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盘口
【中華文化300問】

九尾狐為何變成妖狐?

作者:容乃加
十八世紀的江戶時代日本畫師葛飾北齋畫的妖狐九尾狐,融會了天竺、中國和日本的文化質素。(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9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2022年三月裡,日本栃木縣那須高原火山口附近的「殺生石」裂開了,傳說中這是鎮壓妖狐九尾狐的石頭之一。日本傳說的妖狐九尾狐的形象是融合天竺、中國和日本等三國文化涵化而成的。中華文化的九尾狐本是祥獸、仙獸,怎會變成妖獸的呢?

中華文化中最早的九尾狐

在中華文化中,很早就有九尾狐的形象。在久遠之前留下的《山海經》中有多處記載。
《山海經‧大荒東經》:「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即九尾狐)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這些《山海經》中記載的九尾狐是一種自然生物,並沒有善惡仙妖等等的特質,或可稱為一種「異獸」。九尾狐會吃人,肉也可食,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妖邪之氣侵擾,不受蠱毒之害。

瑞應祥獸九尾狐

上古時的九尾狐就是祥瑞的符應徵象。九尾狐的蓬蓬大尾部表示強大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頭小尾大的形貌,象徵越來越興盛。

這是清朝重刊的《山海經》中的九尾狐畫像。(公有領域)

《金樓子‧興王》記述,有人身虎首的神,獻玉鏡和九尾白狐給商湯。

《尚書大傳》記述,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時,散宜生到西海之濱,抓了九尾白狐獻給紂王,紂王大悅。後來文王被放了,而東夷族都歸順了文王。東晉大學者郭璞作《九尾狐贊》,稱讚青丘奇獸出現在周文王時代,是文王的至德感動天地,因此出現的祥瑞感應。贊頌:「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

在東漢時,九尾狐的瑞獸形象就更受重視。《白虎通德論‧封禪》說,皇帝有大德,感應鳥獸,就會出現祥獸,例如鳳凰、麒麟,而九尾狐也是其中之一。皇帝具有九德,九尾狐才出現,其色白蓬尾的形貌,傳遞著太平盛世的訊息,是後代子孫綿延繁昌的表徵。

東漢趙曄寫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記載大禹娶塗山女為妻是得到九尾白狐瑞應的啟示。大禹治水在中國九州到處奔波,到了三十歲,仍未娶妻,心中有個掛念,恐逾時未娶,影響傳宗接代,不應禮制。當他來到塗山時,就說道:「我要娶太太了,必然有徵應出現呀!」不久,果然有九尾的白狐出現在禹面前。禹說:「白色是吾之服;九條尾巴,正好是王的表證。」於是大禹就在塗山娶妻,成婚後第四天就繼續治水的大業。

《東觀漢記》記載,章帝元和二年,天下大治,出現許多瑞應,包含九尾狐,載於史官。漢章帝改變了嚴苛的法制,是位有道之君,寬厚長者。九尾白狐是天降祥瑞的徵兆,與人間之事呼應。

九尾狐和神界有關

在陰陽學說中,「九」字是個陽極之數,處於物極必反的位置。九尾狐的九尾隱示陰陽轉變極致的特質。「九泉」是指冥界,《禮記‧檀弓》中所述及之「九京」、「九原」也指墓地,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東漢的墓室山牆畫中,圍繞著女神西王母的動物神獸中就有九尾狐。

生命最大的希望就是升天。西王母是漢代墓畫中最主要的神祇,人們認為她是救災、保佑與賜福的神。九尾狐則是服侍西王母的仙界神獸之一。

1978年發掘的戰國時代墓葬品中發現了九尾狐的圖像。那是淮陰高莊戰國墓中出土的刻紋銅箄形器,其上刻有九尾狐圖,它的九尾是呈現一根九尾的齒梳狀。

到了東漢,畫像石、畫像磚、壁畫、漆器、搖錢樹、銅鏡等器物上常見西王母和神獸搗藥兔、九尾狐、三足烏等等的圖像。有的九尾狐是佩劍侍從。在河南通橋畫像磚中有奔跑的九尾狐,九尾形象鮮明而生動,而四川地區彭山石棺上的九尾狐身上有雙翼,已是羽化的仙界神獸。[1] 上古的九尾狐的九尾,多呈現一條主尾巴分歧出九尾的形狀。

後代九尾狐為何變身妖獸

九尾狐附身的妲己畫像,出自江戶時代畫師葛飾北齋《北齋漫畫》。(公有領域)

同樣是東漢對狐的詮釋,許慎《說文解字》說狐有陰陽兩種特質,具有兩面性。陰的特質是:「 狐,妖獸也,鬼所乘之。」所指狐藏在古墓穴鬼境,鬼上狐身,狐就變妖獸。如《封神演義》中女媧神派出魅惑紂王的千年九尾狐狸精就是從軒轅古墳中出來的。

