郡別駕胡公,直搗狼山之穴,捉其首領,討伐平定叛亂,立了大功,授武騎尉,其妻也跟隨受封。@*#

資料來源:《耳談》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