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鑰】小女子報恩 擊退盜匪救下主人一家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3297
【字號】    
   標籤: tags: , ,

常言道:施恩不望報,受恩不忘人。(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又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知恩不報,小人行徑。小人專望受人恩,恩過輒忘;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一個受恩不忘相報的ㄚ環,幫助父親恩人在危急中化解大難,展現傳統文化的美德。

善行

清朝時,有位廣東籍的官員,在河南擔任按察使,為官清正,辦案認真。有一次他在審理案件中發現一位姓聶的人涉嫌一樁命案,被人誣告,結果屈打成招,含冤下獄。按察使於是重新訪查取證,調閱案卷,替姓聶的受害者平反了冤案。

姓聶的出獄後感激涕零,得知是按察使竭力為他昭雪,感懷大恩,但無家產,便將自己唯一的女兒書兒獻給按察使當婢女(古時家中供使喚的女孩子),以表由衷的心意。按察使見姓聶的誠心實意,也就把他的女兒收留了。

書兒長得端正,結實健美,但是作不了細活。按察使夫人對家裡婢僕要求甚為嚴格,除灑掃庭院,燒火做飯之外,還要學習做針線活,縫紉刺繡。夫人每天像塾師授徒一般教課,誰知書兒粗手粗腳,繡花針不聽使喚,針腳總是東倒西歪。按察使夫人很不滿意,便體罰她,用鞭子抽打她。但書兒總是默默不語,低頭忍受,從來不會反抗,也沒有怨言。

歸鄉路

按察使因一件工作大出現不小的失誤遭解職,舉家返鄉。他騎著馬,夫人坐轎,率領僕人、丫環一行人等走上歸鄉路。

他們的歸途中要經過一處棗樹林的地方,那裡常有盜賊出沒,攔路搶劫。這夥歹徒的大頭目和二頭目憑仗自己硬功夫了得,橫行霸道,無法無天,肆無忌憚地劫掠路人財物,成為地方大患。

大頭目綽號賽張青,本名劉標,善用流星彈,一發五丸,每顆都能準確地命中目標。二號頭目鐵拐子朱健,擅用一根鐵拐杖,力大無比,曾將真武殿前安放的石鼓擊得粉碎。官府捕役懼憚兩個盜魁的淫威,聽之任之,束手無策。

按察使早已聽聞這幫盜匪出沒的情事,所以一路小心翼翼,嚴加戒備。棗樹林一帶是荒野山林,當他們接近時,天色已近黃昏。然而前不挨村,後不著店的情況下,也不能打尖,按察使一行只好硬著頭皮前行,心中祈禱著平安無事路過。

就在當下,「颼——颼——」的聲響乍然響起,是盜匪的響箭飛來了!

按察使一聽,心知大事不妙,頓時兩腳打顫,幾乎趴倒在地。夫人向外張望的臉怵白,血色全無,而僕人丫環們更是驚惶失措,亂作一團。

報恩

就在這危險關頭,有一個ㄚ環不慌不忙地走到按察使面前,說道:「這幾個小毛賊,怎敢冒犯大人和太太。如果他們活得不耐煩了,奴婢就叫他們見鬼去罷!」鎮靜自若的竟然是平日笨手笨腳的書兒。

按察使見她一介小女子,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幫「小毛賊」是怎樣的狠角色,連忙說道:「小小女子,哪是強徒對手?」一面連連搖手。

