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赛程 - 体育
【中國古代奇人奇事】

【奇人】周顛子有先見 預知明代開朝真主

周顛仙:為何皇帝親自為他寫傳?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1392
【字號】    
   標籤: tags: , ,

元朝時中國南昌大街,有個行為顛顛倒倒、說話不合理據的周顛直說「告太平」,當時天下安定,大家都當是瘋言瘋語。當朱元璋的行伍經過大街,他就對著朱元璋磕頭。誰料,一些年後,朱元璋開了大明朝,周顛原來是有「先見」能力的高人。

周顛是明代建昌人(今屬江西永修),人不知其名。十四歲時,他好像得了瘋病,跑到南昌街市討飯,語言混亂,人們都喊他顛子。到他三十歲左右,行為怪異,凡是有新長官上任,他就去拜謁,直說「告太平」。當時天下雖然將臨危亂,但還沒出大亂子,大家不明白說的是什麼,都當他胡言亂語。

不到數年,元天下亂無寧日。陳友諒稱帝占據南昌時,周顛躲藏起來,什麼也沒跟陳友諒說。後來,朱元璋攻克南昌,周顛在東華門道左邊跪拜。這是朱元璋第一次見到周顛子。朱元璋返回金陵,周顛隨後也到了金陵。

朱元璋親自率兵出征時,周顛來見。問他:「你來幹什麼?」他說:「告太平。」朱元璋每次外出,他就跟著,前後左右地跟,都說著這句話。有時朱元璋遠遠看見他把手伸進懷裡掏東西,又把手放進口裡,問他幹什麼,他說:「虱子。」又問他:「幾個?」他說:「二三斗。」

周顛這些奇怪的行動和話語,把朱元璋攪擾得不安寧。有一天就用酒灌他,讓他大喝特喝,他卻總也不醉。第二天他又出現在朱元璋面前,還說虱子多。於是,就讓人給他做了新衣服換下舊的,這時那舊褲腰上藏的一根三寸多長的菖蒲露了出來。

「這東西有什麼用?」朱問。

周顛說:「細細地嚼了,再喝水,肚子就不疼了。」

後來周顛越顛越厲害,朱元璋就命人叫周顛待在一口大缸裡頭,用五尺高的蘆葦一捆、二捆點火薰他。火熄了,翻開一看,他只是微微出汗而已。此後朱元璋就令他寄食蔣山佛寺,以避開他的騷擾。

一天寺中來了和尚,報告周顛和人搶飯吃,生氣而不吃飯已經半個月了。第二天,朱元璋親自前去看周顛,到達蔣山寺,遠遠地就看見周顛來迎接,走路一點都不困難,臉上也沒有挨餓的樣子。朱元璋覺得真奇怪呀,於是設宴款待他,然後命人讓他待在屋子裡一個月,不供給飲食,看看他的反應。結果,周顛真的可以一個月不吃不喝,超乎常人。諸將士看到周顛好像有神通一般,就爭進酒饌給他吃喝,他吃了就吐出來,不過當朱元璋和他共食的時候,他就不吐出來。

西元1359年,陳友諒挾持稱帝的紅軍頭子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

這時,朱元璋準備征討陳友諒,問周顛:「這次出兵行嗎?」
周回答說:「可以。」
再問:「他已稱帝,戰勝他難道不困難嗎?」
周顛仰頭看天,嚴肅地說:「天上沒有他的座位。」

朱元璋決定出征時問周顛:「此行帶你前往,可行乎?」
周顛答說:「可!」
他拿起自己的手杖,急趨朱元璋的馬前,好像壯士揮戈之勢揮舞起來,露出必勝的徵兆。

軍隊的船隻行到安徽安慶(皖城),沒有風,派人去問周顛。
周顛說:「只管行!只管行就有風,無膽不行便無風。」

朱元璋便命人拖船進發。不一會兒就颳起小風,走了十里路就颳起大風,船順利直進小孤。

征戰中朱元璋怕他胡言亂語擾亂軍心,就派人看守著他。船到馬當,有些江豚在水中遊戲,周顛嘆道:「水怪出現,傷人必多。」陪伴他的人把這話報告了朱元璋,朱本不以為然,後來果然有一些兵士淹死在江中。

