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冬至一陽生 吃什麼食物特別迎好運?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647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一年之中,「冬至」是一個讓人印象鮮明的節氣標誌,因為天地間陰陽交替的轉機——「一元復始」就在冬至。同時在冬至,也是祭祀天地、祭拜祖先、家人團聚儲備能量的重要日子。古來在冬至這天留下一些飲食傳說、節俗,展現了在冬至迎福增強正能量的作法。

冬至一元復始迎陽氣

許多古書,包括啟蒙教材《幼學瓊林》都記載了「冬至一陽生」。就在冬至這一天,陰氣開始漸漸消弱,陽氣復返,《漢書‧五行志》說「冬至陽爻起初」,即「一元復始」的表徵,這是中華《易經》陰陽學說的古老智慧。在冬至的卦象上,初爻從陰復陽,標誌陽氣循環返回起點,寓意天地間又回到萬象更新的起點。

冬至紅白湯圓反映「陰陽交泰開新運」的含意。(龔安妮/大紀元)

在這個時機吃紅白冬至圓開年運,特別能反映「冬至一陽生」的意義。冬至圓的「圓」是「元」的諧音,圓形的冬至圓是歲月循環往復、一元復始的形象表徵,紅白冬至圓則蘊含著陰陽交泰開新運的意義。冬至一早,民間百姓先在大廳敬神明、拜祖先。祭拜的菜餚一定有冬至甜湯圓,並配上其它豐盛的菜餚。就在冬至日,來碗紅白冬至圓,祈祝新年「陰陽交泰開新運」!

吃赤豆粥去疫病穢氣

冬至吃赤豆粥去疫病穢氣!南北朝時代的民俗志《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冬至日吃赤小豆做的紅豆粥,以攘除疫病穢氣。傳說古代共工氏有個不才的兒子在冬至日死了,成了疫鬼,為患人間。但是它畏懼赤豆,所以人們都在一元復始的冬至日這一天煮赤豆粥來吃,用來禳除疫疾。

韓國的冬至節到如今還保留冬至吃紅豆粥這種習俗;日本人在新年第一天早晨吃紅豆加上香烤麻糬餅,這都是東亞文化圈的古中國風表現。赤豆是一種很營養的食品,也有除體內濕氣的效用。冬至圓加上紅豆粥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禳除疫病穢氣,否極泰來!

吃餛飩長智慧

盤古開天於混沌中,帶來宇宙的誕生,因而諧音詞「餛飩」就成了祝賀新年新生、開展智慧、開創未來的象徵。

冬至吃餛飩,祝賀新年,開智慧,展未來。(Fotolia)

清朝人普遍有冬至吃餛飩的民俗,《燕京歲時記》記載「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上溯宋朝就可見這種民俗,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記載:「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還提到以餛飩祭祀祖先。冬至吃餛飩慶賀一元復始,感謝先祖的庇蔭,慶賀新歲,開展智慧,開創未來!

吃水餃保健康

冬至還有過年吃餃子的習俗俗稱「安耳朵」,是從東漢傳下來的。俗諺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不吃餃,凍壞腳骨爪」、「吃餃子安耳朵」等等都和這個緣由有關係。

東漢末年非常動亂,瘟疫大流行。那時告老還鄉的「醫聖」張仲景在河南施藥救人。他在白河邊上看到一些在寒風中打顫、兩隻耳朵都凍爛了的貧窮鄉人,很想幫助他們。就在一個冬至日,張仲景的徒弟們在南陽東關某地搭了個棚子,架上大鍋煮沸了水,為窮人濟食暖身、捨藥治病,這食療藥膳就是張仲景研製的可以禦寒的方子「祛寒嬌耳湯」。大鍋中煮的大水餃包著袪寒藥材和羊肉,可以暖身,防止耳朵凍爛,張仲景給取名叫「嬌耳」。從冬至日一直到過年,來到的窮人都得到賑濟,吃一碗熱呼呼的嬌耳湯,吃過後的人渾身發暖,兩耳生熱,耳朵也不再受凍爛之苦了。

在中國北方,冬至和過年吃水餃已經是長年成俗了。今人在冬至這一天,也來吃一碗熱呼呼的嬌耳湯,為健康加分。

冬至補冬養精蓄銳

雞湯
冬至進補最常見的藥膳雞湯。(shutterstock)

順應陰陽過生活是《黃帝內經》提醒人的根本的養生之道。在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養精蓄銳,是延年益壽的重點。冬天養「藏」,是進補增強元氣,養精蓄銳的好時機。

補冬是讓食物配合天地之氣的收藏,可以得到相加相乘的補益效果,尤其在一年中最長的冬至夜進補,成了「補冬」的代表作。常見冬至夜用雞和漢方燉補,有的用桂圓(龍眼乾)和糯米,煮成甜的米糕養心神。還有其它的冬季進補方,五花八門,可以根據各個的身體狀況、虛實冷熱作選擇。 在冬至之夜補冬,一鍋美食,濃濃的氤氳熱氣,幸福感不也特別濃厚?!過了這一夜,迎來陽氣上升的運勢!

履長節除邪氣 吃豬腳麵線延壽

冬至還有一個名稱叫「履長節」,因為從冬至之後,白日漸長,陽氣漸升,人們踏日影沐浴陽光,可以吸收陽氣驅除體內的邪氣。因此,古人發展出媳婦在冬至向家中、家族長輩獻鞋襪的貼心禮俗,也稱為「獻襪履」,祈祝長輩「履長」——晒晒太陽吸收陽氣,驅除邪氣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三國時代的第一才子曹植作了《冬至獻襪履頌表》,表述獻鞋襪意在「亞歲(冬至)迎祥,履長納慶」,祝頌冬至迎祥納慶。

冬至吃豬腳麵線祝賀延年益壽。(林仕傑/大紀元)

從冬至獻鞋襪祝福祝壽,轉為獻豬腳麵線,可作為配合節俗的食俗作法。在民間,逢到長輩生日,請吃豬腳麵線,是祝賀延年益壽的民俗。麵線綿長不絕表示長壽無疆,豬腳則表示健步康泰。

當年應考的學子吃豬蹄,含有預祝考生們「金榜題名」的含意在裡面。因為豬蹄燉得熟透軟嫩,就是「熟蹄」,即是「熟題」的象徵,考生吃了「熟蹄」,金榜題名在望。

在冬至這一天為家中長輩準備香燉豬腳麵線,晚輩同時也可吃上一碗,同除邪氣,齊頌一家延年益壽!又前途在望!

這些冬至的迎福食物,起作用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且都帶有冬至時節的天地能量和善能量的加持作用。若再加上自己「應天而行」的德行開新運,得到上天的加持,就更無往不利了。古籍《尚書》說:「天祐於一德」,《易經‧大有》告訴人,剛健之德「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就是這個道理!@*#◇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