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唯一巡迴展覽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量級珍品直抵澳洲

展覽「歐洲大師作品」 展現西方藝術發展之最

文/張潔茜(JESSIE ZHANG) 翻譯/陳遇
倫勃朗(Rembrandt),《芙蘿拉》(Flora)局部,約1654年。油彩、畫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阿徹·米爾頓·亨廷頓(Archer M Huntington)於1926年捐念以紀念父親柯利斯·亨廷頓(Collis Potter Huntingto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來自紐約最珍貴的藝術品,包含近五個世紀以來的歐洲大師作品,現在來到了澳大利亞的昆士蘭。這是澳洲近十幾年來最重要的國際藝術展覽。

展覽中展出了拉斐爾、倫勃朗(Rembrandt)、維梅爾(Vermeer)等經典大師的肖像畫、靜物畫和風景畫,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後印象派,全部直接來自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這場展覽是大都會博物館在2021年唯一的一趟巡迴展出。昆士蘭州的州長安娜斯塔西亞·帕拉夏(Annastacia Palaszczuk)更表示,這場在昆士蘭藝術藝廊(the Queensland Art Gallery)和現代藝術藝廊舉辦(QAGOMA)的展覽是一場盛大的藝術饗宴。

「這是歐洲最好的繪畫收藏之一,甚至在紐約都很少常態展出」,州長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正當我們無法親自走訪紐約之際,這四個月以來,遊客從澳大利亞各地來到布里斯班的南岸,只願觀賞來自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珍品。」

該展覽涵蓋了西方歷史上最重要的運動所帶來的重大宗教、社會與文化變革時期。

展場亮點包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的作品《聖家庭》(The Holy Family)。魯本斯在該作品上使用顏色來增強情感,是巴洛克運動最主要的技法之一。他通過深棕色和濃郁紅色的對比,營造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來表現溫暖的家庭氛圍。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的作品《聖家庭與聖方濟各、安娜和嬰兒時聖施洗約翰》(The Holy Family),1630年代初或中期。油彩、畫布。詹姆斯·亨利·史密斯(James Henry Smith)於1902年贈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訪客在展覽中也可以看到馬里-丹妮絲·維萊爾(Marie Denise Villers)帶有神秘色彩的肖像作品《Marie Joséphine Charlotte du Val d’Ognes》。這幅肖像畫是在法國大革命結束不久後創作的,當時有一段短暫的時期,女性可以接受藝術家訓練並進入官方沙龍工作。

馬里-丹妮絲·維萊爾(Marie Denise Villers)的肖像作品《Marie Joséphine Charlotte du Val d’Ognes》,1801年。油彩、畫布。艾薩克·達德利·弗萊徹夫婦收藏(Mr and Mrs Isaac D Fletcher Collection),艾薩克·達德利·弗萊徹於1917年遺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其它展覽作品包含提香(Titian)著名的畫作《維納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捕捉了希臘女神在她的愛人出發打獵前最後一次擁抱對方,他隨後遭遇悲劇下場。此外,喬凡尼·第·保祿(Giovanni di Paolo)的《天堂》,展示了一座美麗、想像中的天堂花園,裡面充滿了聖人、僧侶和天使,野兔嬉戲、鮮花怒放的景象。

喬凡尼·第·保祿(Giovanni di Paolo)的作品《天堂》,1445年。蛋彩、金、畫布,轉繪至木板。羅傑斯基金(Rogers Fund),1906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QAGOMA的館長克里斯·塞恩斯(Chris Saines)表示,展覽空間經過了精心設計,以歐洲不同時期建築風格作為靈感來源。

塞恩斯還提到:「『歐洲大師作品展覽』回顧了藝術家與藝術的發展,從一個創作主要是教會和國家贊助的時期,到我們當代的理念下誕生獨立藝術家的時代。」

他也表示,這場展覽不僅僅是一場傳統大師作品的特展。

「訪客可以沈浸在一系列互動式的解說體驗,包含了現場音樂表演和肢體繪畫」,他解釋道。

倫勃朗(Rembrandt),《芙蘿拉》(Flora),約1654年。油彩、畫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阿徹·米爾頓·亨廷頓(Archer M Huntington)於1926年捐念以紀念父親柯利斯·亨廷頓(Collis Potter Huntingto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昆士蘭目前實施嚴格的疫情管制,「歐洲大師作品」展方要求遊客於入場時提供聯絡資料。此外,展場入口亦進行安全人數的管制,訪客在場內可在遵守社交距離規範下自由觀賞。

完整藝術作品也可以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網站線上觀賞,圖片皆為高畫質並附有評註。◇

展覽售票至10月17日,更多資訊請參閱這裡

原文New York Met Museum’s European Masterpieces Visit Down Und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克魯姆洛夫鎮(Cesky Krumlov),距捷克、奧地利、德國三國交界處不到50英里,是該地區建築遺產的傑出代表。小鎮歷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許多普通建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更大型的建築,包括兩座宏偉的修道院在內,更為小鎮增添了美感和歷史氣息。
  • 克拉約瓦藝術博物館(Craiova Art Museum)是羅馬尼亞的[ascii]著[/ascii]名景點,收藏著該國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繪畫和雕塑,時間跨度從中世紀到現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