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

天下名劍干將莫邪的傳奇神跡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42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二千多年前的寶劍,展現了當今的記憶金屬的高水準科技,在句踐劍之後出土,再度見證中華神傳文化的博大精深!干將和莫邪劍更是史上一對神秘莫測的名劍,譜寫了一段中國古代名劍的神跡,為後人傳頌。

沉睡二千五百年的神奇不朽句踐劍出土後,考古隊在秦地一號兵馬俑T2第十一過洞發現的一把青銅劍,又讓現代人驚呆了!這把劍被墓室內的一個陶俑壓著,壓彎了幾多年無人知曉,甚或達二千年,發現時是一把彎劍。當壓住它的重物被移開的瞬間,青銅劍瞬時反彈,立刻恢復了挺直的形狀!當今的材料界說這是一種記憶金屬的特色。然而,那把劍只是寂寂無名的一把青銅劍。

始皇陵出土的青銅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干將莫邪   復出又失傳

史上有一對常被提起的名劍——干將和莫邪劍,譜寫一段中國古代名劍的神跡。這一對名劍是春秋時代鑄劍名家干將、莫邪夫婦合造的。他們的家業淵源很深厚,莫邪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女兒,而干將和歐冶子師出同門。干將、莫邪這一對劍在春秋時代,名氣響亮,但在當代就失蹤了。

《晉書‧張華列傳》記載,魏蜀吳鼎立的三國時代,天地間有一股氣勢旺盛的紫氣,直沖天宇斗牛(北斗和牽牛星宿),對應的是吳國的畛域。道術之家都以為這是吳國強盛的王氣表徵。然而,吳國滅後紫氣還在,而且愈是顯盛。晉朝宰相張華就找了妙達星象的豫章人雷煥來觀星尋解。他問到底吳地出了什麼寶呢?

雷煥告訴張華說:「那是寶劍之精,上達於天。」

張華提起難忘的一件往事說,少時有個相士幫他看相,說他年過六十位登三公,而且會得寶劍佩戴,不知能否得驗。他問雷煥是否願意幫他找尋寶劍,雷煥應允了。他果然在豫章豐城的監獄地基下四丈深處找出一石函。石函煥發著異常的光芒,從中現出一對寶劍。寶劍出世,當晚斗牛之氣就消失了。

雷煥用南昌西山北巖下的土來擦拭古劍後,劍的光芒豔發,他又用大盆盛水,將劍放置水上(劍為金水之精),劍的精芒炫目耀眼。雷煥把劍和一包西山北巖土給了張華,自己留下一把。

圖為「吳王夫差」青銅劍,1976年河南省輝縣出土。 (公有領域)

張華得寶劍,非常寶愛,常常放置在座旁。他取用華陰赤土拭劍,劍更加精明閃亮。他書告雷煥,「詳觀劍文,是干將也,莫邪為何不來」,他說「天生神物,終當要復合」。

其實,星象專家雷煥是懂得天命的,他已經知道張華將在八王之亂中遭禍而亡,將一把劍留在自己身邊,「此劍當繫徐君墓樹」、「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

張華遭誅後,干將劍就不知去向了。雷煥死後,他擔任州從事的兒子雷華持劍來到延平津水邊,劍竟然自行脫鞘而出墜入水中。在水中搜劍不見劍,只見兩條長數丈的龍,光彩照耀水波,波浪驚沸。而後,靈異之劍,果然是化去了,不復在人間。

名劍真有神性!張華和雷煥的話都應驗了。神劍不逢忠義君子,群魔亂舞的亂世來臨,就被神收回去了。

延陵季子掛劍忠義流芳。圖為明 張宏《延陵掛劍圖》。(公有領域)

神物化成   干將莫邪

《吳越春秋》有一段描繪:
干將和莫邪到了人跡罕至的懸崖深谷作劍。他們聚合了五山和宇宙六合的金屬精華,等待著良辰吉時[1]百神臨凡,金英內曜,銀精外通。然而天時之氣降臨了,可是爐中的金鐵卻火煉不動,不銷不溶。干將作劍,孜孜矻矻堅持了三個月苦無所成。

