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博彩平台排名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水滸傳》吳用智取生辰綱 「綱」是什麼?

作者:杜若
隋唐大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西沿廣通渠達大興城長安,北由永濟渠達涿州、南經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達江都、餘杭。(Jason22/維基百科)
font print 人氣: 41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中國,水滸故事「吳用智取生辰綱」幾乎家喻戶曉。《水滸傳》第十四回講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金珠、寶貝等寶物,準備送到東京,為他的丈人蔡太師慶賀生辰。由於前一年送的十萬貫生辰綱,半路上被人搶劫一空。為保今年的賀禮萬無一失,梁中書派「青面獸」楊志親自護送生辰綱入京。

而這筆生辰綱自打上路後,就被各路綠林好漢盯上了。「赤髮鬼」劉唐認為這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有意召集諸位義士去打劫,便投晁蓋報信。晁蓋說自己夜晚夢見了北斗七星,直接墜在他家的屋脊上。「智多星」吳用認為這是個吉夢,將有七八個好漢應了這個夢。晁蓋等七人應天垂象,開始聚義舉事,最終由吳用定策,以智謀取下了生辰綱。

梁中書為蔡太師送的生日賀禮,為什麼稱為「生辰綱」呢?生辰,不言而喻。說起「綱」,可有一番來歷。

唐朝時,將轉運大宗貨物的所行辦法或組織稱為「綱」,以綱作為計量的運送方法稱為「綱運法」。據北宋王讜《唐語林》記載:「劉晏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時軍旅未寧,西蕃入寇,國用空竭,始於揚州轉運船,每以十隻為一綱,載江南穀麥,自淮泗入汴,抵河陰,每船載一千石。」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劉晏是唐代宗時期的理財大臣。他幼年時因天資聰穎,被公卿大臣譽為「神童」。傳統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中有幾句說道:「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說的也是他。劉晏長大後對財經有著濃厚的興趣。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劉晏擔任諸道鹽鐵轉運使,集鹽鐵、鑄錢等財經大權於一身。

但安史之亂後,運河因為年久失修,漕運幾乎中斷,關中缺糧,不僅官府沒有餘糧,連軍隊也缺乏糧餉。糧穀匱乏,導致糧價飛漲。除此之外,當時,大唐正對周邊的奚和契丹族用兵,再加上安史之亂遺禍匪淺,國庫早已空乏。

江淮地區經濟富庶,是大唐的財賦收入要地。晚唐杜牧《樊川文集》中有「今天下以江淮為國命」之說。為解決糧荒,平抑物價。劉晏主管財政後,他定策修治運河,疏通河道,分黃河水入通濟渠,運河很快得以暢通。又在揚州建了十個造船場,專門打造漕船,為朝廷轉運大宗的糧食物資。前後打造了二千艘漕船,每艘船可以運載漕糧一千石。

劉晏改善漕運法,將直運改為分段接運,也就是江南的漕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黃河漕船不入渭水。在各交接地修建糧倉,以貯存轉運來的漕糧。各段以十船為一綱,由官府軍隊護航,以確保漕運安全,這就是「綱運」。劉晏整頓漕運,頗有成效,每年漕船向兩京轉運糧穀高達上百萬斛,並且「無斗升沉覆者」。這段時間,不論關中地區是否遭受水旱,糧價始終保持在平穩價位。

劉晏實施的綱運法,以「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揚州遣將部送至河陰」、「船十艘為一綱,使軍將領之」。分段運輸,如果轉運途中遇到危險,後續船隊即可獲知消息,將運輸損失降到最小。綱運法明確了每次運輸的權責,便於管理,「十運無失,授優勞官」,各段將官辦差沒有差池,褒功罰失也比較容易。

劉晏的綱運法影響深遠,被後世多個朝代所沿用。唐朝綱運法只限於漕運(水路運輸)。到了宋朝,綱運擴大到陸路,也不僅僅只運輸糧食,諸如馬匹、茶葉、鹽、銀錢,甚或名花奇石等都可綱運,於是出現了馬綱、茶綱、鹽綱、花石綱等用語。

《水滸傳》中,梁中書為蔡太師準備的生辰賀禮,高達十萬貫的金珠寶貝,分批裝在十多挑擔子中,由十五人結隊護送,因此稱為「生辰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資料:
《唐語林》
《水滸傳》14回至16回
《舊唐書·劉晏傳》卷123@*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