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网上投注app官网-网上投注app开户-网上投注app注册

國色風華:中華傳統顏色之美

作者:蘭音
圖為宋 王希孟繪《千里江山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月白是哪一種白,雪青又是怎樣的青?秋香為什麼有色又有味,十樣錦的風情又該去何處找尋?傳統的中華顏色,詩情畫意,活色生香,儼然是一個個靈動而典雅的生命體。它背後所承載的,是流轉數千年的文化意藴和審美趣味。

傳統顏色的起源

中華先祖對色彩的認知,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漫長過程。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隨著天地的出現,人們眼中的世界,也從蒙昧的渾然一色,發展到二色初分,有了黑白、陰陽等二元概念。赤色,是人們認識的第三種顏色,於是形成了三色觀。隨著道家、儒家思想體系的發展,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出現了以五色——赤、黃、黑、白、青為基礎的獨特色彩觀。

五臟、五行、五色對照表。(新唐人電視台)

五色觀,還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對應。五行是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相生相剋而又生生不息,構成多姿多彩的世界。五色正是五行元素的本質之色,白色屬金,可代表部分白色金屬;青色屬木,象徵著枝繁葉茂,萬物生機;黑色屬水,望之如深潭幽淵之色;赤色屬火,正是火焰熊熊燃燒之態;黃色屬土,即大地土壤的顏色。這五色,也因此被視作正色,成為傳統文化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色彩基調。

隨著五行體系的完善,五正色亦與五方、五臟、五味、五時(季節)、五音、五常等概念相對應,構成了紛繁龐雜的文化體系,對古代的政治、倫理、藝術、日常生活等方面發揮重要影響。再加上染織工藝、繪畫藝術的不斷發展,古人創造的色彩更加豐富。比如五正色按照一定規律調配,就像繪畫中調色一樣,就產生了新的顏色,即「間色」。

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五正色兩兩組合,形成了灰、綦、緅、縓、緗五間色;反之按照五行相剋,則形成紅、碧、綠、騮黃、紫五間色。若是間色再作組合,那麼產生的顏色也就五彩斑斕,無窮無盡了。因而古籍中常說:「五色令人目盲」「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古人最愛的顏色

繽紛的色彩世界中,古人也有青睞的顏色。通常說來,人們重正色而輕間色,尤其是服飾方面做出明確要求。《禮記》中說:「衣正色,裳間色。」古代服裝是上衣下裳制,上裝須用正色,下裝則配以間色,尊卑對比一目了然。

古人重正色而輕間色,尤其是服飾方面做出明確要求。圖為1699年康熙帝讀書像(45歲)。(公有領域)

即使是五大正色,每個時代也有自己的流行色。五行學說衍生出「五德終始說」,五德即五行之德,一個王朝代表一德,歷朝歷代,興衰更替,反映了君主受命於天,有德者得天下的傳統理念。當某個朝代認為自己屬於某一德時,其君主就會崇尚相應的正色。比如周朝屬火德,尚赤色;秦代周而立,順應水剋火的規律,代表水德,故尚黑色,如此循環往復。

而具體到某個朝代中,對顏色的使用也是非常講究的。以漢代為例,人們會按照一年中的五時選擇衣服顏色,春季穿青色,夏季穿赤色,季夏穿黃色,秋季為白,冬季為黑。而什麼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也有嚴格的規定。比如周朝的「十二服章制」規定,天子用朱紅色,諸侯用黑色,卿大夫為青色,士人為黃色。

不同階層的人,依照禮制穿戴不同顏色的服飾,眾生各安天命,各行其是,象徵著社會安定,四海清平。如果人們穿錯了顏色,則預示著國家危機。比如孔子曾說:「惡紫之奪朱也。」也就是間色取代正色,反映的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亂象。

因此,顏色也具有等級概念和社會內涵,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生命運,如以「大紅大紫」形容大富大貴,唐詩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則寄寓失意文人的落寞情感。

傳統色彩有多複雜

從單色到二色,再到五正色、十間色,傳統顏色的名稱越來越多,色系也越來越全,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了。要區分每個顏色,就需要為它們取一個特別的名字,於是就有了一系列好聽、好看又引人無限遐想的顏色名。比如天青、酡顏、藕荷、鳳仙紫、景泰藍、孔雀綠等等,這些古風悠悠的名字,是怎樣產生的呢?

此圖為藍銅礦即石青。( Eric Hunt /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傳統色彩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純色名,第二種是以某種顏料或染料命名,第三種是程度詞結合純色名;第四種則是借用某事物名指代其表現出的顏色,即所謂的「名實不分,借物呈色」。

純色名,除正色、間色名外,古人還用創造出專門的詞彙表述顏色。以白色系為例,同為白色的事物,卻因特質、冷暖、明暗、濃淡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觀感。《說文解字》中提到,膚白叫「皙」,髮白稱「皤」,月亮的白叫「皎」,太陽的白叫「皖」,積雪的白色叫「皚」。

而即使是同一事物,因時間、地域、氣候等因素影響,形成不同的色澤,因而也需要深、竊(淺)、淺、油、水等詞彙,進行更準確、細緻的區分。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物作為常用的色素原料被人熟知,因而也可作為特定顏色的代稱。比如靛藍,呈現的是濃郁的藍色,本身就是民間常用的藍色染料;茜色,是一種暗紅色,因茜草根部含紅色素可作紅色染料,茜染法染出的顏色,就是茜色了。

再看在繪畫領域,許多顏料由五顏六色的名貴礦石製成,這些礦石名也直接成為那些傳統色的最佳代名詞。比如青綠山水畫中的青、綠二色,就來自石青、石綠。許多古畫歷經千年依然鮮艷動人,礦石顏料功不可沒。用它們為那些獨具韻味的色彩命名,再適合不過。

傳統色彩有多美

最複雜的、也最能體現傳統審美趣味的,就是借物呈色了。如果你不了解那件事物的真實面貌,那麼很可能「望文生義」,對那個顏色產生誤讀。本文開篇提到的四個傳統色,你知道它們是什麼樣子嗎?

月白色示意圖。圖為月白色泰西紗常服袍,清宮舊藏。 (公有領域)

月白非白,而是一種淺淡的藍色,描述的是白色事物在月色下表現出的泛青的顏色。古時有一種菊花叫「月下白」,《博物彙編》中說「花青白色,如月下觀之」。雪青亦非青,而是淺淺的藍紫色,是積雪經光反射後呈現出的清冷色調。

秋香色,類似淺橄欖色,有黃調和綠調之分。秋香,那是秋天裡帶著草木氣息的顏色,這個名字體現出古人對顏色的形容,有色有味,形神兼備,正是傳統顏色的迷人之處。十樣錦,是非常柔和的粉紅色,原是五代時期蜀地出產的十種織錦的統稱,其中以粉色的浣花錦最為著名。唐代的蜀地才女薛濤,在浣花溪畔自製粉色箋紙,亦名「十樣錦」。

唯美浪漫的顏色還有許多,海棠紅嫵媚嬌艷,琉璃黃莊嚴富麗。茶色芳馨馥郁,傳遞著優雅愜意的茶文化;相思灰一往情深,吐露出古典文學的深沉意境。顏色美,名字更美,它們不僅僅是單純的顏色,更像是一幅畫、一首詩,甚至是一段歷史,一種絕世風華。傳統顏色幫助我們了解古代文化,更讓我們一探古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懷。@*#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正色可以互相調和成其他顏色,赤色加黃色變為橙色,黑色加紅色調出紫色,藍色加黃色調配出綠色,顏色千變萬化,也像語言單詞,可以任意組合成新的顏色。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