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傳統文化」的概念其實涵蓋了一個巨細龐雜的範圍。不同的民族、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很多文明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神話時代。從整體上看,在西方各族的傳統文化中,「雙希文化」(即古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的中文合稱)所流傳的範圍最廣,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因此也有人形容它們是西方傳統文明的兩條腿。
西方文化中經常提到「文藝復興」,它對近代人類思想、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的影響非常深遠。而文藝復興所「復興」的就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曾經高度成熟,卻又迥然不同於歐洲基督教文明的文化、藝術體系。當然,這一復興過程錯綜複雜,我在以前的美術史論類文章中都談到過一些相關情況,這裡就不再贅述了。而本文所涉及的內容則要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從遠古的神話談起,透過史上的層層迷霧,探尋歷史的正見。
混亂的神話
去年的新聞中出現過這麼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世界各大媒體都有報導:中國大陸官方教育部門2018年審定出版的教科書《職業道德與法律》中,將耶穌赦免犯罪婦女的故事,竄改抹黑成耶穌用石頭打死了婦人。
該教科書引述了《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裡面耶穌赦免淫婦的故事。
故事原本是這樣敘述的:「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於是他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寫字。他們聽見這話,從老的開始,一個一個都走開了,只剩下耶穌一人和那仍然站在中間的女人。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任何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引自聖經中文譯本《和合本》約翰福音第8章)

這則新聞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最終以那本教科書的下架而落幕。但大家知道,教科書在書籍中的地位之高,一般都會有大量的師生日夜研究、學習、背誦,而且面向眾多學子。如果他們不了解這個故事的真實版本,就會誤以為耶穌是殺人犯。
自古以來,哪怕對於不信宗教的人而言,耶穌也一直被視為道德的楷模,但這樣一位覺者卻在末世的教科書中,在邪靈亂鬼的作用下,被人惡意抹黑、誣衊為殺人犯。如果繼續以訛傳訛,以教科書的形式大面積傳播下去,這對人類的道德會有多大的破壞可想而知。
既然現在連教科書裡都已經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了,那麼在更久遠的歷史中,古代的文化被改動不是更為常見嗎?
希臘神話出現的時間要早於本次文明紀元中耶穌在人間傳道的時代,因此被篡改得更加嚴重,以至於他們神話裡出現的眾神完全不為人所敬畏。古希臘神王宙斯(Zeus)的名字今天甚至被大量用於給公狗取名上,而且在西方國家常見狗名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從流傳至今的文化中看,古希臘眾神被人賦予了貪婪、好色、妒忌、殘暴等諸多負面特徵,他們好像擁有壞人所具備的一切私慾和魔性,卻難以見到多少善良與公義,宙斯更是被抹黑成一個十惡俱全之人。但是,在古希臘文獻中同樣能看到不少與之完全相反的內容。在這些文獻中,宙斯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他對人類非常公正,不偏不倚。當人們善良地生活時,宙斯就會讓他們的農產豐收,生活富裕;而當人們行惡時,宙斯就會給予他們天災人禍的懲罰。

公元前八世紀的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Hesiod)在他的《工作與時日》(Works and Days)中就有這樣的論述:「宙斯已經把正義這個最好的禮物送給了人類。因為任何人只要知道正義並且講正義,無所不見的宙斯就會給他幸福。」

