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mega开奖结果-开 云 娱乐-彩票 加盟

跨時空的名人姓名佳對

作者:宋寶藍
若將歷代人名編入對聯,會產生怎樣的效果?(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9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琅琅上口的《笠翁對韻》[註] 成為很多人的童蒙記憶。若將歷代人名編入對聯,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康熙年間,大臣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錫鬯,號竹垞)廣徵古人姓名,做成了對聯。後來葉廷琯(1792年—1869年,號調生)廣增人名,補充了不少名聯佳對,讀來妙趣橫生。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佳聯中的名人故事吧。

1. 對聯:陳萬年,張千載

陳萬年(?—前44年),西漢御史大夫。他處理公事認真,是朝中重臣,但也善於諂媚奉承,曾經遭到兒子的反駁。陳萬年生病臥床,有一天教戒兒子陳咸。陳咸很有才幹,並以忠直著稱。父親訓誡,時年十八歲的陳咸就在病床前聆聽。由於夜色已深,到了半夜,陳咸屢次打起瞌睡。陳萬年看到兒子打瞌睡,頓時心頭大怒,想打兒子,他說:「你父親教戒你,你居然打瞌睡,不聽我的話,這是為什麼?」陳咸趕忙叩頭謝罪,說:「已經知道父親的話了,大多是叫兒子諂媚罷了。」陳萬年聽了無言以對。

張千載,南宋人,字毅甫,別號一鶚。說起他,可謂籍籍無名,但說起他的友人文天祥,可是聲名赫赫。蒙古軍抓捕文天祥押解進京,途經吉州。張千載哭著出來相見,說:「丞相往燕,千載亦往。」他表示甘願陪文天祥同往京城。文天祥被囚禁在元大都的兵馬司,張千載就住在囚室附近,每天為文天祥供送飲食,歷時三年。文天祥死後,張千載用木匣收其首,背著友人的遺骨回到了南方,將之埋葬在富田鶩湖。明朝李贄讚張千載:「生死交情,千載一鶚!」

張對陳,萬對千,時隔上千年的人物,因這句對韻走到了一起。

2. 對聯:劉黑闥,寇白門

劉黑闥(?—623年),隋末唐初英雄之一,以驍勇多謀著稱。他歸附竇建德,被封為漢東郡公,曾大敗李神通、羅藝聯軍,斬殺李道玄,擒殺羅士信。竇建德被唐軍處死後,劉黑闥召集竇建德舊部,自稱漢東王,建元天造,定都洺州。秦王李世民征討群雄,劉黑闥是秦王的手下敗將之一。

寇白門(1624年—?),明朝秦淮八豔之一。她原名寇湄,字白門。她十八歲時,撫寧侯朱謙的七世孫朱國弼將她從青樓中贖出。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滅了南明。朱國弼身為明朝第八代保國公歸降清朝,全家被軟禁在京師,生活拮据。民間傳言,朱國弼想賣掉寇白門,寇白門為報朱國弼贖身之恩,自願籌得上千兩白銀(一說上萬兩),也為他贖了自由身。此後,寇白門帶著婢女回到江南,自稱「俠女」。她重操舊業,再次淪落風塵,後因病去世。

這則對韻中,劉黑闥是隋唐梟雄,寇白門是明末秦淮歌姬。黑對白,而闥也是門的意思,對韻相稱。

3. 對聯:韓擒虎,李攀龍

韓擒虎(538年—592年),隋朝大將軍。開皇八年(588年)冬,韓擒虎率領先鋒軍渡過大江,滅了陳國。他因軍功被封為「上柱國」。正史記載,韓擒虎臨死前,得知自己將要做閻君,留下一句「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一個人生死皆榮,活到這份上,也就足矣了。

李攀龍(1514年—1570年),明朝官員。任職刑部期間,他與王世貞、謝榛、宗臣、吳國倫、梁有譽、徐中行等飲酒賦詩,七人興趣一致,於是結為詩社。他們的主張文主秦漢,詩規盛唐,和「前七子」倡導的復古文學相倡和,為便於區別,被稱為「後七子」。李攀龍為「後七子」之首,被推為一代宗匠。

這個對句中,一文一武,龍虎相對,韓李又在《百家姓》榜上有名。二個名字跨越上千年,聯成對韻,各有千秋。

4. 直不疑,何無忌

直不疑,歷仕漢文帝、漢武帝。他為官有政聲,但從不彰顯自身的名望,他為人厚道,被時人稱為賢德之士。

直不疑做郎官侍時,有同僚與他住同一屋室。同僚請假回家,誤拿了他人的金子離開了。後來,失金者懷疑是直不疑偷走了,但直不疑非但沒有辯解,還向失金主人道歉,並買來金子還給他。等到請假的同僚探親回來後歸還了金子,失金主人感到非常慚愧。

有一次在朝堂上,有官員讒毀直不疑,說他容貌俊美,喜歡和嫂子私通。直不疑聽了,說了一句:「我沒有兄長啊。」然而,他終是沒有找誹謗他的官員去辯解。直不疑受辱不爭,人們稱他是個忠厚之人。

這一聯中的何無忌(?—410年)是東晉戰將。他少年時就有大志,後來成為太學博士。他的舅舅劉牢之鎮守京口,常和這個外甥參議大事。元興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稱帝,何無忌與劉裕等人起兵討伐他。元興三年,何無忌參與平亂,迎接晉安帝復位。他率軍乘勝追擊,蕩平諸桓勢力,因功冊封為安成公。

《晉書》稱讚他:「贊曰:安成英武,體茲忠烈。捨家殉義,忘生存節。」

5. 雷風雲,張翼軫

咸豐年間,有一位武將名叫雷風雲,他去世以後,諡號威毅。到了光緒中葉,鄂人有一文人名叫張翼軫。此人工行草書,曾遊歷京師。為顧生計,他曾在成都近郊琉璃場賣過字畫。

張翼軫三個字分開講,都是天上的星宿名,均屬於南方朱雀星團。其中「張」星含有六個星星,屬於獅子星座,此星明亮,代表國強民富。「翼」星有二十二個星星,象徵禮樂與興邦,四海一心。「軫」星有四顆星星,在天空很明亮,代表風調雨順,天下太平。這個名字與雷風雲做成對子,清人認為簡直是絕對。

除了這些入對的人名以外,還有:

公孫丑,母弟辰;
殷開山,俞通海;
張九思,胡三省;
王十朋,陸萬友;
郭蝦蟇,王鸚鵡;
張紅紅,薛素素……

這些人名對聯都可以和「祭仲足,鮑叔牙」共稱為對聯佳話。清朝文人的文字遊戲,爭奇鬥勝,少了幾分惡俗,多了幾分雅趣。

註釋:明末清初,戲曲家李漁(1611年—1680年)編寫了一部啟蒙讀物,因其號笠翁,所以著作稱為《笠翁對韻》,用來訓練孩童的讀音和修辭。所選韻文聲韻協調,琅琅上口。@*#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