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藝術的泉源: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文/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 翻譯/陳遇

為了確保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的安全和持久,將其建成堡壘一般,使用附近山區開採的灰色花崗岩建成。修道院位於距離馬德里以西55英里處,位於西班牙的中心。(Lukasz Janyst/Shutterstock)
1556年,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繼位成為西班牙帝國的國王,他的疆土擴及了當時歐洲人所知的所有大陸。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帝國的權力和影響範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菲利普二世由於對未來的謹慎與精明而有「精明的菲利普」(Philip the Prudent)之稱。他非常虔誠,在歐洲極力捍衛天主教,維護這個信仰。
1559年,菲利普任命胡安·包蒂斯塔·德·托萊多(Juan Bautista de Toledo)為王家建築師。在此之前,包蒂斯塔大部份時間都在羅馬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工作。他們構想以西班牙帝國大熔爐的概念來設計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El Escorial)。
菲利普心中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是一個精神生活和研習學習的中心,這樣的環境旨在培育廣博的智慧、文化和教養。除了做為西班牙的王宮之外,同時也是一座修道院、女修道院(convent)、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
菲利普是早期西班牙黃金時代最主要的藝術和文化贊助人,這段時期西班牙的藝術和文學蓬勃發展,因此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內也收藏了大量的藝術作品。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的奠基儀式舉行於1563年4月23日,建築物完工於1584年,建造時間不到21年。這座修道院不僅是西班牙帝國400年歷史的泉源,也可視為天主教世界的神聖信仰中心。◇










作者簡介:
詹姆斯·史密斯是一名建築攝影師、設計師,也是Cartio的創始人,致力於推廣古典建築。
原文El Escorial: A Wellspring for the Spanish Empir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