在古希臘文明後期,由於文人的隨性創作以及民間的牽強附會,希臘神話中產生了眾多出入甚大的版本。畢竟,以傳說為主體的神話故事不是嚴肅的歷史,而古希臘又是由大量小城邦所組成的整體,其中每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神話傳說,這也導致了希臘神話體系中因地區、時代、版本的不同而出現了大量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的現象。
今天人們對希臘神話的了解大多源於荷馬(Homer)與赫西俄德兩人所流傳下來的史詩,它們是希臘神話中相對而言較為易於融合的兩大體系,其實也有不少在內容上互相矛盾的地方,因為每個不同的來源都相當於一個單獨的版本。從學術角度看,古希臘除了上述兩人的版本外,還有諸如劇作家蘇福克里斯(Sophocles)、抒情詩人品達(Pindar)、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等大批文學家對一些主題進行再創作,也加劇了各版本間互相矛盾的情況。
另外,古希臘奧林匹斯主流信仰外的一些其他信仰團體,比如俄耳甫斯教(Orphism)、厄琉息斯祕儀(Eleusinian Mysteries)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派別,也因為教義的原因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不同的神話版本,都讓希臘神話體系變得更為龐雜。
可能不少華人讀者對西方神話了解得不多,因此這裡僅以人們最為熟悉的雅典娜(Athena)和阿波羅(Apollo)適當舉例。
很多人都知道,雅典娜經常被稱作「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這是因為在一個廣泛流傳的版本中,雅典娜與好友仙女帕拉斯(Pallas)練習格鬥時不小心誤殺了她。雅典娜非常悲傷,為了紀念逝去的摯友,她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帕拉斯·雅典娜」。

還有版本說雅典娜殺死的是另一位也叫「帕拉斯」的提坦神(Titan,也譯作「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古老神族),與癸干忒斯戰爭毫不相干。
當然,希臘神話中還有更多的說法,相傳雅典娜原本就叫作帕拉斯,由於雅典人對這位女神的廣泛崇拜,她的名字也就變成了「帕拉斯‧雅典娜」,意思是「雅典的帕拉斯」,與旁人完全無關……
這些紛繁複雜的版本可以說讓人無所適從,被稱作「福玻斯·阿波羅」(Phoebus Apollo)的文藝之神、光明之神、太陽神在名字上也有諸多混淆。而且在希臘神話中,即使是太陽神這個身分,也都存在著不同的人物。

