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古人怎樣染髮?中醫有一染三年不變的方子?

作者:容乃加
古人怎樣染髮?圖:明 唐寅繪。(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4637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人怎麼染髮呢?用什麼染髮?染髮劑多嗎?我們發現古人的染髮方子,不僅琳瑯滿目,而且方法五花八門。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而且這些染髮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中醫學家之手。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經哀嘆自己尚未四十歲,「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滿頭白髮蒼蒼,古人也是很在意的,畢竟這是蒼老的樣態之一。白髮出現了,以常態來說,是生命時鐘轉換的訊息,告示人的生命進程從上升轉向了,是就要下降了的訊號。那麼古人染髮嗎?中唐詩人劉禹錫《與歌者米嘉榮》詩句「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鬚事後生」,在感嘆中道出唐代男子好染鬚髮崇尚年輕的風尚。

果然古人不僅染髮,而且早就很注重染髮,不論男子或女流。那麼古人怎麼染髮呢?用什麼染髮?染髮劑有如現代的種類多嗎?從古籍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古人留下的染髮方子,不僅五花八門,而且方法多元。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植物、礦物,也有來自動物的,而且這些染髮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醫學家之手。

晉代葛弘

葛弘的著作《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幾個染髮古方,民間應用廣泛。

*漬牛膽槐子:

「古方明目黑髮,槐子於牛膽中漬,陰乾,百日。食後吞一枚,十日身輕,三十日白髮黑,百日內通神。」

這是吞服的藥丸:做法是槐子浸漬牛膽中,然後陰乾一百天後,即成。葛弘說每次飯後吞一枚,三十天白髮變黑。

*醋漿煮豆:

「醋漿煮豆,漆之,黑如漆色。」

這是流質染髮劑,做法是以釀醋用的流質酵母,即醋漿來煮黑豆,煮出黑漆般的濃汁,趁熱染頭髮可以用來染出黑漆般的髮色,當然鬍鬚也能染。醫家說「必效」。

《外臺秘要》收錄加強版的做法:取細粒烏豆四升,以醋漿水(釀醋用的流質酵母)四斗(四十升),煮成四升濃汁,去掉烏豆備用。然後用良好的灰汁洗淨頭髮,待乾,用煮好的烏豆汁熱塗頭髮,用油帛布裹頭髮睡覺,經一宿再拿掉布,讓頭髮乾燥。接著再加強護髮,用熊脂抹遍頭髮,以油帛布再把頭髮裹起來護理潤澤,就可以達到髮黑如漆的效果。醫家說一塗三年不變。

*鍛石胡粉膏:

「取鍛石,胡粉,分等。漿和溫,夕臥塗訖。用油衣包裹,明日洗去,便黑,大佳。」

「鍛」本來也作「碫」,是用來鍛鍊金屬斧具的礪石。胡粉是白米粉和脂塗面的粉。取分量相等的鍛石和胡粉,和上溫水調成漿,就能調出染髮劑。染髮之前,先將頭髮洗乾淨,晚上睡前將染漿塗抹在頭髮上,用不透水的油衣包裹好,裹著睡一晚,到明日洗去染漿,染出的髮色黑黝黝,效果很好。此劑也可以染鬚毛。

「拔白毛」轉黑髮法:

這個良方,適用於白髮量極少的時機。拔去白毛髮後,以上好白蜜敷在髮根囊孔中,就能生出黑毛。現代有不少女子覺得眉毛太稀而去紋眉,《肘後備急方》中記載,在想要長眉毛之處,用針挑傷,敷蜜,會生出黑眉毛來。

古籍還記載了延年拔白髮的良辰吉日,如下:

(黃曆)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二、十三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十日。

唐代孫思邈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的記載,說到「藍草」可以染色:「藍實味苦寒無毒,主解諸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其莖葉可以染青。」藍的果實和莖葉都具有染色功用,用法不同,久服藍的果實頭不白體態年輕;若使用藍的莖葉汁液則可以出染青黑色來,這也是「藍染」的原料。(《通志》說「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

那麼華髮早白有解方嗎?《千金翼方》記載了「瓜子散治頭髮早白」。

唐代王燾

唐代時,想讓白髮還黑的不分男女,唐玄宗時期的醫學家王燾編寫的《外臺秘要》,記載收錄古來的染髮配方很多,也是人們染髮需求的反映。舉例來說:

烏麻丸:將烏麻九蒸九曝,然後搗末,再以棗膏和成丸,經久服用。

木槿葉洗染劑:將木槿葉搗碎取汁,以熱湯和汁洗頭髮。

黑椹水:常常取用黑桑葚水洗髮即黑,也可以直接用濃汁塗敷頭髮。

生麻油烏梅護髮油:取用生麻油浸漬烏梅,用來塗頭髮。

服菊增年變黑髮方:在黃曆十二月上寅日採菊花,這種菊花的根莖喚作「長生」。取「長生」陰乾一百日,取等分,合搗一千杵,然後過篩,加上蜂蜜和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小,即成,有增年還少效用。每日三服,一次七丸,一年白髮變黑,二年齒落復生。

明代

到了明代弘治、正德年間,宋詡的書《竹嶼山房雜部》中,記載了當時流行的黑髮美髮的染劑、保養品,琳瑯滿目。舉二例如下:

黑髮膏:

材料:側柏葉、柏苓、百藥煎、芽茶、何首烏、旱蓮草蕊、酸石榴皮、青胡桃皮、香附(以上各一兩),青鹽(二錢半)。

做法:材料先咬過(*唾液有用處),然後放瓷器内用水煎,煮到三四沸,放冷入生薑汁(七兩),早晩用來抹髪。滓還可以再煎再利用。

洗髮皂:

晒乾旱蓮草(即鱧腸草),用肥皂炒燥削成末,每日沐洗鬚髪,可以讓白髮變黑,掉髮的可以再生,頭髮稀疏的可以長出新髮來,讓頭髮變濃密。

牢牙烏髪方:

旱蓮草(七八月間連根莖葉取酒洗淨)一斤用青鹽二兩醃過三晚,然後放瓷罐内火煨。碾成細末貯瓷器收藏備用。晨起用來擦牙之後吞下。這一方可以牢牙兼烏髮。

以上的染髮方法和方子多出自古代中醫學家之手,從晉唐以來都有書籍可考,更寶貴的是,這些方子染髮的功效經過時光的淘洗依舊「不褪色」,因為中醫是從根本上增強人體的活力,再輔以外在美。如果能夠再發揚光大出來,一定「超流行」。讓頭髮轉黑和養腎養生是連帶一體的關係,遠在古代的中醫學中已經有了闡述。護髮是中醫全方位的養生護理的一環,和現代使用化工染劑來染髮是截然不同的路子。@*#◇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