晉朝葛洪的《抱朴子》有載:「狐狸豺狼,皆壽八百歲。滿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南北朝時,可說是狐妖變的關鍵時期,在正史中同時存在著九尾狐的瑞應和狐狸的狐魅事件。《魏書‧靈徵志》記載不少九尾白狐的瑞應之事,而在《魏書‧卷一百十二》記載著二件「狐魅」事件。一是「高祖太和元年五月辛亥,有狐魅截人髮,時文明太后臨朝行多不正之徵也」。點出當時文明太后身上有狐魅,以致舉止行為不端正。接著在肅宗熙平二年,也有類似的「狐魅截人髮人相」的事件發生。

唐代《酉陽雜俎‧卷十五‧諾皋記下》記載了古代流傳的傳說,說一種稱為天狐的九尾金狐最是厲害,擅長符籙之術,可通達陰陽,服役於日月宮。從這時起九尾狐變金身,這種金狐就不是瑞獸了。

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動物是不能修成神的,雖號稱狐神,它的功能是來自陰的能量,實際上是狐妖。人拜狐妖乞求好處,甚至是不可告人之事,就招惹狐魅招鬼上身。再說,沒有德又怎能平白無故得到好處呢?那不要拿出代價嗎?人去拜它就給它能量,交換的就是人最寶貴的東西。

中唐時白居易新樂府詩《古塚狐-戒豔色也》描述狐變女妝,用以勸戒世人戒豔色,一方面也反映了狐妖變在民間普遍傳開的時代背景。

古塚狐

古塚狐,妖且老,化為婦人顏色好。
頭變雲鬟面變妝,大尾曳作長紅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時人靜處。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舉花顏低。
忽然一笑千萬態,見者十人八九迷。
……

敦煌寫卷P.2569(宋代)《兒郎偉》(其三)有「怪禽異獸,九尾通天」的描述。敦煌寫卷中的宋代九尾狐已經是妖狐。在社會人文中就反映出這種氛圍,比如宋朝趙令疇《侯鯖錄》記載「錢唐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宋代妓院非常多,從業妓女當然也多。從北宋民俗志《東京夢華錄》看到,京都汴京幾乎到了街頭巷弄妓院遍布的程度。縱慾情色和九尾野狐,互相刺激造成敗壞的循環。

到了元代平話《武王伐紂平話》、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裡,得了妲己人身的金毛九尾狐,成為狐媚狐狸精典型。《封神演義》中的九尾狐將「王者傾於色則妖狐至」作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金毛九尾狐乘身附體的妲己(右圖)。(公有領域)

這也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殺生石」[2] 中白面金毛九尾妖狐(玉藻前)在日本孕成的中國文化涵素。實際上,「王者」也可以是整個國家的代號;而狐妖也不限於雌。

結語

《瑞應圖》說:「九尾狐者,六合一同則見」,也就是人之德合於天地宇宙之德,則九尾狐現,又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九尾狐從瑞應祥獸、神獸變成妖獸,反映出我們人的高貴品質一路淪落、喪失的過程與招致的後果。而在這演遞過程中,我們往往是不自覺的,甚或是沒有警覺。

九尾狐並非自發的妖變,但它也具有陰陽兩面性。當我們人界的善能量低落,惡能量就暴漲,陽消陰長之際,也是妖魔、鬼界乘機乘身作亂之時。或許這就是九尾狐繃開拘束它的封印之索與巨石,逃之夭夭的緣故。

後續人妖之間又將是怎樣的一場大戰呢?話說回頭,前面我們沒有說到狐和九尾狐還有一德為古人稱讚,那就是「狐死首丘」。是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有人把它解釋為返本歸真的志向。我們人類因為道德敗壞在私心情慾上,因而招來狐魅邪魔的禍亂,在後續的人妖之戰中,返本歸真該是我們人打敗妖怪邪魔最好的出路。

註釋:
[1] 見:周到、呂品、湯文興編:《河南漢代畫像磚》(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6年)
[2]「殺生石」和九尾妖狐玉藻前:在日本文獻中,14世紀後期的古書《神明鏡》首次有了妖狐化作王妃玉藻前魅惑鳥羽天王,被陰陽師安倍泰成識破並驅逐到那須野的故事。《神明鏡》的妖狐是雙尾白狐,還不是九尾狐。

日本文獻中可考的「九尾狐」的記載,最早可見於國語辭書《下學集》,這是十五世紀中(1444年)的百科事典。到了16世紀,在原本故事上延伸出「殺生石」的情節,玉藻前的幽魂飄到那須高原變成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它不時從石中散發出毒氣殺人,石頭成了「殺生石」。日本南北朝高僧玄翁鎚擊大石碎成小石,震住了妖狐的妖力。

從《神明鏡》以來,妖狐玉藻前涵合了印度斑足王的夫人、周幽王妃褒姒的情節,所以有「三國妖婦」之稱,但與妲己還沒有關係。元代《武王伐紂平話》和明代《封神演義》對殺生石起了很大的影響,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玉藻前吸收妲己的元素,變身為九尾狐,殺生石的故事更加風行,發展出小說故事、繪本、人偶劇和歌舞伎的戲劇形式,在現代的動漫和遊戲玩偶也很盛行。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