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羽蟲之孽應驗大凶之兆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24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鳳凰來儀被視為祥兆,而雜羽的鳥或是黑壓壓的烏鴉意外現身,在史書五行志中視為「羽蟲之孽」之一。中華文化傳承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從來就很重視「天人感應」,認為「羽蟲之孽」是一種凶兆。《漢書》中就提到劉歆的「羽蟲之孽」的說法,來看看三國時代的幾個「羽蟲之孽」,對應史實如何徵驗呢?

曹魏的羽蟲之孽

曹丕登基為魏文帝的第三年(黃初三年),一群蒼黑色長頸赤目頭無毛的禿鶖鳥現跡雒陽芳林園池,禿鶖鳥性情貪惡,頭頸上都無毛,被視為凶兆。到了黃初七年又來。這次禿鶖鳥的復來,好像是來摧發凶訊似的,到了夏天時魏文帝崩逝。

後任的魏明帝繼位,初時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頗有建樹,可惜到了後期大興土木,疏於政事。景初元年,明帝構建凌霄閣。這時來了黑白雜色的鵲在上面築巢。魏明帝問史官高堂隆這是什麼徵象?高堂隆引用《詩經·國風》的《鵲巢》一句詩「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回答明帝的問題。他為明帝解析,目前鵲鳥在這裡作巢,未來鳩會來占據鵲鳥的巢,指向「宮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恐怕未來將有他姓的王公將把聖上趕走,不可不深慮。魏明帝聽了之後,臉色變了,心情顯然受到影響。

過了二年,到了景初三年,在雒陽芳林園池又來了一群禿鶖鳥。這是禿鶖鳥群再次出現在這裡,凶鳥去了復來,歷史經驗告訴人將有大喪。魏明帝心中覺得不祥,非常厭惡這群禿鶖鳥。魏明帝真的就在這一年崩殂了,時年僅三十五歲。此後繼位的魏帝實權被輔臣架空淪為傀儡,26年後,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家族手中,真的應了「鳩占鵲巢」之象。

無獨有偶,類似上述景初元年的「鳩占鵲巢」的羽蟲之孼也發生在晉朝,也同樣都應了驗。兩者之間,有不少巧合之處,在這裡也順帶說一說。

在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有鵲鳥作巢在太極殿(*皇帝即位之所)東頭屋簷的鴟尾上,宮中另一個地方,就在國子學堂的西頭也被作了巢。太元十八年太子的東宮剛剛建成,次年正月鵲鳥就在東宮西門作巢。《晉書》論斷,這個羽蟲之孼的現象和魏明帝景初元年的羽蟲之孼同一占。

學堂是德風教化所聚之地;西頭是五行中金的方位,晉朝的五行屬金,《說石圖》說,「金者晉之行」,又李善註說「金行,謂晉也」。所以這兩個地方被鵲鳥作巢,象徵晉朝被占據、教化被敗壞之象。徵驗於史實,晉孝武帝崩逝後,晉安帝嗣位隨即大權旁落臣下,後來桓玄篡位,風教頹廢,東晉政權名存實亡。傳到晉恭帝,實際上東晉朝政已經完全掌握在劉裕手中,才一年半,東晉走入歷史。

蜀漢的羽蟲之孽

三國時代的蜀國,同樣也有羽蟲之孽發生。

後主劉禪建興九年十月,從益州江陽至江州(重慶古稱)有一大群鳥從江南飛渡江北,在秋天候鳥北飛是逆勢而為,不尋常的現象。這一大群渡江的鳥中墮水死掉的數以千計。《晉書》指出,鳥北飛不能飛達對岸墮水而死有其對應的象徵。那這些墮水而死的鳥對應了什麼史實呢?

當時蜀漢宰相諸葛亮積極經略蜀地,一圖漢室中興,一合天下,奈何鞠躬盡瘁。在諸葛亮逝後,承續遺志的大將姜維力圖完成使命,積極出兵,然而多次不克而還。蜀國諸將出戰北伐中,折喪很多士兵,蜀中悍將,多用生命詮釋了對國家的忠義,他們對應了那些掉在江中死去的鳥兒的命運。諸葛亮穩住天府之國,但是蜀漢的領地最終沒有超過渭河,沒能拿下渭北。那些逆勢北飛渡江喪命的鳥兒,可說是為這段蜀漢歷史終局做了預告!

東吳的羽蟲之孽

三國中的東吳一樣有羽蟲之孼的顯象。吳大帝孫權赤烏十二年四月,有兩隻烏鴉銜著鵲鳥墮入皇宮東側的東館學舍;孫權命令丞相朱據燒鵲用來祭祀。

東館學舍是孫權所設的教府,朝中王子、將領的子弟都集在這裡學習。按照漢代大學者劉歆說法,鵲鳥掉入宮中,這是羽蟲之孼的徵象,是因為當朝主政者視不明、聽不聰將招來懲罰的一種不祥徵兆。事實又如何呢?

當時是孫權在位的晚期,他聽信讒言不聽諫言,德衰好殺。次年,丹楊、句容及故鄣、寧國等地,紛紛發生山崩,茶陵縣等地河水氾濫;太子孫和被廢,另一子魯王孫霸被賜死,丞相朱據被降職,都應了這個羽蟲之孼的徵象。鵲墮東館,禍直接應在太子、王子身上,難道不是天意的示現?

這個羽蟲之孼的徵象也不是單一發而已 ,過了一年多,到了太元二年正月,又發生了鵲築巢的事。這年孫和受封為南陽王,賜居長沙,當他的船行過蕪湖時,就有鵲鳥在他所乘的船檣上築巢。太子的僚屬知道這事後,都憂心極了,認為帆檣末端因鵲鳥築巢傾斜,乃是不安之象。果然,這一年孫權崩逝後丞相大將軍孫峻作亂,太子孫和被廢且被賜死。

中華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精神思想,透過史官觀察到的天象變化和異象的出現,規範皇帝施政,以保國祚。天有好生之德,羽蟲之孼是凶兆,也是警示,從凶兆出現到凶事的發生,都預留了一些時間。歷史上魏蜀吳三國發生的這些羽蟲之孼的徵象都對應上了史實,結果也都是大凶,而且都是一朝一代滅亡前夕的凶兆。可惜的是,人間之人很難從發生的天象、異象中覺悟,從而逆轉運勢。或許可以這麼說,羽蟲之孼對應了歷史必然的走向。@*#

參考文獻
《晉書·志十八·五行志中》
《三國志》
《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下》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