他苦苦尋思,悟不得其理。他妻子莫邪在旁告訴他說:「神物化成,必須有人而成。」也就是天地人靈氣三合才能成。

干將思想起往事,說道:「以前吾師冶煉金鐵,金鐵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中,然後得以鑄成。如今我們夫婦倆虔誠地來到了深山中冶鑄作劍,金鐵卻不變不化,莫不也是那般道理?」

莫邪遂斷髮、剪下指甲,投於爐中,又叫三百個童女童男來拉鼓風爐和裝炭,遂得以鑄成兩把神劍——干將與莫邪。

實際上,鑄劍是中國古代科學的極致表現之一,天地人神靈之氣熔煉於一爐出神劍 ,不單單是材料科技的高超可及。這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能超越西方物質文明二千年的高妙關鍵。

天地人神靈之氣熔煉於一爐出神劍

《史記‧蘇秦列傳》指出「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這些鑄名劍的地方,都出在「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的懸崖深谷處,得地氣之良水,所鑄之劍當敵能「斬堅甲鐵幕」。

中國古代吳越以鑄造良劍出名,干將莫邪劍,還有歐冶子鑄造的純鉤、湛盧、豪曹、盤郢、魚腸和巨闕,都是出於吳越。當時人就認識到,吳越占了獨特的地氣,換個地方就鑄造不出來這種良劍了。《周禮‧考工記》就說:「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吳越「地氣」出金錫美材,而且擁有鑄造良劍不能或缺的好水。《考工記解‧卷上》說出關鍵:「吳粵之劍如干將莫邪,萬世得名均此鐵(*金屬)也,而工拙不同以水異也。」指出好水是一把良劍的關鍵要素。

水的化學式就是二氫一氧(H2O)的組合,但中國古人能掌握水反映天地陰陽之氣的奇妙變化。鑄好劍的好水,也蘊含天地陰陽變化的精華。中華古人知道,「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劍用以樹威,用以殺敵,所以選擇極陽之水來鍛造。

那麼,得天地人靈氣的神劍,又如何展現「神氣」呢?

《吳越春秋》中有一段記載,越王允常,聘請天下鑄劍第一人歐冶子作了六把名劍。吳王找了擅長相劍的秦人薛燭來評鑑。

薛燭一見純鉤劍,矍然說道:
這劍雍容沉靜,如湖中初生的芙蓉,劍身紋路宛如天上列星深邃的行跡,劍的光彩靈動如滿溢出塘的水流,其紋路色澤有如溶冰閃射日光無邊瑩潔。

薛燭讚歎:這劍太珍貴了,歐冶子煉造此劍,利用了「天地之精」 。

「天地之精」指示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至境。薛燭講歐冶子煉劍,赤堇山(在今之浙江紹興東南)裂出了錫礦,深邃的耶溪乾涸,出了銅礦。採礦煉得了銅錫之後,擇定吉日良時,由天上雨師灑道,雷公發鼓,蛟龍捧鑪,天帝壯炭,並且在太一神下凡親臨親觀之下,鑄造了純鉤之劍。

「天地之精」所鑄造的名劍各秉天地人的靈氣,各具特性。傳說岳飛所佩的湛盧之劍,也是歐冶子所造,「銜金鐵之英,奇氣託靈」,被稱為「仁善之劍」。但是如果佩帶的人不仁不善,有逆謀之舉,這把劍會自動離去。

干將夫婦和歐冶子所造的名劍,傳頌千古[2] ,聚合了無上光彩。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歐冶子造劍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 若耶之溪,涸而出銅」,在歐冶子死後,赤堇山的錫礦口就合起來了,耶溪水又漫漲,採銅不可求。干將之劍在晉朝復出之後,又化去無蹤。

神劍何時歸來?問期未有期。因為「天地之精」的神劍,不是凡人俗物,神要讓劍成,就會開創條件助力。在神引領之下,展現出來的古代科技成就,當然震古鑠今,成了後代成就的範式。

註釋
[1]  南朝梁蕭子範 《七誘》說鑄劍吉時也叫「天中」,就是黃曆五月五日。
[2] 《七誘》說:干將、莫邪、湛盧、龍泉、太阿等名劍被人們千古傳誦。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