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在线-168开奖网-1xbet黑钱

賞析《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畫中的自由與勇氣

文/埃里克·貝斯(ERIC BESS) 翻譯/陳遇
埃瑪紐埃爾·洛伊茨(Emanuel Leutze)的作品《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1851年。油彩、畫布,12.4 x 21.2英寸。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169
【字號】    

總是有人會鼓勵我們要實現人生的夢想。有些人想創業;有些人想成為數學家或科學家;有些人則想演奏音樂、演戲或創作。然而,當我們在夢想之路邁進時,常常會遇到重重難關。

最近,我偶然看到了一幅過去住在紐約時常去觀賞的畫作,這是埃瑪紐埃爾·洛伊茨(Emanuel Leutze)的作品《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洛伊茨的描繪讓我沉思了自由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思考在邁向偉大成就的過程中,勇氣是多麼的重要。

洛伊茨的啟發

儘管公認是美國畫家,洛伊茨卻出生在德國。他從小和父親住在費城,直到25歲時才回到德國,在杜賽道夫的藝術學院Royal Art Academy進修。然而這次回到德國時,他早已習慣於多數美國人崇尚的自由精神。

回到德國,當地政府對自由的限制促使洛伊茨開始「大量創作喬治·華盛頓的作品,藉以向北美洲英國殖民地宣布獨立的模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出版的書籍《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修復美國大師作品》(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 Restoring An American Masterpiece)中如此寫道。

洛伊茨決定要儘可能準確地描繪當時華盛頓穿越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的歷史場景。華盛頓選擇在聖誕夜襲擊黑森人(the Hessians,由英國支助的德國士兵)。在此之前,美軍節節敗退。然而事後回顧,1776年聖誕夜的這場戰役卻是整場獨立戰爭的轉捩點。

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洛伊茨聘請了他的美國朋友作為畫中人物的模特兒,像是舉著旗子的詹姆斯·門羅上校(Col. James Monroe),以及靠向船身邊緣的納撒尼爾·格林將軍(Gen. Nathanael Greene)。「剩下的其他人則是忠誠的當地漁民和民兵,投入支援這場危險的渡河行動」,網站如此寫道。

洛伊茨甚至還從美國專利局那裡獲得了當時制服的複製品,以儘可能精確地描繪。同時,他也參考了尚–安托萬·烏東(Jean-Antoine Houdon)雕塑的華盛頓半身像來描繪華盛頓的形象。

尚–安托萬·烏東(Jean-Antoine Houdon)的雕塑作品《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約1786年。石膏。國家肖像館,華盛頓特區。(公有領域)

洛伊茨共畫了兩個不同版本的《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第一幅在1850年的一場大火中燒損,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毀損。第二幅現在收藏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幅畫廣受歡迎——由於畫面的規模、主題和標誌性的題材——深深地烙印在19世紀中葉美國人的腦海中」,大都會博物館表示道。而這幅畫也將持續以「美國藝術史集的經典,以及博物館最知名的畫作之一」而存在。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

在畫中,洛伊茨安排以華盛頓為視覺的焦點,他的劍在鞘中但露了出來。船隻駛向左前方,將軍英勇地站在船頭,望向前方的危險。

在船頭的三名男士和轉向後方的兩個人協助著船隻在冰冷的水中航行。坐在後半段的幾個人看似有些擔心,顯示了這次事件的危險程度,同時也凸顯了華盛頓的冷靜與自信。

埃瑪紐埃爾·洛伊茨的作品《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細部,1851年。油彩、畫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公有領域)

站在華盛頓後面的是門羅上校,他舉著旗子,而格林將軍則靠在船的邊緣。他們全神貫注地盯著各自的目標。

埃瑪紐埃爾·洛伊茨的作品《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細部,1851年。油彩、畫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公有領域)

除了這艘船外,遠方還有幾艘船陪伴著華盛頓在冰冷的德拉瓦河中前行。洛伊茨在此使用了冷色調——藍色、綠色、紫色——更加添增了一股寒意。

華盛頓是在夜間橫渡德拉瓦河的,因此洛伊茨選擇在畫面的左上方畫上了金星(譯:註:金星只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才能看到,分別叫晨星或昏星),用以暗示黎明即將到來。

根據大都會博物館,畫面天空的「星星在構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設定事件的時間點發生在黎明前的幾個小時,也象徵著在美國革命最黑暗的日子裡,即將要看到希望的曙光。」

克服重重難關

最初,美國軍隊在獨立戰爭中屢屢退敗。英國人顯得非常強大又高效率。面對著這些困難,這個新興國家大可修改獨立宣言的內容並且放棄,但他們並不放棄,面對重重困難,最後獲得了自由和成功作為回報。

自由和成功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得來不易;需要有所犧牲,以及擁有像華盛頓那樣在經歷艱苦難關時的冷靜自信和勇氣。

華盛頓面對著眼前的難關;他沒有逃避或感到擔心。他的心中有著目標——一個追尋自由的目標——而實現這項目標的意義似乎給他添增了勇氣。

有趣的是,在這個建立在個人自由的國家裡,華盛頓無法獨立一人完成這項任務。他需要和畫中呈現的所有人共同來達成。他們都必須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個人的自由。

所有士兵都必須面對著前方的危險和冰冷的河水。這一晚的航程與目的地都充斥著危機、困難和複雜度。甚至畫面天空右側的黑暗色塊也在暗示著士兵們經歷過的挑戰。

然而更重要的是最終的目標:自由,它在畫中以晨星來表現。不讓困難阻擋他們的前進,士兵們朝向晨星前進;士兵們朝向成功和自由邁進。

當我們在實現人生的目標時,這幅畫與其捕捉的事件或可提醒我們,在實現生活目標時所需的勇敢之心,以及對自由意義的深刻理解。◇#

作者簡介:
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原文Against All Odds: The Courage of 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 在16、17和18世紀,職業女畫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說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萊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婭爾(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畫家都創作了多幅自畫像,其中包括突顯其職業的版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