可書兒上前請求:「情況緊急,奴婢來不及同大人多解釋,請大人快把您的馬給我就行了!」

情況緊急,按察使也沒有好辦法,只好讓馬給她。只見書兒飛身上馬奔馳而去,連按察使也看呆了。

聶書兒策馬到盜匪陣前,對他們喝道:「哪裡來的毛賊,可認識我河南聶書兒麼?」

盜匪一看眼前來了一個黃毛丫頭,哈哈大笑,說道:「哪裡來的黃毛丫頭,膽敢在爺們面前撒野!」

「廢話少說,快給我讓道!」聶書兒再次喝道。

一個匪徒嬉皮笑臉衝上前來,說:「我們弟兄只要錢兒,鈔兒,要你書兒何用,那就只好當壓寨夫人了!」

聶書兒勃然大怒,罵道:「你們這幫毛賊死到臨頭,還來取笑小姑奶奶,耍流氓!」說罷迎了上去。

大頭目賽張青先發制人,流星迅疾向她發去一彈,滿以為可以將她置於死地。

聶書兒不慌不亂,右手一伸,鐵彈子動也不動已經夾在她兩個手指中。

賽張青大驚,「颼!颼!」又連發二彈。聶書兒的左手接住第二顆,張口咬住第三彈。

盜匪們一見,驚訝得目瞪口呆,不禁心虛起來。賽張青孤注一擲,又放一彈。聶書兒順勢一倒,仰臥在馬背上,用兩隻腳戲耍般夾住彈丸。這一招使歹徒們一見喪膽。

賽張青賊心不死,竟然射來第五顆彈丸。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聶書兒腳下的鐵丸飛出,迎擊來彈,「噹」的一聲,不偏不倚二彈相撞,雙雙落到幾丈外。

賽張青五彈發完,正欲脫身,誰知聶書兒騰身飛躍,放馬過來,吐出口中那顆鐵丸,大笑道:「膽大妄為的盜匪,還有什麼本事,再給我使出來見識見識罷!」

此時,鐵拐子朱健眼看劉標危險,便揮舞著拐杖猛衝過來擋,誰知聶書兒迎將上去,毫不費力地就把他的鐵拐奪了過來,一折成幾段,接著用手掌揉搓幾下,鐵拐杖居然軟得像泥巴捏的一般。

她把廢鐵順手丟在地上,拍了拍巴掌上的塵土,譏笑著說:「把你老娘的火鉗拿來嚇唬人,也不怕笑掉大牙!」

面對一個身懷絕技的武功高手,二個盜匪頭目嚇得失魂落魄,連連後退,企圖轉身逃命。

他們才跑出十幾步遠時,突然倒地。原來聶書兒左右開弓,連還兩彈,將兩個盜匪頭子擊倒。其餘歹徒頓時亂作一團,一個個跪在小姑娘的馬前,請求饒命。

「你們這些不肖之徒,犯不著弄髒了我的手腳,快給我滾!少作壞事,夜路走多了,命難保!」聶書兒厲聲叱責,實際上給了他們一條生路。

按察使一家暫時在一個山洞裡躲著避難,心裡焦急,懸著心七上八下。

一盞茶的功夫,書兒從容出現在他們眼前。

她回馬拜見按察使,說:「托大人的宏福,盜匪已經被我除掉了!」按察使和夫人喜出望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書兒帶他們出洞去一看,野地裡果然躺著那兩個盜首。

夫人連忙問道:「書兒呀,你為何拿繡花針都不會,卻能有這麼高超的武藝呢?」

書兒回稟道:「夫人有所不知,奴婢從小就拜高人習武,刀槍劍戟棍樣樣練過,耍弄慣了,但挑花繡朵從來沒做過,所以也不會,總讓夫人生氣,實在慚愧。」

「那麼你學不會,我責打你時,為何一聲不吭,不說明原委呢?」夫人愛憐地撫著書兒的手問道。

只聽書兒回答道:「家父命我來報答大人的大恩大德,囑咐我無論如何不能違抗和冒犯夫人,我若有所牴觸,豈不是以怨報德嗎?我怎麼能這樣呢!」

夫人聽了此話,感動得熱淚盈眶,連忙將書兒擁在懷裡,口中喃喃說著:「都是我錯怪了你!」按察使也極力稱讚書兒英武,一行人得以順利返回家園。

後來書兒婚後生了一個兒子。這孩兒長大後讀書中舉,做了滇南縣令,常常親自帶領捕役進山擒拿盜賊,很有他母親的風範。@*#

資料來源:《諧鐸》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 一個普通女子怎樣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給後人什麼借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