有十七八個兵士把周顛領到湖口的江邊,想將他淹死。弄了好半天,周顛一點事也沒有。船到湖口,他又回來見了朱元璋,要求吃的。朱元璋讓人給他食物,吃完後,周顛收拾衣服,像是準備遠行的樣子。

他先到朱元璋面前行了一個禮,伸著脖子說:「你殺吧。」

朱元璋說:「被你煩得夠受的了,殺是不敢殺你,放你遠走高飛吧。」於是給了他一些乾糧。他們看著周顛往廬山的方向走去,走後也就不知去向了。

在彭蠡大戰之後,朱元璋回到江上,部署好水兵,鞏固了陣勢。閒暇時,派人到廬山下去打聽周顛下落。人們都說沒見過。在一處草叢中的一戶人家說:「從前,有一個瘦高個來到我這裡,說:『好了,我告太平來了。你當百姓的,用心種地吧。』他說完了就在我家住了半個月,也沒吃飯。後來,他上廬山了,不知道走哪去了。」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包圍武昌,第二年平定湖北,至正二十五年平定江浙,進兵中原、兩廣、福建,統一了天下登大位,是為明太祖。)

洪武十六年八月,突然有個名喚覺顯的赤腳和尚來到金陵,找到朝中的儀禮司,對官員說在廬山深處的山洞中看見一個老頭,老頭派他來找大明朝的皇帝,給捎幾句話。儀禮司問他捎什麼話,他說:「國運和氣數(王朝維持的時間)。」

儀禮司上報這事,太祖聽到後心想,虛誑的人很多,身為皇帝若誤聽誤信,恐怕要被百姓笑話,也就沒見這個和尚。那赤腳和尚在京城待了四年才回廬山,期間一直等著要見明太祖。太祖只給他寄去兩首詩。二年後,太祖派人去打聽,已經沒有周顛的消息了。

又過了四年,明太祖得了熱病,幾乎死去。突然赤腳和尚來求見,說:「天眼尊者和周顛仙人派我送藥來了。」

太祖開始不想見他,繼而一想,「我得了病,人家送藥來,不管真假,應該接見。」於是,就召見了他。

赤腳和尚送來了二種藥,一種藥叫溫良藥,共兩片;另一種藥叫溫良石,只有一塊。太祖那時幾乎已經瀕臨死境,於是服了藥。過了兩個時辰,他感到渾身的肌肉裡面都在抽動,當天夜裡,病就好了,而且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他吃過兩次藥之後,就聞到菖蒲的香味,杯底還有鮮紅色的硃砂沉澱,不同於世上的硃砂。

太祖詢問了赤腳和尚有關周顛的事。

赤腳和尚說了邂逅的前後經過:「我住在天池寺,離山洞五里多地。突然有天一個叫徐道士的來了,說竹林寺請我去,我同他一起去了。到了竹林寺裡,見到了天眼尊者,不會兒,來了一個披草衣的人,我問天眼尊者這是什麼人,天眼尊者說這是周顛啊,現在皇上打聽的就是這個人啊。如今皇上得了熱病,你應該送藥給皇上吃。」

赤腳和尚又說:「天眼尊者和周顛和了皇上的詩,寫在石頭上。」

太祖問赤腳和尚:「你能記得那詩嗎?」赤腳和尚說:「能!」於是把詩寫下給太祖。

太祖初看那詩,沒有押韻,也沒有對仗,寫得很粗俗不像是詩。於是,太祖派人去廬山召周顛,使者到時,什麼人也沒看到。太祖又拿出詩來再細看,這才覺得字句不同尋常,樸素無華的文句中,國家福禍存亡的道理都隱藏其中了。因此,太祖寫下《周顛仙傳》,記述他的事蹟,以示後人。

資料來源:《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技傳》、《御製周顛仙人傳》

─點閱【中國古代奇人奇事】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