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心求道

【人生之鑰】三個弟子修煉為何只有一個能成仙?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344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東漢末年,桓帝之世,在吳地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這個地方,有個名叫魏伯陽(約151—221年)的人,名翱,道號雲牙子。魏伯陽出身名門望族,父親魏朗是「東漢三君八俊」之一。然而他生性喜好道術,過著閒居養生的日子,不肯從政當官,官位爵祿對他來說如同塵垢秕糠,毫無用處。魏伯陽作有《參同契五行相類》共三卷,是現存系統闡述煉丹理論的最早著作,他被世界公認為以著作聞世的最早的化學家。

魏伯陽試驗弟子的誠心和悟性

魏伯陽從陰長生習得煉金丹道術。後來,他帶著三個弟子,隱居在深山裡,煉製神丹。神丹煉成了,魏伯陽見自己的弟子俗念未盡,於是試探他們的心意說:「丹雖然是煉成了,最好還是先拿狗試驗一下。如果狗吃了丹可以飛升的話,然後我們才可以服用;如果狗死了,那麼人也不能服用。」

於是魏伯陽取丹餵隨身的一隻白狗,狗很快就死了。魏伯陽對弟子們說:「我們誠心誠意地煉丹,唯恐稍有差錯煉不成丹,現今丹煉成了,但這隻白狗吃了卻死去,恐怕是丹藥還沒達到神明的要求,如果我們服用了,恐怕也和這隻白狗一樣,你們打算怎麼辦?」

弟子們不知如何是好,詢問魏伯陽說:「先生您是否服用呢?」魏伯陽回答說:「我違背世俗常軌,丟下家人入山修煉,就是為了得道成仙。如果做不到,我也恥於返回家中,不管是死是活,我是服用無疑的。」說完,把丹放人口中,當場就死去了。

弟子們面面相覷說道:「煉丹是為了求得長生不死,現吃下去就死了,這可怎麼辦呢?」其中姓虞的弟子說:「先生不是凡夫俗子,他服丹而死,難道就沒有特別的用意嗎?」說著,也從爐中取出一粒丹,放人口中,服後也死了。

剩下的兩個弟子彼此商量道:「之所以要得到丹藥,是想求得長生不老,現在既然吃下去就死,還要它幹什麼?不吃這個丹藥,還可以在世間多活幾十年。」於是都沒有服用,他們一起出山,打算為先生和師兄弟備棺人殮。

這兩個弟子走後,魏伯陽便站了起來,取出真正的神丹放在弟子和狗的口中,片刻他們都活了過來。這個服丹的虞姓弟子,隨著先生一起成仙而去。

他們走之前在道旁碰到一個進山砍柴的人,魏伯陽就寫了一封信給家鄉的人,讓砍柴的人帶回去,信中對兩個弟子表示感謝,那兩個弟子看到信後懊悔不已。

魏伯陽曾作《參同契五行相類》,共三卷。內容似乎是為《周易》作註解,但其實是假借《周易》中的爻象說辭,來論述煉丹的原理。但是俗世的儒生,不知道煉製神丹是怎麼回事,多從陰陽學說的角度去註解它,從而違背了原作的旨意。

看來,一個人能否學道成仙,悟性也很重要。下面再看李八百的例子。

李八百的考驗

李八百是蜀地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好幾代都有人看到他。當時的人計算他的年齡有八百歲了,就用「八百」來稱呼他。他有時隱居在深山老林之中,有時又在街頭鬧市出沒,他知道漢中的唐公昉(西漢未期人),有志學道,但一直沒有遇到明師指點,就想去教授他。於是決定先過去試探他一下,寄居在他家做雇工好些年,唐公昉並不知道李八百的來歷。

李八百聽從使喚做事都很用心,跟別的雇工不一樣,唐公昉特別喜歡他。一天,李八百假裝得了重病,病得要死的樣子。唐公昉就為他請醫生診治,花費幾十萬金錢,但不覺得有什麼損失,對他擔憂掛念的神色都表露在臉上。

李八百又變生惡瘡,長滿全身,流著膿血,散發著惡臭,讓人難以忍受,不敢靠近。唐公昉流著眼淚對他說:「卿做我家的傭人,勤勞辛苦了好幾年,卻病得這般嚴重,我找大夫來想要把卿治好,對錢財沒有什麼捨不得的,但卿的病還是不好,該拿卿怎麼辦呢?」

李八百說:「我的惡瘡能好,但必須要有人來舔它,這樣才能好。」公昉就招來三個婢女,讓她們給八百舔瘡。李八百又說,「婢女舔不好,要是您能給我舔一下,就應該能好。」公昉就舔了。李八百又說,「還是沒好,如果夫人能來舔,應該會好。」唐公昉就讓他夫人舔了李八百的惡瘡。

李八百又告訴他說:「我的惡瘡快要好了,要是能得到三十斛好酒來洗浴身體,就會完全好了。」

於是,唐公昉就為他準備好酒,放在一個很大的容器裡。李八百走入酒缸中洗浴,惡瘡立刻就不見了,身體也變得像凝凍的油脂一樣光潔白潤,而且身上也不見任何瘢痕。

李八百於是告訴唐公昉說:「我是仙人,看你有學道修仙的志向,所以才這樣考驗你。你確實是可以教授的人,現在就傳授你成仙的祕訣。」

於是讓唐公昉夫人和那三個舔瘡的婢女,用他洗浴過的酒來沐浴。她們三人立刻就變年輕了,容貌皮膚都變得漂亮極了。李八百把一卷如何煉丹的經書傳授給了公昉,公昉就進入雲臺山中製藥,丹藥製成,服下後就成仙而去了。(資料來源:葛洪《神仙傳》)@*

──點閱【人生之鑰】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人生際遇的福份:「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若說好風水能蔭命,那麼改動風水的後果又如何呢?來看真實的故事。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