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预测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救世古鑑】

「牛先知」怎樣在緊急關頭報恩救恩人?

作者:懷忍忍
font print 人氣: 18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牛這種大動物很有靈性,牛在臨死前,淚如雨下的並不少見,而本文這頭牛更是表現出比人高明的先知能力,而且不管生前還是死後,都竭盡所能,回報了有恩於牠的人。

明朝。一個端午節,書生朱愷從鄰村帶著束脩八金返家。突然劈哩啪啦下起陣雨來,他看到路旁有一座古廟,就走到廟中避雨。廟裡並無旁人,他看到壁上貼著兩張紙,一張寫著「殺牛果報」,另一張是「食牛果報」。朱愷讀著讀著,感到文章題旨懇切打動心房,不覺羞愧得汗水沾濕了衣襟。

他想著自己家有三世戒吃牛犬了,但是自己從小失去父親,身體羸弱又常常生病,就喝牛湯來補充營養,一喝就痊癒。「自己都二十九歲了,卻連個州縣考試都還沒通過,連個生員都未沾上邊,可能就是食牛的緣故。」想想自己不從祖訓為不孝、食有功之獸為不仁、放縱口腹之慾為不義、看到果報的教化卻不能戒,是為不智,我犯了四重罪呀,禍可能就要上身,怎能奢望功名福澤呢?

想到此,朱愷隨即在神明前禱告,發誓從此不食牛。這時雨也停了,他正要上路,看到有個人踏入廟中,原來是村中屠夫尤光宇。

問起來此的原因,尤告訴他最近買了一頭瘦牛,擔心可能虧本了,特地來求籤。

那牛在廟外,朱愷到外面一看,牛正雙膝跪地,淚下如雨。他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問了牛值多少錢?尤說七金。他如數給了七金,尤嫌少,又索了三錢,他滿足了對方的要求,這一來自己懷中的束脩剩不到一金。交易既成,朱愷在板上寫了「神明放生」,懸在牛脖子上,然後把牛的鼻繩解開,把牛放生了。

那一年,朱愷考上了生員,並入贅於鄉中望族王賢家。一日,朱愷陪岳父飲酒間,聊起放生牛的事。這時門房來報:「門外有頭牛,脖子上懸著一板,趕也趕不走。」朱愷出到門外一看,認出是自己所放生的牛,就讓人牽引到後園圃的空房。

這一晚,家中來了鄉中慣賊,渾號「人獼猴」的。這慣賊因看上王女的嫁妝很豐渥,夜裡就潛入牛住的空房,穿牆打洞,闖入朱的房間,囊卷衣飾細軟,正要偷走之際,那頭牛突然闖入,撞倒嫁妝桌案,引起很大的聲響。朱被驚醒,大呼有賊,室中人也跟著驚呼。賊害怕,從牛腹下要逃走,牛一怒,舉蹄絆住他要偷走的大布袋,呼聲又急又響,賊被嚇得丟下布袋,遁逃而去。

岳父檢視家中物品都沒有損失,對這頭牛很感激。岳父依然讓牛穿著鼻繩住在那間空房,發誓從此永不食牛。

豈知在一個雨夜,那賊再度光顧。賊破了後園圃的門扉,一破門就見到牛發怒的模樣,想起前次被牛所敗,因而不敢入門。賊把牛隨手牽出,丟掉牛脖子上的懸板,把牛賣給屠夫,得了四金。

剛巧朱愷代岳父收債,經過屠門,瞥見自己所放生的那頭牛,就問了牛為何在這兒?屠夫據實相告。朱愷看到牛雙膝跪地,像上回一樣向朱跪泣。朱就又把牛買下,另外寫了一塊「雷電放生」的板子給掛上,然後解了牛鼻繩,讓牛自由離去。

時光荏苒,數年後在館古田鐘家村傳出盜賊糾眾搶劫,富家鐘寬感到很恐懼。朱愷代鐘家人畫策,準備把圍牆築高。這時,家僮來報說:「不知從哪來的一頭牛,脖子掛著一塊板子,久立在館外。」朱愷驚喜地說道:「是我放生的牛呀,這牛素來很有靈性,牠一來,盜賊也將要到了。」

於是朱愷對鐘寬詳細說明岳家禦賊的事,敦促鐘家人嚴防盜賊。待到第三日的二更天,盜賊果然來到,持刀放火搶劫。鐘寬在火光中目睹一牛,怒吼衝擊,四蹄如飛,所向無敵。等到鐘家人聚攏過來時,群盜也被牛嚇得逃竄無蹤。可憐,牛在奮勇衝鋒後也氣竭而死。牛旁橫著二具屍體,一是屠夫尤光宇,一是盜賊頭頭「人獼猴」。鐘家人縛屍送縣衙,縣衙緝捕其餘黨,終於平定了盜賊。

鐘寬感恩這頭義牛,把牠埋葬了,給牛立了一石碑,寫著「義牛墓」三大字。此後鐘家人發願永不食牛。

不久,就是舉行鄉試的日期,朱愷參加了秋試。房姓考官,審閱了他的考卷並不滿意,把卷子擱置一邊。在夢中他見到一頭牛跪地求情,滿臉涕淚縱橫。房考官醒來後又重審了卷子,還是覺得文章不佳,心想:「這卷子的主人必有陰德。」就勉強推薦了,竟然真讓他中了舉人。

放榜後,考生來拜謁考官先生。先生就問朱愷:「君積了什麼陰德嗎?」

朱愷開始沒想到什麼,答說沒有。豈知先生又深入細問,他才說起了近年放生牛的事。先生聽了之後,心歎奇異,就把自己夢見牛來求情的事告訴他。次年朱愷聯捷進士,被選為商邱令,在地方締造好政績,聲名顯揚。他嚴禁屠牛,人民也因他講述的「義牛」故事受到感化。後來他受提拔得到更高的官位,不過他已經無心於官場,轉而向朝廷乞歸奉養老母。朱愷母親享年九十一,朱愷本人享年九十六,兩個兒子都當了官,後代興旺。@*#

資料來源:徐謙《物猶如此》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