這些混亂的神話版本所帶來的弊端,如果僅局限在弄不清楚誰是誰這方面,還不至於給人類道德帶來多麼嚴重的破壞。但隨著文人和民眾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編撰故事,文化便被推下了更加危險的深淵。
公元前七世紀末葉後,希臘神話各版本中的不同人物逐步堆積成了一個混亂而又龐雜的系統,故事裡人物間的聯繫與互動更為密切。其中,男性神和男性英雄之間互動的神話層出不窮,這讓原本表達純粹友誼與尊敬的故事逐漸變了味,在道德的敗壞和人們追求病態精神刺激的心理下促成了男性同性戀風氣的發展。
這種風氣與古代奧運會也有關聯。當時的奧運會只允許男性參賽,在比賽規則上禁止運動員著裝,並且鼓勵大眾對男性身體的美感予以評價。奧運會作為古希臘祭典的主要儀式之一,在民眾中影響巨大,因此大量的人群也逐漸習慣於欣賞男性裸體美,這都為男同性戀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當時的社會上也出現了女同性戀,但由於女性在古希臘社會地位較低,女同性戀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當社會中的男同性戀者在人數上達到了一定比例後,文藝工作者們為了迎合大眾尋求刺激的心理,便不斷在故事裡編撰更多的相關內容。從公元前五世紀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就能看到,很多男神身邊都出現了至少一個青年男子作為他們的男伴,並且故事裡的許多英雄也出現了類似的男伴。
這種情形看似荒唐,卻與當今的一些社會現象似曾相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社會已經相當開放了,但當談起同性戀時,人們都會說那是不道德的行為;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很多國家已經競相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不少政客本人即使厭惡同性戀,但迫於輿論與政治壓力,也不得不公開支持「同性婚姻」;文藝工作者為吸引流量,所做的事情與古希臘時代的同行如出一轍,在影視、文學、藝術領域大肆宣揚這些東西……兩相比較就能發現,被篡改了的希臘神話其實相當於古代的「現代派」思想,而並非真正的傳統。
人類文明的維繫始終遵循著一定的道德規範,否則就將被毀滅。這是神的意志,歷史的規律,社會的必然,其實也是人心深處的訴求。那些充滿敗壞意味的「文化」對人的刺激只是一時,終究無法長久。所以在公元前五、六世紀進入鼎盛階段的古代希臘,僅維持了一百來年的繁榮,就在各種負面思想的折騰下逐漸走向沒落。從外在的表現看,當人心變得陰暗之後,人們視狡詐為聰明與榮耀,視正直為愚蠢和恥辱。在人心魔變的過程中激發了大量的矛盾,連綿不絕的內戰不斷削弱希臘各城邦方方面面的實力,最終隨著羅馬的崛起,在公元前二世紀退出了歷史舞台。
當然,這裡寫得很簡單,但實際上具體的歷史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單憑那些大大小小、絡繹不絕的戰爭名目,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了。無論從地理位置、社會形態、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都能分析出古希臘敗落的外在原因,但一切也都與人心聯繫在一起。在歷史上,魔變的人心導致錯誤的判斷與決策,最終招致毀滅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古希臘人看似被古羅馬人打垮,但在這表象的背後,也體現了墮落招致毀滅的天意。
羅馬神話沒有希臘神話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故事與傳說,尤其是開始的時候。在古羅馬文明早期,最初的神祇沒有個人經歷、婚姻或兒女。他們完全不像希臘的神,早期的羅馬神顯示出的只有靜態的神性,而沒有希臘神話中的那種人情化的性格與行為,顯得更為正經,因此關於他們的活動也沒有多少記錄,這也造成了今天人們對羅馬神話了解得相對較少。
由於羅馬人吞併了古希臘的土地,便吸收了希臘留下的文明,所以在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中,人們習慣於用羅馬神去對應神職相近的希臘神,以致於後來希臘神與羅馬神相互混淆,出現了相同的神只在名字上採用兩種翻譯的情況。
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古羅馬人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逐漸也開始編故事了……在「成、住、壞、滅」的規律下,古羅馬同樣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敗落。當敗壞了的觀念變成了民俗甚至形成宗教形式的時候,其道德破壞力是驚人的。比如從希臘傳到羅馬的「酒神節」(Bacchanalia),很早就變異成一種以酗酒狂飲和縱慾濫交為主旨的邪惡慶典,卻被人賦予了「神聖」的名義,哪怕在公元前186年被羅馬官方禁止後,仍然在地下祕密活動了很長一段時期。
然而,無論名稱多麼冠冕堂皇,哪怕打著「神」的旗號,敗壞了的事物都無法長久,甚至會遭到天譴。我在《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一文中曾列舉過龐貝古城(Pompeii)因為道德敗壞而被徹底毀滅的例子,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雖然這裡一直講的都是文化敗落方面的內容,但其實人類的文化是陰陽、正負同時存在的。後面我們會談到一些古希臘文化中正面、璀璨的部分,只不過人的文化本身就是正負混雜的,這就造成了後世正邪難辨的情況。敗壞後的希臘文化中有很多部分其實就是留給人類起負面作用的。後期的古希臘因為道德敗壞而被毀滅了,但古希臘諸國退出歷史舞台並不等於文化的滅絕。那個東西的生命力猶如野草般頑強,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延續至今,仍然在起著作用。

事實上,如果仔細查閱從古希臘時期流傳至今的典籍就能發現,不少古希臘學者和哲人對當時那些混亂的神話其實是非常不滿的。比如公元前六世紀的著名哲學家兼詩人色諾芬尼(Xenophanes)就非常反感詩人與劇作家們對神話進行改編的行為,認為他們在褻瀆神靈,而他們的故事則是侮辱神明的謊言。到了一個世紀後的聖人蘇格拉底(Socrates)時代,從他的弟子柏拉圖(Plato)所留下的《理想國》(Republic)等著作中也能看出,他們這一門對荷馬以來的詩作頗有微詞。
當然,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講述的只是從常規理論上看文化表層的演變,但其實任何表面的東西都有個根本的來源和深層的原因。所以,對於神話時代歷史的真實面貌,包括人神同在時期各參與者在留下歷史時的具體行為,有些在現階段這個多元文化錯綜複雜的時期難以徹底談清,而有些也不方便目前妄作評論。或許要等到未來迷霧散盡之時,歷史的真相才會真正在人類面前展現。
@(待續)
(點閱【混亂的神話與傳統的哲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