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月球之謎】為何桂子月中落?月球是宇宙飛船?

文:單宜揚、李翼雲
在古代的典籍中,記載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神奇事跡,以超越人類思維的視角,詮釋著永恆不朽的月宮傳奇。(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1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自從阿姆斯壯登月,宣稱沒有看到嫦娥、月兔,唯有一片黃沙廣漠之後,孩子們聆聽中秋節故事,發亮的眼神中,常因此有著幾許游移不定的疑慮。

然而,宇宙時空是複雜的,人的眼睛是有侷限的,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不見得不存在。在古代的典籍中,還記載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神奇事跡,以超越人類思維的視角,詮釋著永恆不朽的月宮傳奇。

桂子月中落 中秋月的神跡

傳說在明月皎潔的中秋夜,月宮有時會落下一顆顆的「桂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秋夜神跡。

唐代詩人宋之問到靈隱寺遊賞,寫下「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名句,而白居易「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的詩句,更為中秋夜月中落下桂子的傳奇留下鮮明的註腳。「桂子月中落」隱含著仙界與修行者的奇妙聯繫,勾勒出另一種境界的昇華。

然而,「桂子」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天上的吳剛砍伐桂樹時,掉落的桂樹果實。唐代詩人皮日休的詩寫了天竺寺的桂子雨,他想像:桂子應該是嫦娥在桂樹旁遊戲時,從天上丟擲下來人間的桂樹果實。

桂花香氣濃郁(Shutterstock)

北宋景德年中進士、道士張君房曾經目睹天落桂子雨的奇景。那是他出任錢唐令期間發生的,那年中秋他夜宿月輪山寺,忽然山寺的僧人來報告說,附近的六和塔上方下起了桂子雨,他趕緊起身觀看,只見一輪圓月下,一團旋風快速旋動,如煙似霧,突然一顆顆小豆似的東西傾瀉而下。隔日一看,一顆顆桂子散落一地,桂子看起來就像牽牛花的種子,有黃、有白,聞起來沒什麼味道。

宋代僧人遵式在天聖五年的中秋夜,也在天竺寺遇上天降桂子的奇景。桂子大如豆、圓如珠,有白、黃、黑,帶有辛味,當時遵式還將其果實播種在樹林下,並作桂子之詩。

某年中秋夜,明代禮部尚書朱國禎在天台山寺看到了月中落下的桂子,他還叫隨身童子撿拾二升的桂子。那桂子大小如樟樹籽,無皮、中間有仁,顏色如白玉,帶有雀紋,可咀嚼出芝麻氣味。跟菊花混雜做枕頭,清芬襲人。散落在磚縫間的桂子,只要十天就能長成樹,葉子柔長,冬天仍然勁秀不凋。朱國禎將這些神奇的事蹟記錄在《湧幢小品》一書中,為後人了解神奇的月亮,留下了珍貴的線索。

唐朝鄭仁本 巧遇修鑿月亮的仙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連微醺中的蘇軾,也不禁好奇月亮的時空來源。

唐代《酉陽雜俎》中記錄了一段故事,描述兩個唐朝人在山中偶遇修鑿月亮的仙人。

《酉陽雜俎》中記錄了一段故事,描述兩個唐朝人在山中偶然遇到一位修鑿月亮的仙人。 (明慧之窗提供)

唐文宗大和年間,鄭仁本的表弟和王姓秀才到河南嵩山遊歷,他們穿林越澗,天色漸黑之後迷了路,正迷惘間,忽然聽到榛樹叢中傳來了打鼾聲。

他們撥開榛棘叢,只見一個身穿潔白布衣之人,枕著一個包袱,睡得正香。兩人上前將其叫醒問路:「您知道怎麼走上這附近的官道嗎?」那人抬頭看了他們一眼,沒有作答,又沉沉睡去了。

兩人再三呼喊他,那人才坐起來,轉頭對他們說:「過來吧!」兩個人於是靠著他坐下,並問他來自哪裡?

月亮由七種寶物合成 形狀像圓球

那個人笑著說:「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嗎?月亮的形狀像個圓球,月亮上的陰影,是日光照在它表面凸起的地方造成的。有八萬二千戶人家負責修鑿月亮,我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讓他們相信,白衣人還解開包袱,讓他們看裡邊的斧頭和鑿子等數件工具。包袱裡還有兩團玉屑飯,白衣人將玉屑飯送給二人,並說:「你們分吃了玉屑飯,雖然不能夠長生不老,但卻可以一輩子不生病。」

說完後站起身,給二人指了一條路:「只要順著這條路走,自然就可以走到那條官道上了。」說完,白衣人就不見了。

偶遇修月仙人的記載,後世都把它視為傳奇故事,然而,當人類步入現代社會之後,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傳奇與事實都指向同一個答案:月亮可能是遠古神人創造的。

科學家發現月亮的「超常」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類對於月亮有了越來越多的發現。

首先,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發現,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是相當光滑的,而背面是粗糙的、密密麻麻的環形山,這些描述和故事中修月仙人所言不謀而合。

其次,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圓形的。我們知道,只有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是圓的。

再者,一九六九年,「阿波羅」十三號宇宙飛船在進入月球軌道的時候,設計實驗讓飛船的第三級火箭撞擊月球,放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震動時間約持續了三個小時,這情況就像用錘子用力敲擊大鐘,振動持續很長時間才慢慢消失。這個持續振動的現象讓科學家不得不推斷:月球內部可能是空心的。

此外,科學家分析宇航員帶回來的三百八十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是自然界所沒有的純金屬礦。這些研究的發現,竟然意外地呼應了古籍裡修月仙人所說的──月球是由七種金屬合成的球體。

科學家分析宇航員帶回來的三百八十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是自然界所沒有的純金屬礦。圖為1969年7月20日,NASA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艾德林(Buzz Aldrin)登陸月球。(NASA)

科學家與神學家 誰先在高山上

現代科學的發現,不斷證實著月亮的神奇,刷新人類對於宇宙、天體的認知。早在1970年7月號《旅伴》雜誌上,前蘇聯科學家瓦欣和謝爾巴科夫已經提出了「月球是巨型宇宙飛船」的月球起源之說,他們認為月球是一個受智慧生命控制的天體,實際是一艘中空的宇宙飛船。

這些現代科學的發現,與古籍的記載遙相輝映,不可思議的神巧合,其過程正如美國航天計劃的開拓者羅伯特.賈斯特羅(Robert Jastrow)的智慧名言:「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裡了!」

誠然,月亮的奧秘是人類認識宇宙的一扇窗,閃爍著造物主的智慧之光。

參考資料:

《杭州府志》、《宋元地方志叢書》、《咸淳臨安志》、《湧幢小品》、《酉陽雜俎》、《武林靈隱寺志》

——轉自《明慧之窗》:【月球之謎】為何桂子月中落?為何它是宇宙飛船?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